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伟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6-87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2.
方从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画家,其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师从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高道,而且还拜师于全真高道金月岩,并获得过真人封号。方从义还是一位高产画家,创作绘画作品达七八十幅之多,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王蒙作为元末明初的山水画家,开创了“繁密”的绘画风格,用独特的墨法和巧妙的笔法绘制出了一幅又一幅山水名画。其中,为人所熟知的《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评为“天下第一”。这幅画集中了王蒙对不同皴法的运用与“书画结合”的思想,巧妙地将南方风光用全景式构图绘制出来。王蒙善于学习,他对篆书、隶书、行草等都有一定的涉猎,这使得《青卞隐居图》中的皴擦线条十分遒劲,富有弹性,同时浓淡干湿的墨层层叠加,形成了虚与实的美感,让画面有了强烈的层次感与丰富性。“纵横潇洒、繁线密点”成为对这幅画的完美解读。  相似文献   

4.
方从义是元末著名道士画家,在道教史和绘画史上皆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师从正一道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还与黄公望同师于全真高道金月岩,并受真人封号。方从义是一位非常高产的画家,创作绘画达七八十幅之多,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的道家精神。  相似文献   

5.
《采薇图》是宋代历史上闻名的爱国画家李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采薇图》不仅仅展现出了首阳山上伯夷、叔齐兄弟的忠臣气节,也体现出了画家浓厚的爱国情怀。从《采薇图》这幅著名的山水人物画进行分析,通过结合作者的绘画风格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展现出李唐在画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王履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他认为"意匠就天"的客观现实描绘是重要的,所创作的《华山图册》避免了概念化,他把师法自然作为创作法则,提出了"宗与不宗""庶免马首之络""意溢乎形"等美学思想。他的绘画思想及其艺术实践不仅对明初山水画的发展有开拓意义,而且对当下山水画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画作《采薇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作。《采薇图》的主题立意及绘画构图特色都能典型地代表了李唐的艺术风格。李唐作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画家,以及"南宋四家"中资历最老的画家,他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为后期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典范,成为后期模仿与创作的样本。从大山水到边角山水,从披麻皴、点子皴到斧劈皴,从人物形象的神仙化到人物的平凡化、叙事化都有李唐的影响于其中。  相似文献   

8.
《归去来图》是以古代著名辞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存元以前画家所绘《归去来图》仍有数本之多:佛利尔本、波士顿本、克利夫兰本、吉林何澄本、大都会本等。文章仅录早期文献中的《归去来图》,从散佚的古籍文献中钩沉拾遗。通过此番整理,可见自唐以来广阔的《归去来图》绘事,研究者亦可更好地把握《归去来图》卷轴体系的发展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因酷爱画兰而为世人所熟知。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以孤寂、隐秘而又清香的特点成为绘画的主题。郑思肖所作的《墨兰图》堪称我国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尤其是他独创的"露根兰""无土兰"以不着土的兰花象征着国破家亡而无所依托的漂泊之感。从郑思肖所绘的"兰花"题材为出发点,以郑思肖所特有的"无根之兰"为突破点,并从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等三个方面可以对《墨兰图》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道士画家,除了《霞外诗集》,马臻的生平、师承、交友以及绘画作品等都因为资料匮乏而少有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梳理《藏外道书》中的有关资料,对马臻师承、生平以及在道教界声名不显等进行了系统的爬梳和研究;同时,对其画论思想以及绘画作品也做了勾勒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童仪 《美与时代》2023,(5):79-81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是文征明园林绘画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拙政园的原始形态和探索文征明园林绘画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构图、笔墨以及布景,分析文征明园林题材的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吴筠师承考     
吴筠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道士,但他到底于何时正式加入道教组织?他的老师是谁?现有文献说法不一。《旧唐书》本传云:筠“性高洁,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又《新唐书》卷一九六《吴筠传》称:“天宝(公元742—755年)初,召(筠)至京师。请隶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师正究其术。”  相似文献   

13.
广济寺寺宝傅雯指画《胜果妙音图》聂崇正座落于北京西四的广济寺,是一座著名的古刹。寺内大雄殿佛像影背的后面,裱贴有一幅巨大的绘画作品,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清代画家傅雯所作的指头画《胜果妙音图》。这幅作品张幅极大,纵500余厘米、横1000余厘米,纸本,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2,(6):94-94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搜集整理道书。例如,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集道书,编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各类道经、符图和医药方技著作,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到了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  相似文献   

15.
茶神陆羽是著名的道教行业神,民间信仰中把他尊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在传统绘画艺术中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且题材形式多样,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的茶文化,其中以陆羽形象为主的作品,有元代赵元的<陆羽烹茶图>、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图>,唐寅的<事茗图>,陈洪绶的<烹茶图>以及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山本梅逸所绘的<陆羽像>等.  相似文献   

16.
何道全为元末明初北派全真教道士,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道之一.本文拟就其养炼思想及方法作一阐述.认为其继承了全真教养炼思想及方法,并就佛教禅宗思想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17.
吴国富 《中国道教》2010,(1):40-44,54
清朝初年,庐山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道教人物石和阳,他在唐朝道士刘混成修炼的木瓜洞隐修,声名远播,留下了不少事迹。清朝毛德琦《庐山志》、民国吴宗慈《庐山志》收录有陈梦雷的《题木瓜崖石嵩隐传赞碑铭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文徵明的存世作品《湘君湘夫人图》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研究文徵明的题跋以及关于湘君湘夫人的文学作品及传说,分析《湘君湘夫人图》的创作原型;另一方面,结合文徵明曾参考过的传世著作《洛神赋图》以及唐宋绘画文献关注并研究画面的细节,最终为画面的形象找到原型,研究人物形象特点及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永华 《中国道教》2008,19(1):44-45
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僧人,同时在文学、科技、绘画等方面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更由于他在明成祖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明史>将其班于"靖难功臣"之首,明史专家商传先生称赞他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日本学者甚至誉之为"缁衣宰相",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见的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20.
<正>陈景元(1025-1094),字太初,玄号碧虚子,宋神宗赐号真靖,是北宋中期著名高道。陈景元《宋史》无传,生平事迹及著作等情况大体可见之于元道士薛致玄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开题科文疏》卷一。另外,《宣和书谱》卷六(简称《书谱》)~1,以及元道士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简称《仙鉴》)皆列有《陈景元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