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企业家是拥有资本且懂得资本运营艺术的精英,他们拥有为他者所不具备的伦理气质或伦理精神,韦伯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而桑巴特叫作"伦理气质"。这种伦理气质成为了企业家追求收益最大化同时也最大化地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基础。从类型上看,企业家的伦理气质表现为"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从内容上看,表现为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性语境下,探讨中国企业家如何形成企业家的"伦理精神"并充分运用这种精神,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但凡才志超群、成大事者,所禀赋的气质都有异于常人。此气质不同于那种小家子气,而是一种大气。究其来源,虽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后天长期善养浩然正气使然。大气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一个人的言谈、文字、举止和为人处事的细节上自然流露出来的,反映了一个人的胸襟和气质。这种人目标远大,有吞吐四海之志。如身为雇工的陈胜,年轻时与耕田的伙伴们谈论志向,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资本涌流的产物,它充斥着人的欲望和反思;资本是为人的身体所服务的,资本和人的特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城市与身体、资本的对视,就是将城市中人的欲望和反思置于"城视"、"身体视"和"资本视"的视域互视之中。城市、身体、资本都可以是看的主体,也都可以是被看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颜元在"四存编"之首编《存性编》中,开篇即以"驳气质性恶"为主题,斥责程朱将"恶"归咎于"气质"的观念。他严格区分开"气质"与"习染",气质乃人之"本有",不可能建立任何道德责任;"习染"源于人的自主选择,"人可自力"才是恶的真正根源。不仅如此,颜元还以"非气质无以见性"为义理根据,充分肯定气质之于"作圣"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义中之利,君子所贵"的新义利观。  相似文献   

5.
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性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的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性(善恶混)而走向一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一性的互为胜负。"一于气"的性之两元也可以在一气一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相似文献   

6.
视觉的悖论是由"看"与"被看"、权力和权利、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等相反相成的关涉组成的混合体."看"与"被看"既反映出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张力关系,也逐渐表现出其权力变化的趋向.通过权力和权利作为视觉伦理关系的两极,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视觉背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的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的失衡必然带来视觉互动过程中的伦理偏差,过度强调视觉的形式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视觉本身的传达效果,消解视觉的意义关怀所在,也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视觉的伦理关涉和悖论后面,我们更需要寻找到实质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喜欢以是否有趣来评价自己对一个人的印象。在整容风靡,美的价值观判断被颠覆之后,能恒久留存下来的,必定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写在脸上的气质和刻在骨子里的趣味。——sherry_chou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苏芩  相似文献   

8.
(六)耶稣基督的启示 使徒约翰所记录的,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启示",原义为"揭开真相".就约翰当时而言,是揭开"必要快成的事"(参启1∶1). 这必要快成的事,包括教会受审判并被妆饰成基督的新妇;善与恶的大决战,并以基督的胜利告终,等等. 人往往只看眼前,不看将来.若不是对圣善的最终胜利丧失信心;便是随波逐流,不考虑将要面对的审判. 人需要启示,需要远见,需要忧患意识,需要信心.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小说《窥视者》是继他的成名作《橡皮》之后的又一部标榜反传统的"新小说"派的力作。受众可以尝试从《窥视者》之"窥视"所包含的主动/被动、看/被看的结构关系,来审视荒谬、冷漠的当代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冷漠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交友散议     
1.和人相处,要善于识别人。识别人既要看平时,也要看非平时。平时和非平时,都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风格、气质、才能。识别人既要看大事,也要看小事。大事和小事,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境界、品行、志趣。 我们崇尚果敢的风格,肃静的气质,超众的才能,无私的境界,良善的品行和奋斗的志趣。虽然,我们不尽能做到这些。但如有人为其  相似文献   

