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  相似文献   

2.
苦难与超越     
世间何以有苦难?这是大多数命运坎坷的人容易提出的疑问。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之类的话。的确,为什么人生会有痛苦与磨难?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经历?为什么好人要受苦,而坏人却能免受责罚?天主真的关心、在乎我们受苦吗?让我们翻开圣经中的《约伯传》,一起走入约  相似文献   

3.
正人文素养,这是个非常好的概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场关于人文精神是否失落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了要增加"人文",但是怎么增加呢?鲁迅、老舍、金庸他们都是有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他们的人文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他们为什么就可以成为大师呢?热爱吃喝拉撒睡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热爱生活"。这是我在研究、阅读许多大师后得出的一种结论。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2,(3):64-64
[问]我信主后养成了用餐前谢饭祷告的习惯,但当我和家人或朋友们一起吃饭时,他们常常对此不太理解,我也无法向他们解释清楚.我想知道,基督徒为什么要作谢饭祷告?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庭比较特殊,至于特殊在什么地方我不想说出来,这可能应该算是我的隐私,但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比别的同龄人要怪一些,不太“合群”。从心理学书中我发现自己的人格属于矛盾冲突型的。我很想有许多朋友,却不愿与陌生人接触。我希望和人有说有笑,但我对任何人都不相信,我觉得他们的笑脸背后都潜藏着危机和玄妙,他们会害我的,有的时候我自问他们为什么会害我?用什么方式害我?我真想一眼看透他们的诡计。  相似文献   

6.
正我一直在学习"接纳"与"放下",虽然愈学愈好,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不到位。因为,我还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种事要发生?为什么事情会这样?为什么事情不能如我所愿?我发现,当我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怀着一种受害者心态,想要讨回公道的。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岁。有一天,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时,倒在地上再没有起来,就这么走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在谈话中,她隐约地问到"为什么"。我看着她充满泪  相似文献   

7.
随缘看人生     
如果要人把世间加被于身的喜乐视为当然并不为难事,然而要做到把一切打击、失败、屈辱、困苦都视为当然却谈何容易。因为人的心里总会这样的想:同样的职位为什么让他吃肉我喝汤?一起替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他升职我不升职?年底分红为什么奖金他的多我的少?相同的待遇为什么他住三居室而我连两居室的房子都没分到?每次演讲为什么他先我后?发福利的时候为什么他拿到的总比我的好?……可以这么说,在人世里浮沉,恐怕没有人没受过苦、难、委屈和挫折。因而在这些“横逆”面前以如何的态度取舍则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跟父亲都有一种隔膜,我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我不喜欢他的懦弱和细致,我总在想为什么他不是那种能用胡子扎女儿脸很风趣的父亲?结婚的时候,我逃也似地离开了父母家,总算可以独立了,尽管只有一间小房,我却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劝说和他们同住。  相似文献   

9.
传说有一次人们问爱因斯坦:“您为什么能创立使我们对物理现实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理论?”他是这样回答的:“只不过因为我和我的同龄人不同,他们早在上学的时候就很好地把握了什么是时间和空间,而我到了成年以后还不了解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0.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19):44-45
有一种说法:"恨一个人就像为杀一只老鼠而烧掉自己整栋房子"。或者说,"你因不喜欢自己的脸就割掉了自己的鼻子"。当我们恨某人时,我们对自己的伤害远远超过那些惹我们生气并想去报复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受到他人伤害时,坏记性就是终止这种伤害加深的最好的武器。忘记它吧,继续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认识神     
杨友文 《天风》2008,(8):36-37
有时我们向朋友传福音,他们的反应是:神在哪里?我没有看到.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我们凭肉眼看不到,有的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却能够接受.为什么信仰却需要凭肉眼去看?另一方面,人的肉眼能看到的,就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2.
我常碰到一些人问:信仰佛教是否要吃素?我告诉他们说:“信仰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吃荤也是可以的。”他们反问:既然可以,为什么大多数佛教徒都吃素呢?我说,佛教是一个讲慈悲的宗教。佛教认为,凡是有情(有生命的)都有灵性,他们都贪生  相似文献   

13.
日落·日升     
正如果我对你说,日落就是日升,你肯定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如果我问你,当我们看到日落时,在地球另一端的人,看到的也是日落吗?当然不是,他们看到的不是日落而是日升。所以,日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日升。同一事物,同一现象,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会看到不同的结果,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失败能为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还能激发我们的斗志、锤炼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反败为胜,赢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特别是我们江浙一带,经济相对发达,许多人都过着名车洋房、山珍海味的日子。可是为什么,我们的色身在尽情享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得到的快乐却是不对等的呢?空虚、不满、烦躁、郁闷等等的负面情绪为什么总是如影随形呢?那我们再来看那些日中一餐、树下一休的苦行圣者,我们可能会想象他们一日一餐的营养不够或者处于饥饿当中;风吹日晒或者是荒野露宿……想象着这一切是何等的苦。但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内心的宁静和法悦是怎么样的一种境况。  相似文献   

15.
书拉密女 《天风》2009,(2):50-50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让我们感觉很棘手的问题,或者遭遇到让我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事情,甚至患难和重担也会突然临到我们这群人身上.这时候,我们就会问上帝,你在哪里?你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离弃我?我们总是一味地去询问上帝,却不反省--当真的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在仰望上帝?  相似文献   

16.
导言:为什么我越来越不理解对方了,为什么我们之间争吵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拥抱在一起却觉得距离那么远?我身边有一对夫妻结婚十几年了。他们刚结婚时条件很艰苦,但两个人都是很踏实勤奋的人,虽然期间大大小小的争吵不断,但日子也这样过下来了。现在孩子也长大了,条件也好了,本该是好日子开始了,但是近一段时间争吵却越来越厉害,说出来的话越来越伤人。  相似文献   

17.
正原谅敌人,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毕竟,如果我们觉得有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一般都会想让他们得到报复。结果是,我们会带着积怨行走很多年。当然,想报复敌人的结果完全是事与愿违的。我曾经解雇了一位雇员,他被解雇后,与我展开了业务竞争,并使用了一些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生意手段。心灵上的敌人和头脑里积累起来的要报复的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我们     
有一种呼声一次又一次地从东方传到了我们欧洲来,它主张发展我们与亚洲之间的共同事业。这让我回忆起了塔高尔(Tagore)的一次谈话。他大概是这样说的:“的确,你为什么在欧洲做这些事情呢?你为什么要这么奔忙,这么勤奋,这么沉着呢?所有这些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扔掉这一切,让我们西方和东方一起来沉思真理吧!”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9.
主耶稣教我们祷告:“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玛6:12-15) 宽恕并不等于忘记,也不是自我牺牲的一种形式。 每一个人都受过精神创伤。伤害在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关键是怎样对待伤害,怎样治愈伤害。 如果有人问:“有没有治愈伤害的良药?”那么,我们将告诉他,有,而且只有两个字:宽恕! 亚巴郎对上主说:“上主哦,我的同胞已经伤我七次,请问我还能宽恕他几次?” 上主说:“你还要宽恕他一千次。” 伯多禄前来向耶稣说:  相似文献   

20.
我没有亲历过任何一场死亡,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葬礼。一次,我梦见我的太姥姥,养育过我、临死前叫着我的名字的太姥姥。光头,短短的白发茬,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我。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他的葬礼、他们的葬礼?为什么我那么软弱,那么怯懦?为什么我自动过滤了让我悲伤的场面,屏蔽了让我震动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