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跳出传统思维的"国家-市民社会"二分的社会理论研究路径,走向"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分的伦理研究思维模式是我们基于历史与逻辑、当下与未来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2.
汤顶华  刘莹 《学海》2024,(1):139-149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主体性危机频发,对其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造成威胁。本文运用焦虑代际传递理论,将对青少年主体性危机的分析置于家庭系统内,基于14个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案例,探析焦虑代际传递的个体、家庭及社会根源,并遵循家庭认知改变—家庭关系重塑—家庭赋权成长的服务逻辑,对大学生的主体性危机进行介入。研究最后探讨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所面临的挑战,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推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不仅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而且也是社会和平与安定的重要基础。联合国宣布5月15日为家庭日,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美满、幸福的家庭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宁,能把家庭成员塑造成充满正义、积极向上的人;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而社会的良好发展也会对家庭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伊斯兰教非常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家庭是神圣的。家庭的健康、和谐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家庭,涉及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4.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家庭发展研究的重要体现。儿童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该文也指出家庭社会资本的现有研究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李桂梅家庭是社会的结构单位,家庭伦理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受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制约。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到来,中国的家庭伦理文化也发生了嬗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庭利益观念淡薄,个人利益观念逐...  相似文献   

6.
家庭作为生活世界的细胞与微观基础,是现实生活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实际发源地与最终栖息地。家庭作为生活世界之一种群体类型,历史地生成着复杂多重的矛盾与问题,构成了世世代代人们必须面对、不断解决的时代主题。家庭的问题与功能复杂纷仍,不断生成、展开着多维的价值张力。就哲学与生活世界主体之价值论逻辑而言,有三个问题应当思考:其一,家庭的多向度功能及其张力,其二,家庭结构发展嬗变之内在逻辑,其三,家庭生活问题的民生价值及其存在论意义。这三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要问题,由此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转向之新的路向与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多重力量以磅礴之势,瓦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实体与伦理逻辑,家庭作为"整个的个体"遭遇了最为严峻的伦理挑战,家庭实体性地位的消解将对中国文明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现代中国家庭正在遭遇两股解构力量:外部传统的伦理支持系统趋于崩解,家庭遭遇种种裂变风险;家庭成员在公民认同中潜在的精神蜕变风险:"贫民—贱民—暴民",则从内部瓦解家庭的精神同一性。恪守权力与公共财富作为伦理普遍物的精神本性,构建新的伦理实体是现代中国家庭发展的伦理精神战略。  相似文献   

8.
重视家庭的发展,提高家庭生活质量1994─国际家庭年思明家庭问题已成为近几年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并成为联合国大会“经济和社会事务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研究审议的重要问题。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中心和主题。许多国家认为,家庭做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应该使其...  相似文献   

9.
家庭伦理三题散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 ,也是一个伦理的实体。家庭作为“社会的胎盘”,其伦理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对家庭暴力的伦理矫治 ,正确地认识和理性地对待“第三者”问题 ,是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穆斯林教法各门类中涉及婚姻、家庭、遗产继承问题的有关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称之为“穆斯林家庭法”,或“私人身份法”。下面采取高度概括和浓缩的方法,讨论近代穆斯林家庭法对穆斯林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 一、穆斯林家庭法的重要地位 家庭是社会组织最小的单位,稳定、和睦的婚姻家庭生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伊斯兰教的家庭法以真主启示为基础,《古兰经》中涉及婚姻家庭关系方  相似文献   

11.
家庭学习环境作为个体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对个体早期乃至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1名年龄在53~67个月的学前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了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个体性别、年龄后,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的解释率分别为9.2%、4.4%和9.6%,均大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教育经历对三方面技能的解释率;(2)进一步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教育经历后,家庭学习环境仍可显著预测个体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解释率分别为7.4%、3.2%和8.5%;(3)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同方面与儿童早期发展不同方面的关系不同。其中,家庭学习活动是儿童早期语言和数学技能的重要预测变量,丰富生活经验是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市普陀区100例婆媳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关系包括着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婆媳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婆媳关系在家庭生活甲有着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左右家庭中其他诸种国际关系,从而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以致于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研究家庭生活中的婆媳关系,目的在于消除婆媳关系上的各种阴影,树立新时代婆媳关系的道德标准,以此促使正常婆媳关系的建立,不断推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3.
该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拜耳兹(Bales)、杰拉尔德.帕特森(Gerald Patterson)。他们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家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角色和位置构成的社会系统.家庭既在整个社会系统里起重要作用,又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首要系统.家庭是社会系统的观点强调了家庭内人际行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4):141-147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将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置于三代之中,研究当前中国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状况,以及第三代子女数量及其性别结构对家庭养老资源的稀释作用,并通过家庭抚育资源稀释理论,解释其内在机理和背后逻辑。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家庭优先养老的资源分配方式占据主要位置,家庭代际支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活照料、精神支持之上。第三代子女的数量,尤其是儿子的数量,对家庭养老资源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且在精神支持方面尤为明显。这种稀释作用与家庭抚育资源稀释理论具有相似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 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宣告重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思想转变中,历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哲学的贫困》与《致安年柯夫的信》则是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节点。与蒲鲁东等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自然社会不同,马克思强调这一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历史性思想使马克思意识到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哲学,并不能真正区别于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同样不能真正实现对近代以来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批判。马克思历史性思想的形成,为《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批判,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关系失调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关系失调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053)赵志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54)沈瑞英一、家庭关系失调是心身疾病的重要社会致病因素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而引起的躯体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这种疾...  相似文献   

18.
家庭政策是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家庭发展和社会稳定,内含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主要体现为家庭政策促使社会道德具体化和现实化,提供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治理,厚植道德建设的民生基础;增强执政合法性,夯实道德建设的政治基础;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奠定道德建设的主体基础。家庭政策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才能实现其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性别平等是实现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特征.和谐家庭应是保障男女人格尊严、人生价值、权利地位、家庭责任及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平等基础上的新型有序状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我国家庭领域基本得到贯彻,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实现基于性别平等的家庭和谐的社会途径是提高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和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20.
临床预防服务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鉴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在各级医院尤其综合医院开展临床预防服务,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死亡率、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