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宗教》2023,(10):96-96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交往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留下了宗教文化交流的丰富遗迹及灿烂历史。宗教遗迹和宗教文物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生动象征,印证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真谛。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相似文献   

2.
正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仍是一条重要的文化长廊,在沿途各国的音乐艺术中,依然到处都可以寻觅到这些古老"音符"的痕迹。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古丝绸之路对后人的启示。唐代法曲融合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既继承了传统,又汲取外来音乐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来。到隋唐时期,古丝路的音乐文化交流更是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下几点。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相似文献   

4.
正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音乐艺术,不仅使中国宗教音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形成了中国宗教音乐的多样性传统。从此之后,中国宗教音乐的艺术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延续、发展。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更是中国和亚欧各国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特殊意  相似文献   

5.
陈然 《中国宗教》2018,(9):72-73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目益频繁起来。到隋唐时期,古丝路的音乐文化交流更是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全部历史,深刻影响全球文化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的交往框架有两个:一是轴心时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长久维系了中华、印度、欧洲、阿拉伯等四大文明并立互鉴的人类文明总体格局;二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兴盛起来的新航路,撬动古代世界文明格局的变革,形成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中国宗教》2014,(7):40-41
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8.
<正>宗教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贸交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的传播汇集之地。在多种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体系。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各宗教,在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下,逐渐呈现中华风貌,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部中国宗教史,折射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灿烂悠久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9.
李四龙 《中国宗教》2022,(11):62-65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既与印度佛教一脉相承,又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进而成为东亚佛教的核心。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这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佛教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农耕文明、宗族社会的佛教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自明清始,一批精通伊斯兰教且熟谙中华文化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开展了以著译为标志的"伊儒会通"活动,其核心精神在于引导不同文明及其载体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促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其中他将"伊儒会通"作为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具体体现之一。至此,"伊儒会通"在推动文明互鉴中的重要意义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之路"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理交通,尤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丝绸贸易的一条穿越欧亚大陆的通道。这条道路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东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从此,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广泛而持久的交融互通,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9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掀起了对文明互鉴的热议。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从宗教到哲学、从道德到法律、从文学到绘画、从戏剧到音乐、从城市到乡村,亚洲形成了覆盖广泛的世俗礼仪、写下了传承千年的不朽巨著、留下了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制度成果,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  相似文献   

13.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0):26-3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几次在国外演讲中都强调宗教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国宗教要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走出去,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的作用。围绕中国宗教如何进一步走出去这一战略性主题,2014年9月26日至27日,  相似文献   

14.
正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促进包容互鉴。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  相似文献   

15.
于洋北 《美与时代》2022,(9):118-120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明体系。中华文明根源于乡村,几千年来,乡村的农耕生产方式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孕育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文明兴起并兴盛,而农耕文明有萎缩之势。在新时代,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因此,从保护传统村落、重塑耕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城乡融合背景下农耕文明的传承,同时对城乡文明互鉴的历史逻辑、时代意义、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佛教是促进人类文明互鉴和增进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渠道和主要纽带。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中外佛教高僧大德秉持普度众生的悲愿,怀着为法忘躯的精神,用勇气、智慧和坚韧,劈波斩浪、筚路蓝缕,沿着联通世界的古丝绸之路,共同打开友好交往的大门,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8,(7):2-2
<正>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促进包容互鉴。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从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等多维视角,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亚洲文明观和中华文明观,向世界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理论基础,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学习《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从文明交流互鉴角度谈对佛教的四点认识和理解。其一,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交流互鉴,使中华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其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集中华文化发展之大成的一种独特宗教文化形态。其三,中国佛教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显示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巨大作用和辉煌成就。其四,中国人始终以和平方式推动佛教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做出了特殊贡献,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惊人奇迹,为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20.
光泉 《法音》2014,(12)
正今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并特别强调:"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中韩日三国同属汉传佛教文化圈,据载,中国前秦苻坚遣使派僧到高句丽,是为佛教输入韩国之始。至中国唐代,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