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宗教》2023,(10):24-25
热贡艺术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为核心区域的藏、土族民间艺人传授制作知识、手工技能,并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沙画坛城、建筑彩绘等为表现形式,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造型艺术。热贡艺术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传承历史,一代代热贡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传承弘扬着令黄南人为之骄傲的热贡艺术。  相似文献   

2.
"菩萨二十四戒"有多种说法,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大方等陀罗尼经》、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都涉及"菩萨二十四戒"。虽然同属大乘戒律,但三部经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疑问,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套用《大方等陀罗尼经》的首尾部分内容和语言模式,添加了内容不同的二十四条戒文,编撰的痕迹非常明显,应属伪托之作。而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仅存独特的六戒内容,与《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内容分析亦出自中国人之手。敦煌发现的这两部大乘戒经反映了隋唐时期大乘戒律在敦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流传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和 《法音》2001,(8):35-44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它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是其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  藏传佛教以密教为主要特色,密教在宗教实践中主张“即事而真”,提倡以佛陀、菩萨和祖师等为本尊作相应修行而达到与佛教真理的契合,这一旨趣正是影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众多、造型各异的根本原因。因为按照密教的观点,若要修行,必先造像,所以大量造像相应出现;而修行者根机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马鸣菩萨传》、《龙树菩萨传》、《提婆菩萨传》合称为“三菩萨传”,想就此三传是否罗什翻译的问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一部完整佛典的建构包含诸多要素,其中角色的设计乃是一大重心。佛教经典之中的角色众多,不同角色配合本经不同的结构易于表征某些特殊的经本意蕴。在《楞严经》中,文殊菩萨相较于其他主要角色的设定显得较为“隐性”。通过深入发掘文殊菩萨在《楞严经》中的结构性设计及其相关论述,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文殊菩萨这一角色在《楞严经》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泽库县、同仁县地区。它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热贡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地名,而是藏族人民对于隆务河所流经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同仁县两岸河谷的统称。藏语"热贡"意为"金色谷地"。地如其名,  相似文献   

8.
佟春燕 《法音》2007,(9):43-47
藏传佛教汇聚了佛教的显宗、密宗和藏地苯教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藏传佛教的信奉神系庞杂,除了信奉佛菩萨外,还将祖师、本尊、佛母和护法也作其特有的供养对象,其中又以祖师的供养为首位。本文试对藏传佛教的祖师像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异彩纷呈,精美绝伦,充满魅力,在佛教艺术各门类中独树一帜。热贡艺术,尤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她融宗教艺术的神圣肃穆、民间艺术的纯朴自然与同仁地方特色于一炉,如一枝出墙红杏开放在青藏雪域,为广大信众所珍爱,并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0.
热贡艺术以其神圣性和神秘性吸引了众多人在此驻足,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与雪域高原神圣和神秘相关的就是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热贡艺术就是其藏传佛教下的产物,带有典型藏传佛教气息的吾屯村落唐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吾屯村落唐卡富有民族气息的绘画艺术,它承载着藏民族关于艺术与美的集体记忆,是藏民族智慧与美的体现,浓缩了深奥的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1.
镌刻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海棠山摩崖造像,在全国极为罕见,独放异彩。现存190尊造像,分布于73处、163龛中。镌刻造像突出了藏传佛教信徒崇拜和信仰的诸佛、菩萨、救度母、明王、佛母、天王、护法神、祖师、高僧等像。海棠山岩石上镌刻的文殊菩萨造像共有10尊,白文殊菩萨造像有一尊,此外还有一尊文殊菩萨所化现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刚造像。通常文殊菩萨的雕、塑、画像都是坐或骑在狮子背上,而海棠山雕刻的文殊菩萨造像都是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因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均采用了坐在各异的莲花座的造像。这些造像的造型无一雷同,在全国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说法显灵的道场。早在北魏时就成为闻名天下的文殊菩萨圣地,随之文殊造像也相继流行。特别是在唐时,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以文殊菩萨为主的殿堂塑像更是满目皆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彩塑是五台山佛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有从唐代至今各个朝代的30余尊千姿百态的文殊菩萨彩塑,充分体现出各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以及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与发展演变过程,从而折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不仅是宗教艺术,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密宗蔓荼罗艺术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荼罗艺术是盛行于雪域西藏高原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密集艺术,它不仅以佛教教理身、语、意之所依的重要象征内涵,对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参生了巨大引响.同时,也渗透于藏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和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本文就藏传佛教密宗蔓萘罗艺术的发展源流,种类形武、表现内容、形制构成、宗教象征意义、使用功能及审美内涵等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旦正加  嘉样 《法音》2022,(1):63-67
藏传佛教音乐是中华经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藏文化总体分为大五明和小五明,藏传佛教音乐艺术应归于大五明之工巧明。然而,从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工巧明分类而言,又可以分为身工巧、语工巧、意工巧。那么,藏传佛教音乐便可归入语工巧之中,世称藏传佛教六十种梵音,乃是用深如雷音、美妙悦耳、赏心可意、悠扬明晰和入耳中听的佛音五支来赞颂诸佛菩萨之殊胜功德。  相似文献   

