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6)
<正>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播,最早传入汉地是经像并传。因僧人修道禅观,末法思想续佛慧命,建寺造像诸多功德,以及更为直观、简洁地教化不同善根的教徒和善男信女等多种因素,像教发展至十六国南北朝达到中国佛教史的顶峰时期,随后久兴未艾。弥勒信仰是中国佛教经典弘传中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很早就开始了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并逐渐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妈祖等中国民间信仰还随着中国移民传至东南亚地区。因此,海上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5.
雨晴  宏伟 《五台山研究》2014,(2):F0002-F0002
<正>2014年6月6日至9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宗教与丝绸之路"高层论坛暨2014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与宗教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播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东汉传入至今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五台山佛教与中华文化融合、碰撞,成为中国化佛教的一部分,如今更已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罗喻臻 《法音》2004,(7):47-47
本刊讯6月10日下午,圣辉副会长在广济寺会见了伊朗文化与伊斯兰指导部副部长穆罕默德·马哈茂德·伊拉基先生一行。他说,中伊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政府的关心和推动下,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发展。圣辉副会长特别谈到“丝绸之路”对两国古代以及亚洲古代宗教交流的重要性,他说,千百年前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教和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中的两个宗教。圣辉副会长还向客人简单介绍了中国佛教以及中国佛教协会的情况,并提出在世界日益全…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义理、历史、教派、建筑等方面业已繁多,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者甚少,而探讨道教传播路线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则更为稀少。  相似文献   

8.
常亮 《法音》2022,(2):33-42
<正>佛教传入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明帝时期。在此之前,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在西域地区传播的时间可能更为久远。中国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始于佛经翻译,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佛经翻译可以被视为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来自印度的佛教从而开启了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根据学者李尚全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幽州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佛教亦得到空前的发展,较为明显的标志如:房山石经的大规模开凿,佛寺的大量兴建,佛教宗派纷纷传入与流行,与各地佛教广泛交流等等,但是,从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的角度看,尤为突出的当推禅宗的传入及传播。禅宗约于唐朝安史之乱后传入幽州,在其后的发展中日渐壮大,禅德辈出,寺庙口众,并形成以今蓟县盘山为中心的传播基地,对当时幽州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试就幽州禅宗的传入、发展及其影响略作考述,聊作引玉之砖,企盼方家指正!一、传播禅宗的两位…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众所周知,佛教传入中国已经2000年。 1998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刊行的《法音》刊载王志远的论文《中国佛教初传史辩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论文就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史实进行评论,认为今年是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值得纪念之年。 王志远(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列举中日两国学者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论点,认为元寿元年传入说,即“伊存授经”之年是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之年。 印度佛教在13世纪灭亡,而佛教传入中国已度过2000年,札根开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直到…  相似文献   

11.
周勇 《中国宗教》2023,(1):40-4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并就宗教中国化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论述,作出了“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首先是穆斯林商人们的功劳,隋唐时期,中国-阿拉伯地区的商务来往十分频繁,可以推测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是中国佛教二千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在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是目前见诸正史明确记载的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旱记录(原文见《三国志》裴松往所引鱼豢的《魏略·西戎传》)。其后60余年,双明帝“永平求法”,将佛教初传推向新阶段。经赵朴初会长和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确认,以“伊存授经”作为佛教初传的历史标志,在1998年度举办“纪念中国佛教二千过”的活动。国家宗教事务局经研究并报请中央领导同志批准,1998年5月8日,以国宗函[1998]097号文件发出《关于举办佛教传入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佛教从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崔颖 《美与时代》2014,(4):17-17
大理处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交汇口,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大理所遗留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并成为南诏国的国教,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自此成为大理地区盛行的宗教,佛教建筑盛行。大理佛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崇圣寺。以崇圣寺为例来介绍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7.
正抚今追昔,灿烂繁荣的亚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佛教无疑是亚洲文明沧海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佛教文化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后花开三支,一南渡海峡,抵达锡兰、缅甸、柬埔寨等地形成南传佛教;一经丝绸之路沿线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落地生根,形成汉传佛教;一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藏传佛教。三大语系佛教各自发展繁荣又紧密交  相似文献   

18.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19.
徐冲 《法音》2023,(2):44-50
<正>自古以来,中印两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之间冲突与对抗的文化交流不同,中印文化交流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而佛教东渐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雅利安中心”之称的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文学产地,印度本土的故事集以“海”“簇”为名,如《故事海》《大故事花簇》等,鲁迅就曾以“大林深泉”形容印度故事的丰富性。自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20.
源于印度的佛教,于公元二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数百年战争、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迅速发展,到隋唐时期达于鼎盛。唐朝诗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具体描述了发展中的佛教盛况。 佛教信徒把念佛、诵经、造像、布施等视为“功德”之事,把抄经看作造“功德”的重要手段之一。认为怀着虔诚之心抄写佛经可以“所获福聚,无量无边”,可“见释迦牟尼”,可以“灭罪”,而且写经越多,功德越大,那么虔诚的佛教信徒怎能不夜以继日、全神贯注地抄写佛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