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音乐表象研究中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实际表演和想象表演两种条件下业余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不同的激活地图,结果表明:(1)音乐表象和实际的音乐表演的相似本质;(2)音乐表象的多通道性;(3)音乐表象可能包含某些语言加工和情绪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视听双通道下的音乐情绪加工机制及音乐情绪类型和音乐训练背景对加工机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表达开心和悲伤的音乐表演视频为材料,比较音乐组被试和非音乐组被试在单听觉通道、单视觉通道和视听双通道三种情境下的情绪评定速度、正确率和强度。结果发现:1)视听双通道与单视觉通道差异显著,与单听觉通道差异不显著。2)非音乐组被试对悲伤的评定正确率高于音乐组被试,对开心的评定正确率低于音乐组被试。说明音乐情绪加工的视听双通道整合优势仅相对单视觉通道存在;非音乐组被试对视觉通道情绪信息的变化更敏感,音乐组被试更依赖音乐经验;可在音乐表演时加入协调的视觉通道情绪信息帮助没有音乐训练经验的听赏者。  相似文献   

3.
音乐表演是人类最复杂和精细的技能之一。通过激活似然性评估元分析,对音乐表演训练所诱发的神经可塑性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音乐表演者与非音乐家在左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双侧顶下小叶以及右侧脑岛等脑区存在差异。这些脑区与听觉、运动以及多通道信息整合等加工有关。未来研究应从不同音乐表演训练诱发的神经适应性出发,进一步探究音乐表演训练与大脑可塑性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基于视听双通道的音乐情绪冲突效应、冲突情境下的优势加工通道和音乐经验对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音乐表演视频为材料,比较音乐组和非音乐组被试在一致型和不一致型视听双通道下的情绪评定速度、准确性及强度。结果发现:(1)一致型条件下的情绪评定更准确且更强烈;(2)不一致型条件下,被试更多以听觉通道的情绪线索为依据进行情绪类型评定;(3)非音乐组被试比音乐组被试更依赖视觉通道的情绪线索。结果表明:通道间情绪信息的不一致阻碍了音乐情绪加工; 听觉通道是音乐情绪冲突情境下的优势加工通道; 音乐经验降低了情绪冲突效应对音乐组被试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音乐中短语边界的认知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语言和音乐中有关短语边界加工的一些研究成果。首先,语言中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进行的众多研究表明,口语中的语调短语边界和阅读中的逗号都能诱发中止正漂移(CPS)这种反映语调短语中止的ERP成分。然后介绍了近期关于音乐短语结构的一系列ERP和事件相关磁场(ERF)研究,结果发现在各种实验条件下音乐CPS都能够稳定产生。最后,对今后汉语韵律层级结构边界的认知加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牛盾  赵婷 《心理学探新》2005,25(4):26-30
研究探讨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外昱、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认知风格(言语型和表象型)的被试,以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为测验材料,运用了Jacoby加工分离程序。结果发现: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与外显记忆不同。(1)表象型被试和言语型被试在识记抽象名词时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显著;(2)言语型-表象型认知风格没有导致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听觉表象开始得到关注,相关研究包括言语声音、音乐声音、环境声音的听觉表象三类。本文梳理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对上述三种听觉表象所激活的脑区研究,比较了听觉表象和听觉对应脑区的异同,并展望了听觉表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服装表演需要用音乐自我意识去控制和表现。以心理学自我意识结构的知、情、意为理论基础,通过树立正确的音乐信念和音乐观,强化音乐情感体验,培养服装表演中的音乐意志力对服装表演内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表象运动推断加工子系统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游旭群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8,21(3):231-233,225
通过检测20名飞行员和10名老年被试及其控制组的表象运动推断加工水平,结果表明:(1)除较易任务上的反应时与其控制组构成显著差异外,飞行员在表象运动推断的加工速度和正确方面均未表现出较大的优势;(2)与较易水平上的任务相比,老年组在较难水平上表象运动推断加工的速度和正确性方面均未同青年组构成显著差异;(3)与青年组被试相比,老年 在加工耗时量方面受加工量增大的影响较大,且在反应正确性方面与青年线相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时间维度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 对音乐时间维度的加工受制于许多方面, 一方面, 音乐构成要素的特征影响着人们对音乐时间的加工; 另一方面, 听者的年龄、注意、工作记忆、音乐训练以及对音乐的熟悉性等因素也影响着他们对音乐时间加工的深度和广度。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确定音乐时间加工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 并对音乐时间加工中基因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展的敏感期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音乐听觉是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近年来,音乐听觉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在多个层面蓬勃开展,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个体和异常个体;研究方法涵盖行为实验、大脑形态学测量以及现代成像技术;研究内容从音乐基本要素音高、旋律、节奏加工的脑定位、神经加工机制直至广阔的应用领域.