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山 《美与时代》2005,(5):29-31
画家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创作中的理性因素是指那些属于艺术家理智范围内的抽象思维因素,涉及理解、经验等心理因素;而非理性因素是指那种非艺术家的理智所能把握的主观活动,它涉及直觉、情感、灵感等心理因素。画家非理性因素方面的特点,往往是画家经验和潜意识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理性认识再次升华的潜在力量。因此,画家在创作中能否清醒地认识到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是否能恰当地驾驭自己的感性因素的能量,则是一位画家灵性与艺术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冯玉珍:理性、非理性与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人类精神是理性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体。理性表现为人类超越自我有限生命,追求必然性、普遍性及永恒无限的能力,是生命的灵性之光辉。非理性体现着生命的自然欲望和冲动,表现为追求感性、具体、有限性的特性。理性和非理性是互...  相似文献   

3.
江怡 《世界哲学》2004,(5):36-38
在《非理性的悖论》一文中,戴维森指出,"非理性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失败".这似乎向我们表明,非理性并非存在于理性之外的东西,而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东西.但既然是在理性之内,那么我们又如何会把它称作"非理性"呢?  相似文献   

4.
樊浩教授所提出的"西方四德的人性结构是‘理性+意志’;中国四德的人性结构是‘理性+情感’"的两命题,经讨论或许可以得出:西方四德智、义、勇、节的主体依序是"理智、意志、愤情、欲情",或"理性、理性欲望、2感性欲望"或"理性、3非理性"或"理性、3欲望",未必可归结为"理智/理性+意志"。关于中国四德(或儒家四德,或孟子四德),樊教授归结出"四德—四心之中,3/4的是情感,1/4的是理性,是一种‘理性+情感’的并以情感为主体的特殊人性结构",对孟子哲学来说大抵是合理的,唯儒学各家的说法细节不一,无法一概而论、一体适用。  相似文献   

5.
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上海财经大学陈新汉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流行的观点往往把信仰理解为人们把握世界的非理性形式。其实,信仰的结构中既有非理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两者在信仰中的不同地位,构成了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的分野;两者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江怡 《世界哲学》2003,(6):11-13
“非理性是在理性范围内的失败”,这是戴维森在《非理性的悖论》(1978)一文中提出的名言。初读此话,不求甚解:作为理性之异端的非理性何以进入理性的范围?细读戴维森的论证,方领悟其中真谛:一切被称作非理性的行为都包含着理性推理的内核,而它们之所以被称作非理性,只是由于在对这些行为的理由说明和因果说明之间出  相似文献   

7.
许科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7,30(5):1193-1195
信任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一直是信任研究中争论的焦点。在对理性信任观和非理性信任观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在"有限理性"和"心智成本"的框架下,提出了信任的有限理性观点,对信任的理性观和非理性观点做一整合。  相似文献   

8.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一种使人销魂、驯服的力量,是一腔神秘莫测、春情荡漾的情感。人们无法将爱情的情感放进试管中去化验,甚至人的理性在爱情的面前也显得那么软弱无力。爱情是潜意识的共鸣、是非理性  相似文献   

10.
何谓Autonomy?     
Autonomy①一般被理解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理智推理和动机欲望过自己生活的能力,而这些理智推理和动机欲望都不是操控性和歪曲性的外部力量的产物。对于康德而言,Autonomy的观念专注于人类理性意志。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中,康德解释说,人类思想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正是  相似文献   

11.
论坛荟萃     
丰子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其中所出现的波折大多与理性的失范有关。它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失控,政治与权力的失范,文化发展的扭曲等多种非理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是由于理性自身的过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理性和非理性之界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华东师大哲学系童世骏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问题并不是一个现代问题。但在现代以前,这个问题主要是作为心理活动的几种类型来讨论的:柏拉图把理性同激情和欲望相区别,孟子重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都是讲理性和非理性之...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需要理智的。理智到底是什么呢?辞典里写道:理智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生活告诉我们,理智乃于人于事的理性观察、认定和对待。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命运     
该著立足于打破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学术论争中陷入的理性与社会二分的知识论僵局,试图解决知识生产的经验条件和理想的成功条件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科学哲学家忽视社会力量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主张科学知识理性认知过程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家则认为,科学家的认知活动必然要受到许多非认知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歧异隐含的一个共同假设是:把社会力量作为非理性的偏见之源。  相似文献   

