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底的感激     
一片白云, 静静感受着 蓝天的辽阔。 一朵浪花, 默默珍藏着 海底的热烈。 一缕春风, 融融传递着 温暖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小说《静静的生活》中采用了独特写作手法:松散而又完整的结构、家庭日记的形式、平静而又充满暗涌的情节以及象征表现方法。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致力于突出小球在面临人生困境时所体现出的“巴斯提安”精神,从而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真谛的思考,对于普通人生存状态的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3.
青岛湛山寺的妙镜法师被誉为“天下第一琴僧”。跟妙镜法师约在一间茶室见面,早到了会儿,不多时一个瘦而高,着藏青色海青的身影从楼梯口缓缓上来。简单寒暄过后,甫一落座,先喝一杯茶。“琴可以跟人过一辈子,我是真正地对它有感情。”妙镜法师的声音清朗且有磁性,如同他的琴音,让听者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4.
静静地灿烂     
以《落霞》三部曲闻名于世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对记者说:“希望社会上的干扰少一点,我不想汹涌澎湃,我只想静静地流淌。”20年的“静静流淌”,铸就他今天的辉煌。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冷静和安静的人”。王蒙崇尚做人坚持“低调原则”。他说,有些写作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作品发在什么刊物上,是大刊物还是小刊物;是登头题还是二题、三题,还是最后一题;  相似文献   

5.
为爱祝福     
手机响起的时候,我正在教室的一角静静地看书。 “喂,你好!好久不见了。”一个遥远的似乎很陌生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  相似文献   

6.
分数下来时,她的世界塌了。她第二次高考,分数跟第一次一样,低得出奇。她在电话里用颤抖的声音说:“爸,分数知道了,考得还不错,上了二本线。”挂断电话,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静坐静坐不是强身健体的那种静坐。静坐如禅。这时候你便宛若一个洗衣妇,不过你洗濯的不是衣服,而是你的思想。选择一间小屋,关上门。让光源静静地从窗口倾泻进来。四周是洁白的墙。这时候你静下心来,把思想的井掏空了,像做弥撒的教徒,空灵如无痕的白纸。这时候你便坐在书桌前,开始理顺和找回自己的思想。一开始你能聆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很平稳很有节奏,完全是一副无忧的样子。桌上有一杯茶。茶叶泡开了,淡黄的颜色。也许还袅袅地升腾起几缕无力的热气,那完全是你想像出的音符的模样。想到音乐,你心情便倏地美丽起来,忍不住啜一口,却发现…  相似文献   

8.
每当……     
每当我静静地跪在圣堂,主的话语就在耳边回响,“跟随我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背起十字架,效法基首的表样。每当我静静地跪在圣堂,心中渴望永久的天乡。遁离世俗的虚假尤荣,甘做世上的“盐”和“光”。每当我静静地跪在圣堂,就引起我自由的遐想,从基首的降生救赎到痛苦死亡,贯串着慈父般仁慈的心肠。每当我静静地跪在圣堂,内心有温馨宁静的舒畅。主的仁慈抚平我心灵创伤,“信”“望”“爱”之花散放着馥郁的馨香。每当我静静地跪在圣堂,心中充满背主的悲伤,三仇的罪恶,道德的沦丧。朝拜的苦路上眼泪江汪。每当我静静地跪在圣堂,心中热切地…  相似文献   

9.
新阿訇,刚上任,我请阿訇去“游坟”。在通往坟地的道路上,阿訇与我,边走边谈论。他先把“游坟”的来历讲个清楚,又把“游坟”的意义说个明白—“既是为亡人作祈祷,更是让活人受教育。坚定信仰,戒恶行善,做一个两世吉庆的人!”阿訇的一番言语,象一缕晨曦,照进我的心坎里。新阿訇,刚上任,我请阿訇去“游坟”。墓草青青,坟地肃静,耳畔,回响着古兰美妙的声音。阿訇推辞了我送上的“经礼”,又谢绝到我家用餐吃席—“伊斯兰崇尚勤俭廉洁,穆斯林倡导施舍济贫。把钱财送给最穷苦的人吧,别忘了,举意把回赏归于亡人!”阿訇的一番言语,象一股春风,吹进…  相似文献   