15.
五台风光     
崔玉卿 《五台山研究》2012,(2):46-60,66
五台山,以是由五座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这五座山峰,微妙神奇,气象万千,钟灵毓秀,美不胜收。早在蒙宪宗七年(1257)时,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1235--1280)就遵照忽必烈大王之命,前来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愿时就住在西天寺。他为解脱之法幢矗立并保佑众生,于是年7月20日写下了《赞颂文殊菩萨——珍宝之鬟》的诗歌。其日:  相似文献   

16.
五台风光SSCI     
五台山,以是由五座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这五座山峰,微妙神奇,气象万千,钟灵毓秀,美不胜收。早在蒙宪宗七年(1257)时,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1235--1280)就遵照忽必烈大王之命,前来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愿时就住在西天寺。他为解脱之法幢矗立并保佑众生,于是年7月20日写下了《赞颂文殊菩萨——珍宝之鬟》的诗歌。其日:  相似文献   

17.
地藏菩萨以形像多样而著称,披戴风帽像最为典型突出但并非出自经典,而与唐代《道明和尚还魂记》有密切关系。山西临猗出土的绢画更反映出其演进过程。通过地藏菩萨主要类型的梳理,可知地藏信仰发展过程中,形象特征也有重要作用与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都本玲 《法音》2020,(1):68-70
酥油花,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供佛彩塑艺术,以青藏高原人民日常食用的酥油为原料,揉配鲜艳的矿物颜料,通过复杂精巧的技艺雕塑形成诸佛菩萨、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等形象,内容多为佛教题材故事。青藏高原数以百计的格鲁派寺院,多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这天供奉酥油花,但基本上都是单个的佛像和花草树木、动物的塑像,而塔尔寺的酥油花是成组的主题系列雕塑,技艺也更为精湛,因此脱颖而出备受关注。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9.
《金刚经》的叙述方式,是运用边说边扫的方法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表达超越概念和语言的实相;其次说明《金刚经》中菩萨的修行次第,《金刚经》中佛陀教诫诸大菩萨悲智双运,阐发广大的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开显出破除种种执著的般若智慧;最后探讨《金刚经》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作用,理性的大智慧可以提供现代人身心的安顿和喜悦,使人以无所得的心行善,拥有自在洒脱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论述艺术处较多,不能一一列举,本文在此选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会第十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觉林菩萨偈》为研究重点。此赞偈涉及到视觉艺术和佛教的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历来为修行者所关注,所以很有研究价值。弘一法师曾专门将其片断书写在所画的佛像画上。《觉林菩萨偈》全文如下(为了研究方便,著者在每一分偈前加上序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