15.
公正判断中的“非理性”研究是社会认知双过程加工理论在公正领域的拓展, 也是不确定性管理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延续。就加工过程而言, 个体的公正判断可能同时依存“理性”和“非理性”两个结构和进化都不同的认知体系。置换过程、首因效应、极端判断、补偿偏见、责备无辜受害者和道德命令效应是公正判断中“非理性”的主要表现。自我因素、公正敏感性、道德认同、情绪状态和公正世界信念等个体变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来看, 目前公正判断的“非理性”研究还比较庞杂, 其进化根源、生理机制、如何与理性过程交互作用等还有待深入研究。此外, 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第三方视角、多理论解释的整合及多水平因素的交互影响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道德判断的理性加工与非理性加工展开。已有神经影像研究表明,道德判断包含非理性加工,但是否包含理性加工仍存争议。当道德判断视为类属概念时,研究倾向支持道德判断的非理性加工;当视为类似记忆的连续体时,倾向支持理性与非理性的双加工。研究还显示,个体进行风险回避的道德判断时多是基于行动的非理性判断;进行奖赏趋近道德判断时多是基于意图的非理性判断。未来研究应完善实验设计,在整合检测技术基础上,对亲社会道德判断和反社会道德判断及基于客观和主观损益的判断加工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爱情哲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地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爱情的生活实践;(2)与爱情相关的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3)文学艺术对爱情所作的深刻描绘和提出的一些精辟见解。 爱情哲学的基本问题总以其独特的方式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的诸多矛盾。其中本能的、生理的、社会文化的、道德审美的种种要素矛盾地纠集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使得爱情既是非理性的本能的冲动,又是理性的合理的节制;既是非理性的自私,又是理性的自觉;既是非理性的自利和残忍,又是  相似文献   

18.
非理性"哲学范畴的内涵及二重性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非理性”范畴内涵的确定作为哲学范畴的“非理性”应是对意识、行为主体中种种非理性因素的综合反映,既包括未经大脑的主体行为,也包括虽经大脑,但未被主体自觉意识的精神现象和主体行为。具体说来,“非理性”哲学范畴的丰富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确定。其一,就人类精神整体而言,“非理性”哲学范畴是对统一人格中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现象的反映。人格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我”不仅是逻辑思维的主体,即求知、理性的主体;而且又是情感、意志的主体。情感、意志以及相应的兴趣、性格等是主体精神活动中伴随理性化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反智是基督教信仰主义的先天因素。基督教反智主义的思想源头可远溯原罪神话。知善恶树的寓意,是世界真理的禁忌,原罪其实是人的欲望。原罪论的本质是反对人类智慧僭越神的智慧进入真理的领域。基督教区分两个理智的世界,即属天与属地、神与人、圣与俗、真与假、正与邪两种智慧。神智洞悉天机,人智则分别局限;神智无欲则刚,人智因欲而争;神智可涵摄人智,而除非真的信仰,人智不能上达神智。这是基督教反智主义的神髓。尽管基督教在圣俗二元结构下贬低世俗智慧,带有非理性主义的色彩,但其反智也有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哲学合理性。认识论方面,基督教圣俗两种智慧的真假区分,根据的是人的理智的有限性认知,人的理性不可能对超验世界进行真正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基督教反对其僭越进入终极真理的领域。价值论方面,圣俗两种智慧滋生德性的正邪区分,在于人相对于神的灵魂局限性——欲望,导致人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神无党无偏之道,知识和理智易沦为算计他者的邪恶力量。  相似文献   

20.
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抽象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抽象对立复旦大学吴晓明理性与非理性的分离隔绝,是当今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情形和问题,因而也是思想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这种分离隔绝,在今天往往采取着尖锐对立的形式,以致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疏远和矛盾,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较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