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书法作品包含了各种书写和锲刻工具所创作的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作品。它客观反映了历史文化艺术的本来面貌。作为书法教师,笔者认为,中小学师生学练书法意义重大,它能美化并升华人生,使人生更加精彩。一、能悦人:使人形象提升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是谓“字如其人”。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傅山说“作字先做人”。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书法家大多有文人的情怀,而书家是否具有诗词素养,对于其作品的精神内涵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苏轼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道:“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可见他非常注重书法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即诗词的内容。“墨冢笔池均细事,古人交道在文章。”书法到底是属于艺术范畴,还是属于文化范畴,对这两者认知的偏好,会形成“书家”和“书匠”的本质区别。诗与书也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文章以书法为依托,  相似文献   

3.
<正>“俗”在宋代用来品评书风高低,宋人将书法与学养、胸次联系在一起,认为俗书是病,难以根治。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每个朝代、每一代人对书风的理解与审美都不一样,所以对俗书的定义也不相同。在我们学书过程中要正确看待俗书的问题,不能盲目崇拜魏晋风度,造成千人一面的书法风格。一提到“俗”,我们会想到与它相对的一个词“雅”。“俗”即为不雅,那何为“雅”?“雅”最早出现于《荀子·儒效》:“法二后王谓之不雅。”杨倞注:“雅者,正也。”这是雅的最初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精神因素、心手腕力,必通过起势落笔、一平一点,流露于字里行间.西汉的杨雄曾说:“书,心画也”(《法言·问神篇》)意即书法是心理的描述。清代著名医家付青主也说:“神至则笔至”心正则笔正”.他们所强调的正是书法与心理学的关系,引深到具体也可以说书法是用线条表达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测验方法。现就我国古人运用书法进行“心理测验”的研究,谈一点我们的认识,为中医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代书法文化建设上,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教授,以30年之功,致力学校书法教育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化书法教育普及,从而践行着一个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深察书法的教化功用和书法对受教者文化心态与审美心理的形成,受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影响,寇学臣特别重视“书教育人”的教育理念,特别重视书法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提到的“书写”一词,并非专指书法,包含同书法有相同属性的中国画中的用笔,即书写性的用笔。书写即情感表现,而且通过书写的方式心灵处在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的状态,创造了最纯粹的艺术形式。画贵有诗意,诗意的生成才是作品内容的呈现。一、以“写”入画书与画用笔的相通之处,前人在书画实践中有略多的体会,周星莲云:“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参入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  相似文献   

7.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只注重表面化的“技”而忽略其深邃的“道”是当前所有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和缺失。“技”与“道”的严重失衡逐渐成为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结症。如何践行外在的“技”又要提升内在的“道”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的“技”,书法教育的“道”,如何突破书法教育旧有体制和教条模式等几大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书法教育“技”与“道”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提出笔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文学与书法相辅相成,汉语言文学是书法家必修课。在书法作品中要呈现文章的意境美,书法艺术中文章意境美与书法线条美相契合,形成书法作品的神采美。书法家的技法学习、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等因素形成其个性书法风格,彰显出不同的文学韵味与书法神采气象。一、文学是“土壤”,书法是“花朵”,土肥花艳古往今来,书法家的成长与文学的熏染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文学修养,就谈不上书法的造诣。孙过庭《书谱》论道:“书之妙道,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2023年9月1日至4日,“烛光计划”发起人寇学臣教授带领专家团队走进新疆库尔勒市和乌鲁木齐市,开展“翰墨润疆”书法教培系列公益活动,以书育人,以美培元,受到当地广大师生和民众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书之作用,自古及今,已有共识.而如何发挥书的效能,即怎样读好书,众说纷纭,现举读书巧法五例如下:1、出入读书法.南宋陈善在其《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生活在南宋淳熙年间,那时能够提出如此  相似文献   

11.
<正>艺术欣赏向来就有着雅俗共赏的规律,其实就是对立关系在同一空间画面的共同存在,书法中也有对立关系的存在。古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在笔者看来,书法作品中的“文野”是包含了书法的虚实、奇正、文质、雅俗等艺术表现的,书法中的“文”即是书者通过自身学识、见解慢慢累积起来的文气、文雅;“野”则是根据不同性情通过个人书写所表现出来的野气、率意等。无论如何,这些对立关系存在的比例恰当,才是书法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2.
<正>王羲之云:“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卫夫人亦有“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之论,张怀瓘更把书法看作“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可谓“玄之又玄”。那么,书法到底为何物,如何才能学好书法?不妨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无形之相”——关于书法概念的解读首先,从形式来看,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体现运动、节奏、张力,有着无穷变化的点画线条元素及其递进组合态势的线条艺术。其次,从内涵上看,书法还有意余象外的特点,即通过可视的形象表达作者内在的思想、性情、审美和学养等。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文化中“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观念。他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概念,周朝时期“德”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德”的范畴在不断演变,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德”。本文就是从《国语》一书为出发,对书中记载的尚德文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张震 《思维与智慧》2022,(20):10-11
<正>软笔和硬笔先学哪个?书法初学者想要提高书写能力,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要结合自身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考虑初学者的年龄、书写基础、需求与期待,而且要理清硬笔和软笔课程性质的差异与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今书法界,不乏名家大腕。寇学臣唯对书法教育情有独钟。30年来,他始终奔波在书法教育一线,凭满腔热血开拓书法教育原野,用青春汗水创造生命辉煌。他致力于书法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承担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类项目15项,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率先在省内高校创建书法辅修专业、书法学本科专业,开创全省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他积极推进基础书法教育,从“宁晋名片”到“石家庄经验”,由“国培计划”到“烛光计划”,累计受益师生达百万人。  相似文献   

17.
<正>现如今,传统文化备受重视,书法教育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政策层面,不断出台重视传统文化的相关文件,同时,相应的“书法教育专委会”也相继设置。从方向上看,书法教育应能得到较好发展。然,就目前书法教育师资实际情况,书法学科要达到与美术或其他艺术学科的同等水平,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书法之美的感受,并不常用“美”这个字眼来表达,而是在发展变化中,构筑起“物象化表述”、“品级划分”和“风格品评”三种表达方式。三足鼎立的书法审美表述,一方面通过语言的转换,表达出人们对抽象书法的不同解读;另一方面,三者在相辅相成之中,丰富和完善了书法审美的方法和内容,反映出东方独特的艺术思维和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19.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女性创造并使用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古老文化遗产。女书书法在造型上大体分为三类,即原生态女书书法、融合了传统书法血脉的女书书法、倾向于设计艺术的女书书法。三种不同视觉形态的女书书法,展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绽放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受访青少年群体对象中,14.8%的人存在着轻度至高度的抑郁风险,比例显著高于成年群体。书法以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防御和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和成效。鉴于此,探寻书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防御领域中的新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小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小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状况心理危机是个体在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