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因素是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对心身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激发作用。本文主要从生活事件,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环境,社会动荡,职业因素,生活变动几方面阐述社会-文化作为根源对人的心身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交际中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误解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叫社会文化定势(Stereotypes)。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跨文化意识的获取难度极大,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本民族文化长期的定势作用和对其他文化的偏见。英语学习者应树立跨文化意识、重视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进行现实的体验和积累,同时也要关注不同社会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定势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沈汪兵  袁媛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169-1180
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的内核, 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上产生新颖独特且实用观点或产品的思维形式。文章基于社会文化的三层次模型, 分别从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或经历以及文化工具三个层面, 围绕人性价值观、中庸取向、非价值性文化传统、海外旅居、多语种学习、以及文化工具所涵盖的文化规则、符号和实物七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文化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未来研究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从文化与社会因素的依存性、个体差异控制、文化和创造性思维的类型差异以及多重研究取向协作四方面深入。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社会赞许反应:社会个人互动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社会赞许反应的文化差异时,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实验控制和统计控制。我们在本文中提出另一个观点。通过回顾近期的相关文献,我们指出:社会赞许反应的文化差异,反映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人们在相应的文化要求下,以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来加强他们追求个人目标的动力。这种社会、文化与个人的对话历程乃研究文化—心理关系的核心课题。用实验或统计方法将因这个历程产生的变量从跨文化数据中剔除后,所得的结果便只有微薄的文化意义了。因此,我们反对将社会赞许反应的文化差异视为跨文化研究的噪音。相反地,我们认为跨文化研究者应认真地分析社会赞许反应的社会文化意义,以社会赞许反应作为一个窗口,管窥社会、文化与行为相生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华,主张和平、宽容、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将传统的宗教文化资源转化为总体性社会和谐的资源,共建  相似文献   

7.
现今社会流行的复古风,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文化的一种回归,是一种新的符合需求的"复古文化"。上海的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太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提到上海文化一般也会联系到海派文化。近代海派建筑作为反映上海历史的一个侧面,对于它的研究可以唤起公众对于上海本土特色文化的关注。一、海派文化的简述罗兹·墨菲在《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一书中说过,"上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的内容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一般,而必然是患者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对精神疾病的产生以及诊治、预防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精神医学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科学,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本文以社会文化来解释精神疾病的某些现象,提出社会文化不仅对患病过程起着塑型作用,而且对精神疾病症状和患者求医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籍此提供认识精神疾病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社会运行的模式都受到所处政治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又刻画、改变着政治文化。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治理的政治哲学内涵,就必须细致考察社会治理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人们在社会治理中角色定位的重要标志,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价值目标的设定,引导着社会治理参与,牵引着人们治理参与的行为选择,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有助于改变政治权威文化,有益于公民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凝练新型民主文化。把握社会治理机遇,发展政治文化的要点在于以社会治理为抓手引领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以社会治理为切入点建构现代政治文化话语体系,以社会治理为平台拓展政治文化的现代视野。  相似文献   

10.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现代哲学》2006,(5):121-126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玉佛寺是国内重要的禅院之一,因为地处繁华的改革开放大城市上海而名闻遐迩。玉佛寺多年来本着人间佛教的理念,努力探索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道路,关心社会,重视文化建设,致力于把悠久而深厚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的、复杂的社会进程。文化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现代化史表明,文化的重建在我国这样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要流派正从对立斗争走向对话与融合,这种演化趋势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塑造了一个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也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对选自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考察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整体上并不明显, 其社会文化适应状况整体良好; 歧视知觉对社会文化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性(β=-0.39, p<0.001); 在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负向预测关系中, 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 城市认同有增强作用, 老家认同有缓冲作用;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受到城市认同、老家认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一) 一个社会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处于整体性的关系之中。这种整体性的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的,是多样性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多样性,是立体型、网络式的整体联系。不仅包括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政治、思想文化作用于经济的关系,而且包括经济与政治、政治与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与经  相似文献   

15.
南京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利玛窦三进南京,不仅记述了南京城的秀丽和雄伟,描述了江南城市的物质充裕、经济繁荣的景象,他还详细解读了南京的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建筑园林、音乐艺术和文人集会。他的这种多侧面、多视点的对南京城市风貌、物质文化和人文艺术的阐释,为欧洲了解南京文化开启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6.
羌民族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其产生、发展、传承及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变迁进程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其社会功能包括认知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调控功能、俗信功能等.科学认识羌民族宗教文化社会功能,有利于灾后文化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及繁荣.  相似文献   

17.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相契合的可贵探索———评《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李观澜如何从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营养,寻求服务于当代文明社会的积极因素,这是近些年来人们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1997年6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儒家思想与社...  相似文献   

18.
(1)文化的记录功能。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载体,语言符号有如言语、文字、绘画、音乐等等,和非语言符号有如陶片、石器、服饰、建筑等等,无不自觉或不自觉地记录并留下了人类特定社会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的原貌。(2)文化的认识功能。借助于符号系统的记录,人们得以了解和认识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社会认知的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认知思想包括知人观、知人术和有关认知者的理念等内容,是一个从有关知人的重要性、困难性、可能性到各种知人的方法、技巧以及认知者理念的内涵丰富的整体系统。知人术即是典型的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方式,它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语言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也有别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理念和范式,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国人的社会认知思想。其中,有关具身认知的思想,与现代具身认知的理念相一致,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具身特点,显示出中国古人有关社会认知思想的先见性与高明性。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认知思想既是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社会心理学有关社会认知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曹泳鑫 《现代哲学》2006,4(1):16-2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有自身的先进文化启动与文化自觉,新中国实现过文化的大众化动员,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促进了社会生活模式和精神文化的巨大变迁,然而文化变革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先进文化和新道德、新风尚的全面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既取决于新的先进的领航文化的自觉程度,又取决于新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新旧文化之间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必然需要相应的社会宏观调控,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