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顺鹏 《天风》2007,(23):26-27
中共十六大以来,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一系列的研究、决定,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看待,要努力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在去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主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所追求的,也是与基督教教义相符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基督教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既要从观念上认识和重视,积极投身于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同时也要在神学思想上进行研究和调整,以适应这一伟大事业的需要,更要在此过程中,努力营造基督教内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韩丽雯 《管子学刊》2013,(4):120-122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之间的关联也引发学者们的思考和争论。但关于“和谐社会”和“和谐”理念的问题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见和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学者认为它与儒家的“和谐”观或传统的“和谐文化”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甚至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讲“和”,贵“和”或崇尚“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有的学者认为“贵求与人同,不贵与人异”[1]209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2]4,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从而使“和谐”理念和“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充满争议而有待深入辨析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时代呼唤的状况下,林存光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一书于2013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为我们重构了中国古典和谐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完整图景,填补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不仅具有划时代的学术价值,而且为更好地实现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助益,其出版的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3.
岳清华 《天风》2007,(19):28-30
人类的和好、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作为成熟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的传统教义中有许多积极的、先进的文化因素,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都是相吻合的。本文试从基督教教义教规的角度,分析基督教的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运用和出路。  相似文献   

4.
张正 《天风》2008,(5):32-34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目标。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绝对主流和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也是基督教圣经中基本教义的一贯的教导。我们说虽然和谐社会包含的意义及追求的目标因时而异,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谐的价值与效应被每个时代的人所认同。笔者试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思想、现代和谐社会理念、千古不变和睦家庭境界、理想和平世界美景中的关系及责任进行比较,作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睦教会之重要性、合理性、指导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是个讲和好的宗教,所宣扬的信息是和平的福音,《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神人和好是整本《圣经》的主线,也是基督教最基本的神学教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基督教的和好、和谐、和睦之精神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中国基督徒来说,传和好的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50多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基督教不可避免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何去何从,面临重大考验。1950年9月,吴耀宗先生等几十位基督教界人士联合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一文,主张中国基督教要认清过去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的事实,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三自运动,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后来被称作“三自革新宣言”的文章以及由此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基督教“洋教”的面貌,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新的一页。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基督教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宗教界始终不懈努力的目标。促进和谐社会不仅是公民的神圣使命,也是教友的应尽之责。在圣经里,我们看到一幅人类追求和谐生活的图景。不论是在旧约,还是在新约里,我们都可以读到许多关于公平正义、诚信忠实、万物有序、和睦和谐的教导。基督宗教的信仰就是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和谐。  相似文献   

9.
创建"和谐教堂"是《圣经》的要求,是教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基督教会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时代见证。本文主要通过当代著名神学家史丹利·葛伦斯(Stanley J.Grenz)所提倡的团契神学的角度来分析,创建"和谐教堂"具有充分的圣经基础和神学依据,创建和谐教堂是教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时代的召唤,是坚持三自爱国原则办好教会的体现,也是深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实践《圣经》中的团契教导,对于促进教会和谐,保证教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无疑对提高教会的社会形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推动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全文刊登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以下简称《宣言》)一文,这篇《宣言》主张中国基督教要促成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教会,对新中国建设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所倡导的三自原则,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宣言》的发表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界三自爱国运动的肇始,  相似文献   

11.
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宣言:《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划时代的宣言。 宣言的目标,是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洋教面貌所引发的后果听决定的 在三自中“爱国”两字,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强烈的民族感与对新中国的社会责任感,使基督徒与人民融为一体。与此同时亦让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的基督徒们,亲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宗教关系的和谐是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努力途径。这些年来,上海基督教在自身工作中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的宗教关系,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有益经验。众所周知,对未登记的基督教活动点的治理一直是个难点,同时也关系到基督教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倡导的我国宗教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根据江主席所阐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基督教界人士寻找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结合点和交汇点,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努力共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正>西方基督教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最恰当的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督教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文字的传播了。通过发放出版物,基督教不但布道了基督信仰,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①以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督教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全力打造平安教会,使教会与整个社会和谐共处。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向不可偏离历史经验和现实表明,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关系到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     
《天风》1999,(1)
1950年9月23 B,《人民日报》发表了由吴耀宗先生等爱国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起的《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即《三自宣言》),号召全国基督徒热爱新中国,割断中国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实现独立自主,自治、自养、自传。它使中国基督教改变了“洋教”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8.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丁光训主教提出,新时期基督教要做到“三个和谐”。首先是基督教要和国家利益和谐。实践证明,爱国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独立办教是中国基督教安身立命之本。现在境外敌对势力企图恢复他们的势力,甚至挑唆基督教反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越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越要高举“三自”旗帜,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基督教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和谐起来。其次是基督教要与法治社会和谐。宗教事务是一项社会事务,必须与法治和谐起来,在法制框架内开展宗教活动。《宗教…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10)
正今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70周年,我们无限怀念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者、倡导者吴耀宗先生。他开辟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一条崭新之路,其功绩毋庸置疑,永载史册。1950年7月28日,由吴耀宗先生等40位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起《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通称《三自宣言》)。在《致全国同道的信》中指出:"这篇宣言是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它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前途和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