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吉祥文字是中国汉字文化和吉祥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吉祥文字纹样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构成形式与文化寓意与现代中式家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将它运用于中式家具的设计,将会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殊的文化信仰造就了中国民间艺术别样的题材内容,其中吉祥文化成为一种观念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尤其是龙文化几千年来的广泛流传。开封山陕甘会馆就是一个龙的世界,现存各种形态龙纹样达三百余个。开封山陕甘会馆中体现吉祥文化与龙文化的龙纹样是发掘民族文化、探析民间艺术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陶瓷纹样中的象征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样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①.纹样的象征意味体现在我国古代各个工艺品种中,如彩陶、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织绣等.而陶瓷从远古到明清,历经几千年,一气呵成,是我国唯一没有断代的工艺品种.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史.陶瓷的纹样发展史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纹样中蕴涵着浓厚的古代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突出体现在陶瓷纹样的象征意味上,概而言之有以下四种倾向:陶瓷纹样中的图腾象征意味,陶瓷纹样中的礼制象征意味,陶瓷纹样中的宗教象征意味和陶瓷纹样中的吉祥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吉祥装饰纹样通过一定的题材表达富有喜庆吉祥的寓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宝,无论是纹样的造型结构还是寓意表达,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的分析,结合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具体分析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吉祥装饰纹样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探索了茶具设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海水江崖纹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服饰纹样,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同时具备极强的装饰性与审美特性。从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探讨海水江崖纹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形式,从而能够为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图形艺术之中,吉祥纹样在传统文物建筑的装饰中是比较古老的一种,这种传统古老的装饰艺术有着丰富的领域以及广泛的应用范围。作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针对吉祥纹样在传统文物建筑装饰中的构成原理以及造型形式,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打散重构以及删繁就简等,对有象征性意义的符号进行了提炼,从而使其更加适应于现代化的设计之中。对吉祥纹样在文物建筑的装饰中的图形艺术进行探析,将更加有益于现代图形艺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木雕花板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装饰纹样种类众多,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吉祥纹样。常见的纹样有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传说故事、喜庆吉祥、博古器物等。其中,鹤纹是花鸟纹样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鹤在人们心中是善良吉祥的鸟类,相对于其他的鸟类,鹤以其独特的形象、秀雅的姿态、超脱的气质受到了众多文人巧匠的瞩目。鹤纹以有形的符号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文化意识,几千年来代代相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民间吉祥艺术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会馆是明清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组织。中原地区分布着众多的会馆,它们大多是从各地来豫经商的商人筹资兴建的。在会馆建筑装饰中,汇集了大量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纹样,结合会馆本身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些图案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玥  宗雯 《美与时代》2014,(11):68-69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美学法则及技法规律。课程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够重视。汉绣艺术是楚文化的代表,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就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是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造型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将汉绣艺术精粹运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汉绣的历史、精神、民俗、文化,加强学生对荆楚传统图案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长寿     
渴望长生、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比汉族更执著、更强烈。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中,寿为“五福”之首,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人生目标。渴望长生,幻想不死的古老期望犹如深埋的火神,历经岁月的磨励,风雨不灭。 我多年研习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对此深有感触。曾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林茂森先生汇集整理的《万寿图》时,被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的寿字惊呆了。一个“寿”字在不同时空里,在不同的书写者笔下,因对“寿”字的不同理解,不算真草隶魏碑行书,只篆书一种就有上万种写法。而且在一万个字中,每个字又非异体的简单组合…  相似文献   

12.
陶瓷装饰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主要来自于自然,经过系列的艺术加工,可以形成一种赏心悦目的图案形式。在陶瓷连续纹样分析的过程中,其造型相对简单,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较为浓烈的象征意义。这种连续纹样被现代陶瓷装饰广泛运用。现代陶瓷装饰通过民族性以及现代性的艺术结合,可以充分展现出民族艺术文化的价值性,并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特点。因此,应该认识到连续纹样设计的价值性,结合纹样设计艺术特点,进行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产业的创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扬州漆艺家具在扬州漆器艺术中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形式,通常用中国传统美术纹样作装饰,这些纹样有"装饰性、审美性、象征性、交流性"的特点,赋予了扬州漆艺家具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扬州漆艺家具创新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吉祥纹样的重要载体。选择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形进行分析:古代园主及造园师在园林的特定环境下,不是对传统纹样的照搬和挪用,而是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了相应地筛选和改造,其中包括"大图形"和"小图形"的创意再造,使其与园林环境、园主的品味以及世风完美融合。针对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等典型苏州园林中近乎无处不在的吉祥图形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体现的设计再造意识。  相似文献   

15.
牡丹纹考     
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其实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审美特征变迁的历史。牡丹纹的衍化历经千余载,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史中,可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借助牡丹纹的探溯,概览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和汇流,最终可使这一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传统花卉纹样成为装饰定式。此外,考察牡丹纹的造型衍变与内涵拓展,无异于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装饰特征与演变过程,对当代装饰设计的诸多领域应用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纹样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一种具体的表达方式,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的敬仰与期盼。而现代环境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无论是在什么形式上都需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是人们的心理需求,也是文化发展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诸多表现形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不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为前提,分析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龙被,也叫崖州被,源于海南古崖州地区,以其独特的龙纹饰图案风格闻名于世,在海南黎族集聚地谓之为大被,是黎族文化产物中技术最高超的黎锦工艺品,艺术价值非凡。崖州龙被早期的龙纹图案,主体部分和间隔部分图案的表现方式经历了从抽象几何纹样转变为具象的花草、动物吉祥纹样以及由半抽象的祥禽瑞兽和自然、器物纹样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黎锦图案已经成熟,完成了由简到繁、由抽象逐渐演变成具体的祥瑞纹饰。崖州龙被中的龙纹形象与我们所熟知龙的形象是有所区别的,其抽象夸张的形态与中原大陆威严神武具象的龙形象截然不同,是黎族先辈在雷公的基础上臆想出来的超自然神灵形象。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印度的中国佛教石窟寺艺术,在与本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艺术形式、造像题材呈现出本土化、中国化的特点,石窟造像由最初的单一题材发展为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组合形式。石窟寺艺术在唐代达到顶峰,五代宋元开始减弱,明清至民国逐渐衰退乃至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传统吉祥纹样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它们不仅在造型上是美的,在内涵上更是传达了中华民族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认识。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传统吉祥纹样,并非是对其造型形式的简单照搬,而是注重对其精神内涵的传承和发扬,重在追求"形"与"意"的高度融合,追求不断突破、超越、创新。  相似文献   

20.
吉祥万字作为佛陀相好庄严中的旋转之相,具有向右旋转的隐喻,在佛经和佛教艺术中屡见不鲜。然而关于吉祥万字的图形,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有人认为"卍"是右旋的吉祥万字,有人认为"卐"是左旋的吉祥万字。这两个明显镜像翻转的符号在佛经中都有出现,不同佛经撷取不同图形,前者较后者更为常见。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源自梵语中方位词的混用、梵语语法格位变化与词义关系的复杂性、右旋与左旋的相对性、右旋与左旋概念的歧义性,以及万字图形本身产生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