11.
在批判理学的同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截然二分,并在对天命之性依赖于气质之性的强调中,将气质之性说成是人性的全部内容.同时他们坚持气质皆善,反对气质有恶说.这些构成了人性一元论,并使以欲、利、私为核心的物质欲望和功利追求成为气质之性的具体内容.这是对人之自然本性的还原.同时,鉴于欲、利、私与生俱来、天然合理,早期启蒙思想家强调道德与物质追求的密切相关,进而对道德的属性和功能予以重新定位.这些带动了理欲、义利和公私关系的变革,在价值观上流露出不同于以往的重欲、贵利和尚私等新动向,同时使理学丧失了"杀人"的能力.早期启蒙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有积极意义,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女人,永远是一份不过时的美丽。据说某女作家的前夫想复婚,她回复说:"到后面排队去。"确实,一切内在之美,集合成女性魅力之本。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读书是气质、精神永葆青春的源泉。读书的女性,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也许她貌不惊人,但她的气质却是从骨子里透  相似文献   

13.
余华敢于冷静地叙写人性变态,敢于直面和袒露普遍的内心恐惧,以高超与独特的气质成为先锋派作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中的叙事世界通常选择男性形象--"父亲"来表现,并成功地刻画了两类父亲形象:病态的父亲和逝去的父亲.前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被扭曲,后者主要表现为精神层面上的逝去.  相似文献   

14.
<正>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虽不像《心灵捕手》一看即可贴上"心理电影"的标签,但若采用象征的手法,从"心理"的角度去解读两部优秀电影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确实能为我们对电影、对心理成长的认识添砖加瓦。不得不承认,笔者不止一次地看过这两部电影。近些天再看《千与千寻》时,突地生出了一个猜测:"公主"的制作,应该要早于"千"。百度一搜,还的确如此。从笔者的心理学知识来看,两部电影在制作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可以反映一个人,甚至是宫崎骏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是新时代中国人对世界发展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责任担当。作为理念,它是对以往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作为实体,它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即广泛责任、理性审慎、人文关怀等。从理念共识到实践构建,可以通过道德责任来铸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气质,解决构建中可能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例如匡正正义、制度保障、履践责任,进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向福证 《天风》2004,(7):52-53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1-12) 通常,责备总是双向的。一方是"责备的人"--发出指责的父母;另一方是"被责备的人"--需要接受指责的孩子。我们在读箴言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双方所应有的正确心态。 被责备的人--儿女通常会厌烦被人管教。箴言教导做儿女的,不要有抵触的倾向。事实上儿女这种负面的情绪是真实的。这里没有贬低或轻视儿女的意味。而是提醒做儿女的,不可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把人和人的价值摆在首要地位。儒家人文主义,则以人的德性或道德精神统摄一切。 从整个思想体系看,儒家思想是道德理想主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人文化成”的意义看,儒家人文主义也可以说是道德人文主义、道德教化主义。  相似文献   

18.
哲理思辨     
正被人赏识,只是一种有幸;被人需要,才是真的幸福。与其自我陶醉,并因陶醉而迷醉,远不如赞赏他人,并因赞赏而被欣赏。当你还不懂欣赏他人时,就不要轻易奢求他人的喜欢,否则只会自寻烦恼和自讨无趣。喜欢或欣赏一个人,既可以是因为外在,诸如形象和性格,更应该是由于内在,诸如气质和品格。  相似文献   

19.
人不难发现别人的缺点。邻家的女孩长相漂亮、皮肤白皙、气质优雅,大家都表扬她,有人会不以为然:她的身材可是不苗条啊;大学同学成了亿万富翁,坐名车、住豪宅,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很多人非常羡慕他,有人会"揭短":这个人不孝顺,他的父母至今住在偏僻的农村;同事学问做得好,职称晋升快,荣誉获得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经典《格言联璧》,源自清朝咸丰年间,集锦警句箴言,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字字玑珠,智慧的光芒璀璨。担当与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时逢大事难事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通过面临逆境顺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通过一个人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出这个人涵养的深浅;通过一个人与他人的休戚与共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