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3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新发布的镇静、镇痛、谵妄治疗指南中指出,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的使用是ICU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推荐ICU镇静优先采用非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以改善临床预后.的确,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右美托咪定为代表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苯二氮卓类镇静药,能明显缩短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ICU费用,并减少ICU谵妄的发生.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ICU镇静不只是单凭药物调整便能顺理成章完成的事情.相比依据指南盲从简单的停用某种药物,建立完整的疼痛、躁动、谵妄评估系统,制定个体化镇静计划,保证机械通气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分析急诊ICU患者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分析总结我院急诊ICU 3年间所有患者的资料,发现20.2%的患者出现谵妄症状,原因为:(1)疾病相关;(2)药物相关;(3)监护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结果.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护理后,需要镇静药物的仅为谵妄患者的19.7%.因此寻找谵妄原因很重要,治疗重点在于去除谵妄原因以及相关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逐渐为广大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所重视,开展亦日渐普及.首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学习产生认识;并借鉴历史经验,少走弯路提高起点;再到实践中验证认识,逐渐发现问题不断改善进步.这一历程印证了在哲学认识论领域常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规律,临床镇痛镇静治疗的现实与重症医学治病救命的理想逐渐趋近.  相似文献   

4.
分析急诊ICU患者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分析总结我院急诊ICU3年间所有患者的资料,发现20.2%的患者出现谵妄症状,原因为:(1)疾病相关;(2)药物相关;(3)监护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结果。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护理后,需要镇静药物的仅为谵妄患者的19.7%。因此寻找谵妄原因很重要,治疗重点在于去除谵妄原因以及相关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早期检出MRSA带菌者并及时干预可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强病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管理可预防MRSA感染的流行及爆发;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掌握万古霉素以及其他抗菌药物对MRSA治疗的作用,对防治ICU内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HMGB1变化的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控制A(4.4mmol/L~6.1mmol/L)、B(6.2mmol/L~8.3mmol/L)、C(8.4mmol/L~10.0mmol/L)三组.给予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入ICU后0d、1d、3d、5d、7d采血测TNF-α、HMGB1浓度.三组TNF-α、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组HMGB1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d较B、C组明显降低(P<0.05).A组28d病死率较B、C组降低(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下,显著降低HMGB1浓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HMGB1可用来评价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镇静治疗是ICU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ICU的发展,先后颁布了3个有关ICU患者的镇静指南,镇静治疗的理念也逐渐发生改变。2013年美国重症医学会颁布的ICU成人患者疼痛、躁动、谵妄治疗指南推荐的镇静目标为浅镇静。该指南是以大量临床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的,更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推广价值。本文从浅镇静的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方案、镇静深度的监测、镇静药物的选择以及浅镇静的局限性等方面具体阐述ICU患者浅镇静策略的相关问题,以期ICU同道能更好地理解和临床实施ICU成人患者的浅镇静策略。  相似文献   

8.
谵妄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组神经精神综合征,并且与共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同时还会导致一系列负性结局,如医疗花费增加、住院时间延长、长期认知功能下降。对于谵妄早期评估、预防以及治疗近10年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研究。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表明在癌症患者中,研究证据多支持使用短期、低剂量抗精神病药控制谵妄症状。癌症患者谵妄的预防也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非药物干预对于存在谵妄或谵妄风险的癌症患者有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通过对123例ICU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导管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有效地降低了ICU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的原因,从而降低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本文通过对312例ICU患者外出检查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研究降低风险的对策,即在规范ICU患者外出检查流程、做好检查前准备和注意途中安全及返回后的护理,结果提示285例患者无意外发生,安全返回病房,其余27例患者存在一定风险,但在相应处理措施下均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干预研究显示有效阻断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可阻止或逆转新发生的糖尿病.已完成的临床免疫调节干预研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有数百项I、II期临床阶段的干预试验研究在招募或进行中.早期临床试验发现长期服用T细胞抑制剂环孢素A可提高新诊断1型糖尿病的缓解率,但是由于担心其长期服用所致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终止了其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集中在抗原特异性(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65)、抗原非特异性(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治疗和促进β细胞新生等措施方面,这三大类措施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干预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临床研究的现实意义较一、二级预防研究更大,可在较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资金和精力获得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而这些试验的成功更加有利于一、二级1型糖尿病的预防.寻找更准确的1型糖尿病发病预测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方法是成功探索1型糖尿病干预手段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与"白马非马"--试论易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相传有三个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秦汉以来,学界主流向以《周易》为《易》,"白马即马",结果常使易学研究偏离《易》的本来--卦爻画."周易学"主要是在卦爻辞的基础上以"象"的方式解《易》  相似文献   

13.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保护作用。选取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脓毒症常规治疗)和CP组(脓毒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观察患者入ICU 0d、3d、7d外周血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入ICU 0d、7d LVEF、LVED、CO变化。发现入ICU 3d、7d与对照组比较BNP明显下降;CP组入ICU 7d时LVEF、CO较入ICU 0d有改善,LVED虽得到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后CP组LVEF、CO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降低、病死率降低。提示在脓毒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ICU收费高的主要症结在于ICU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规范化,包括在中国制定ICU的收治和转出指征规范,减少过度医疗和延迟医疗;积极配备ICU人力资源,提高监护质量,培训ICU专业医师上岗,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施救,保证治疗的恰当性.允许恰当的家属陪护,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或可降低镇静药物等的使用,缩短住院日;对于脑死亡、植物状态以及癌症晚期或其他晚期疾病的临终患者,提倡放弃治疗,避免无益救治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对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但是医生主动放弃治疗的决定尚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ICU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但也让很多患者留下了痛苦的回忆,ICU内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发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疾病及医疗护理行为、ICU的环境、失眠、生命尊严与求生欲望之间的矛盾都使患者产生痛苦,由此提出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学科设置,明确学科定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管理政策,技术层面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重视患者诉求,减少有创操作,开展ICU床旁早期活动和康复治疗,从心理层面建立友好的ICU环境,注重医护患沟通,从多角度实施临终关怀,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6.
探讨动机谈话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动机谈话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体力活动等依从性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是动机谈话在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如何使同学们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英语,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爱因斯坦说过:"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愿应用是令他们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最佳途径.以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查找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方法.调查2010年2月~7月收住综合ICU的患者,填写“ICU患者日志”及自制院感危险因素表,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99%,例次率为28.74%;年龄、慢性病、动静脉插管、血液腹膜透析为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感染率高于医院其他科室;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加强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的原因,从而降低ICU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风险,本文通过对312例ICU患者外出检查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研究降低风险的对策,即在规范ICU患者外出检查流程、做好检查前准备和注意途中安全及返回后的护理,结果提示285例患者无意外发生,安全返回病房,其余27例患者存在一定风险,但在相应处理措施下均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20.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出对患者最有利的临床决策.然而,ICU中的各项治疗措施常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对于已经实施的RCT同样存在着概念方面的错误,尤其是很多被认为已经RCT验证过的措施实际上并无RCT的证据.尽管如此,但近年来我们终于在临床试验结果方面有了更多积极的进步,一些干预措施已被证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