最后,对音乐听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音乐句法是指将离散的音符元素组合成序列的规则。音乐句法加工受到音乐结构特征和听众自身特征两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每个方面,本文聚焦于近年来进展迅速的几个因素进行评述,分别是依存距离和音乐时间结构,听者的年龄和音乐训练程度。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比较不同距离的句法加工,澄清音乐时间结构何时并且如何影响句法加工,考察音乐句法加工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以及发展的敏感期,并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共同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在左右手判断任务条件下人手心理旋转加工是否受到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的影响。两个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和眼动数据均发现:(1)心理旋转加工受被试自身人手初始状态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效应;(2)显著的内旋效应;(3)被试心理旋转加工时注视点取样存在着不均衡性。这些结果表明:在左右手判断任务中,心理旋转加工的对象是被试自身人手的表象,是自我参照的心理旋转,并且内旋效应是由被试对自身人手表象进行旋转时受到人手生理机制约束所致,而不是被试旋转刺激图片的表象由“生理机制约束知识”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4.
音乐表演影像材料的情绪诱发功能有音乐和影像的共同优势,但目前缺乏以音乐表演为内容的情绪音乐影像库。试图建立可供相关研究使用的情绪音乐影像系统。根据前期研究使用过的材料、相关研究结果及音乐专业人士的建议,收集分别表达愤怒、恐惧、悲伤和开心的音乐,包括歌剧、交响乐、民乐等,剪辑为30秒左右的片段,非音乐专业被试对材料的情绪类型和强度进行评定,最终筛选出能有效诱发目标情绪的64条音乐影像材料。未来可在测量指标的客观性和审美性及被试和音乐材料的样本量两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5.
王沛  苏洁 《心理科学》2007,30(6):1497-1499
音乐知觉涉及基于声音分析、听觉记忆、听觉场景分析、以及音乐的句法和语义加工的复杂的脑神经活动。同时,音乐知觉还潜在的影响情绪、自主神经系统、荷尔蒙以及免疫系统,并激活(前)运动表象。在过去的几年里,音乐加工及其神经关联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主要体现为音乐知觉的神经认知模型、音乐的句法和语义加工、音乐和机体反应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音乐无他, 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 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 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 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从中国文化、中西音乐表象形态入手,简单地论述了音腔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生成的三个原因:时间型的中国文化、深邃的美感追求和旋律意味的语言。本文认为,音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充分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珂 《中国宗教》2014,(11):50-51
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声乐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是由于那时的音乐史料留存下来的极少,所以人们通常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1600年以前),西方音乐甚至完全是以声乐为主(参见《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随着音乐世俗化过程,器乐才逐渐兴盛起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西方音乐,大多是器乐作品。其实在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9.
图形视觉与心理表象眼动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娟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08,31(6):1454-1457,1470
本研究通过比较图形视觉和心理表象以及不同认知框架下表象加工的眼动参数,揭示图形视觉加工和心理表象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从视知觉到视觉心理表象,眼动被币新编码,眼动模式更加简洁,视觉心理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认知框架影响视觉心理表象加工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20.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表明,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迁移至第二语言的习得,表现为音乐经验在理解、产生及学习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加工,并且这种迁移效应的内在机制是通过促进音乐和语言的共同声学线索加工以及个体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澄清音乐经验和音乐天赋对二语加工的影响,比较音乐经验影响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