10.
生命之旅     
桌上放着一杯茶,几枚茶叶上下颠簸着,犹如人生的沉浮。我蜷缩在阳光里,静静地看着,脑海中追溯起那个古老的蛮荒年代。却发现,《圣经》中那些古老的片  相似文献   

11.
你坐在我的身旁把脸儿贴在我的手上静静地让我为你捧一缕阳光我要让明媚的阳光就这样温暖着温暖着你的心房你就这样坐在我的身旁让春光在你的脸上流淌静静地让我为你捧一缕花香我要让明朗的喜悦就这样荡漾着荡漾在你的心房我真想留住今天的阳光让阳光就这样一直照在你的心上让阳光驱散昨天的迷雾拭去你心中的忧伤请你记住吧记住今天的阳光(编辑段晨)记住今天的阳光@胡安运~~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以来,总是喜欢在慵懒的午后,或寂静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独坐一角,发呆。喜欢发呆的人,心里必有一个纯净的世界。前阵子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其中有个回答获得了特别高的点赞。他说:"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泡茶     
正泡茶,其实泡的不仅仅是茶。这话说得似乎有些玄乎,虚张声势,不过一句大实话而已。一晃,喝了几十年茶。近年来,眼瞅着周边写茶文的,出茶书的,做茶讲座和茶培训的,很多,像早春茶园的茶树上冒出的数不清的嫩嫩的茶芽,在做着很雅的茶香工作,光大着茶文化这棵大树的宏伟事业。咱并不想凑这个热闹,沾其一缕茗香,分其半杯茶羹。咱上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传说隆冬时节,帕米尔高原上风雪漫天,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里,我们围坐在柯尔克孜族牧民的毡房里,静静地听着“玛纳斯奇”(歌手)讲述着这个古老而文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相传在一个名叫普舍维尔地方,住着兄妹两人,哥哥叫沙满素尔,妹妹叫阿拉利,他们那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一天晚上,兄妹两人悄悄地跑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和一群年青人尽情地歌  相似文献   

15.
心灵之饮     
秋雨的夜晚,阶前的嘀嗒声深一声,浅一声,声声滴落心井,溅起片片水声。轻轻地推开窗户,置一杯绿茶,于窗前的几上。静静地看着茶叶在杯底慢慢舒展、舒展,用力向上一跃,终于腾空而起,漫天飞舞,心亦像飞天一样超拔世间。杯口云雾缭绕,轻轻吹一口气,噙一口在嘴里,舌尖上打个旋儿,口舌生津,再咂一口,神清气爽,腋生双翼,便觉“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相似文献   

16.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17.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18.
生命之旅     
桌上放着一杯茶,几枚茶叶上下颠簸着,犹如人生的沉浮。我蜷缩在阳光里,静静地看着,脑海中追溯起那个古老的蛮荒年代。却发现,《圣经》中那些古老的片段,竟与生命之旅如此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参加省作代会期间,常州友人赠茶一包,名日:苏茶。一个“苏”字蘸尽江南秀色,轻盈似蝶,绿得婉约,似乎汲尽人间春色,让人极易想起千百年来在江南册页中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符号,而茶则如一本古籍中的手工绳线,沾着烟雨江南的灵秀,染着春秋古韵的气息,引领着一方水土在浩如烟海的茶史中风姿绰约。茶入杯中.顷刻,茶汤清碧,芽滚其中,宛如江南女子,翩翩起舞于水中央。茶气氤氲,一嗅,淡香扑鼻;一饮,津根生香;再品,肺腑舒畅,通体舒坦。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4)
1987年中国佛协在北京开会,适逢藏历新年,大会特为藏族代表们,举行了一个茶话会。会上班禅大师慷慨激昂地用藏语作了长篇讲话。我建议译成汉语。赵朴初会长风趣地也是郑重地说:“不用翻了,我完全听懂了。大师的声音,就是爱国的声音,就是团结的声音。”是的,“团结”,“爱国”,是大师伟大形象的缩写,是大师一生业绩的概括。让这洪钟一般的声音,春雷一般的声音,永远回旋在大地上空,震撼着每个热爱祖国的人的心灵吧。当时在会上云南代表团献了一幅画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