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田文考     
田文考郑杰文(一)孟尝君田文,出身于齐公族。《史记·"孟尝君列传》曰:"益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孟尝君少年时,便以善辩有智折服已任齐相的父亲.《史记·孟尝君列传》称,田婴贱妾以五月五日生田文,而...  相似文献   

2.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司马穰苴的治军特点和军事思想初探徐勇司马穰苴,是我国古代齐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自古王者而有...  相似文献   

3.
管仲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军事上运用权谋也最为成功,“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他之所以能够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军事上审时度势,率先重视权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史记·管晏列传》  相似文献   

4.
“马陵之战”与司马迁的史家地位樊琪齐魏“马陵之战”的质疑,由来以久。自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出土,其势尤甚。“马陵之战,并非史实”,自不待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对“马战”的描写,无疑是整部《史记》中展现战争场景最为精彩的...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古题韩非撰。韩非是战国末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古籍中,记载有韩非生平事迹的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表》、《战国策·秦策》、《论衡·祸虚篇》、《论衡·案书篇》。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韩非者,韩(战国时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东南部)之诸公子也。喜刑(通形)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善蒋书,“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有人传其书到秦国,秦始皇很欣赏韩非的书,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与韩非都曾是荀子的学生,李斯  相似文献   

6.
任重 《管子学刊》2003,(2):89-90
《国策·秦三》与《史记·范睢列传》都记述了范睢入秦游说昭王一事:范睢冒着极大风险,对昭王力陈秦廷中“四贵”专权乱政的事实,分析其危害性,使昭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痛下决心铲除了“四贵”集团,改用范睢为相,最终成就了帝业。  相似文献   

7.
三、孔门传易说 到了汉代,则孔门传《易》言之凿凿,自孔子以下,代代相传至于汉初,便有了清清楚楚的传授名单。但即就这份名单来看,《史记》和《汉书》也互有异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说的传授系统是这样的: 孔子→(鲁)商瞿→(楚)肝臂子弘→(江东)骄子庸疵→(燕)周子家竖→(淳于)光 子乘羽→(齐)田子庄何→(东武)王子中同→( 川)杨何而《汉书·儒林传》的系统则约略如下: 孔子→(鲁)商瞿子木→(鲁)桥庇子庸→(江东) 臂子弓→(燕)周丑子家→(东 武)孙虞子乘→(齐)田何子装→ (东武)王同子中一(畜…  相似文献   

8.
学术书评     
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4月版,445页学术史研究,过去基本上是沿循“因书求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互著》)和“因人求学”两条路径。从刘歆《七略》到章学诚《校雠通义》,属于前者,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献学的进路;从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到黄宗羲《明儒学案》到如今大大小小的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的著作,如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类属于后者,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基本上是列传式、学…  相似文献   

9.
<正> 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一语,因不同的句读而有不同的解释,成为古今一大疑案。概括起来,对这句话的句读和理解,主要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杨伯峻:《论语译注》)。具体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只可以使他们顺从,却  相似文献   

10.
对《晏子春秋》的再认识——兼谈古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最早记载该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他在《管晏列传》中云:“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确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史记正义》引《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未著录撰书人姓名。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称“《晏子》八篇”,仍在  相似文献   

11.
孟子周游列国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战国史料缺乏,《史记》的有关记载多有舛误,《孟子》又不记岁月,故孟子周游列国年代长期争论不休。《竹书纪年》于晋代出土,为订正战国史提供了依据,惜亡佚于宋。本文依据《孟子》记述的人物事件,参照《史记·集解》与《史记·索隐》中引证的《竹书纪年》,并参考《战国策》、《史记》等,去伪存真,相互印证,认定孟子游梁约在梁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至梁襄王元年(前318年);游齐约在齐宣王二年(前318年)至齐宣王八年(前312年)。并推测了游宋、滕、鲁的年代。总的游历顺序为梁、齐、宋、滕、鲁。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诸侯“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当此之时,孔子、孟子却以其德治、仁政之说游说诸侯,被认为迂阔而不切时务。然而,汉中叶以后,无论是大一统的国家格局,还是南北分治、地方割据、群雄混战之时,儒学却基本上处于独尊地位,仁政学说倍受推崇。“迂阔”之说何以竟如此幸运?原因固然很多,笔者以为,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儒家仁政学说中包含的民族凝聚力的思想理论,适应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多依托于统一国家的形式,故民族凝聚力又多表现为统…  相似文献   

13.
《周易·系辞》与《管子》战化军《系辞》是《易传》中极为重要的一篇,“《系辞》者,取纲系之义”,(《史记·孔子世家》“正义”引《易正义》)从整体的角度,着重阐发了《易经》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提高《周易》这部卜筮之书的哲学意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汉代,人们...  相似文献   

14.
子贡与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子贡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之所以特殊,首先因为他是一个生意人,一个生意做得很大,以至于《史记·货殖列传》富翁排行榜上赫然名列第二(头一名是财神爷陶朱公范蠡)的跨国企业大老板,我们知道,孔夫子对做生意这种事是极不欣赏的。他曾在会见鲁哀公时指出:“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孔子家语·卷二》)“市”竟然可以和“窃”相提并论,可见他还无法设想后代集义利于一身的“儒商”形象。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理论在这方面的运用。他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惜语焉不详。直至今日,学界对这一线索仍莫明究竟。对此,笔者曾做过一番探赜索隐的工作,现将基本思路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扁鹊     
关于先秦齐国名医扁鹊,我们准备分三个问题来进行探讨。一、扁鹊与东夷人的原始医学扁鹊是战国时期山东齐国名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他列出一传《史记·扁鹊列传》,并将他列于医学之首。该传云:“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又家于卢国,因命  相似文献   

17.
《易传》作者为孔子,晋唐并无异辞;至宋代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始提出系辞非孔子所作,降自清代,崔述更发挥其说,古史辨派兴,则几无人信《易传》为孔子所作。但是著名易学家金师景芳先生却力主《易大传》为孔子所作,并列举了三条明证,谓:(一)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著“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明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作者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受《易》于杨何。杨何为孔子九传弟子。司马迁平日习闻父说,故能言之凿凿。所以,《史记》之说最为可信。(二)《论语》说:“子曰‘加我数年,五…  相似文献   

18.
《晏子春秋》主要记叙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突出表现了晏婴富国强民、减役免赋、节俭省刑的治国思想。他长期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王,可谓德高望重。孔子赞扬他:“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晏婴所处的时代正当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他身为三公之重臣,尤其相齐景公时,敢言直谏,深得民心。《史记·管晏列传》赞扬他:“其在朝,  相似文献   

19.
邹衍“大九州说”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衍“大九州说”考论常金仓太史公总括周诸子之说分为六家,阴阳家居其首,盖因此学不仅在当时显赫一时,而且对后世学术思想、社会生活影响甚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阴阳家代表邹衍“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  相似文献   

20.
古人相信桃能驱鬼避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先秦时期已有在门前设立桃人的习俗。《战国策·齐策三》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又见《史记·孟尝君列传》、《说苑·正谏》):说战国时期,齐国公子孟尝君想到秦国去游说,数千人前来劝阻,希望他不要前往,因为会有生命危险,但孟尝君执意要去。能言善辩的苏秦也来劝阻。孟尝君说:“人间的事我全都知道了,不用你说。我不了解的只是鬼神方面的事了。”苏秦说:“我来自然不会谈人间的事,我就是来跟您谈鬼神之事的。我来的时候经过淄河,看见一个土偶跟一个桃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