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大爆炸宇宙论让获得了一定科学知识的有神论者欣喜若狂。因为这一理论表明,150万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导致了宇宙的产生,有神论者认为这是证明上帝存在的最有力的科学证据。他们说宇宙显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那么,最合理的假设就是上帝是宇宙产生的起因。他们的理论基于“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这样一个假设。有神论者威廉·雷恩·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在其1994年所著《理智的信仰》(Reason- able Faith)一书中,应用了如下推理: 1.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 2.宇宙产生了。 3.因此,宇宙有起因。他认为, “这个基本假设的正确性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从广播、书刊、校园、研究机关,尤其是网站,公开的,秘密的,到处能听到和看到为基督教喊好的活动,说它铺头盖脸、无缝不入也不过分。如果是在教会、教堂,在合法的聚会点,属于正当的传教布道,以及信仰者虔诚流露,这反映了我们国家文化丰富多彩和宗教多元化的现实,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自由与活跃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尊重,应该欢迎。但是,如果在整个社会舞台上,只能说基督教好,不许异议;以至用基督教和基督教的价值观指点我们的整个国家和国家的未来,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宗教信仰自由属于所有公民的权利,不是宗教或哪一个宗教的特权;至于中国是否需要由宗教或由哪一个宗教来“拯救”,也不是用谁家的“上帝”来垄断的。最近看到高旭东教授写的一本书《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有个副标题《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就是反对一味对基督教说好,更反对用基督教“拯救”中国,用上帝名义“归化”中国人的。高在其中说,他读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刘小枫著《拯救与逍遥》,“记起伏尔泰对卢梭说的话: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大的智慧想把我们变成野兽,读了阁下的书,我真想用四个脚来走路了”。当然,刘小枫主观上可能不是让我们用四个脚走路,只是请大家都去做个基督徒。所谓“信神!信神!信神!上帝耶和华及其独  相似文献   

3.
宇宙中有一位独一真神,他创造并掌管万有,这位神又显明为三种不同的身份(或称位格)——圣父、圣子耶稣、圣灵,但他们不是互不相干、独立的三位神,而是一位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初信的弟兄姊妹常对这一真理感到疑惑不解。的确,这一关乎神自己的真理是超乎我们头脑所能完全了解的,是神的奥秘,但我们又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圣经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宗教的同源性,显示为如何从柏拉图哲学的神秘性过渡到基督教思想的神秘性.可以使宗教思考,即使得宗教中饱含着没有被想到的理性因素.在这种“宗教”思考中,由于缺少上帝目光与人的目光之间的交互性,因此上帝和人的灵魂不是被思考的或可以实现的对象,而是绝对的他者.只有做“非对象思考”时,灵魂才是高贵的.德里达所理解的责任,正是对这些“他者”的责任.没有神秘性,也就没有责任.“灵魂不灭”不可说,它属于这些无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疑难问题,它不是被证明或证伪的,而是被体验的.灵魂的触角永远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敬拜     
单信 《天风》1997,(12)
“敬拜”是圣经中一个很古老的名词了,其原意是,用内心的敬仰与尊重,在外表的行为表现出真诚、诚实的态度 不论是人或天使,敬拜的对象只能是一位,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上帝也多次特别强调:除了他以外,不可另拜别神,因为根本也就没有别的神,所以有不少“假神”,是人用许多东西“取代”了真神而已 因此,敬拜形成圣经中很独特的观念,不只指宗教仪式的一种,更是要人专心认定独一真神,好像孩子出于天性认  相似文献   

6.
三个愿望     
有个人本来就很富有,可他总跟那些比他更富有的人比较,因而总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天,他遇见了可以许愿的真神,真神见他一脸愁容,问明原委后,微笑着说:“你既然遇见了我,也算与我有缘,这样吧,你提出三个愿望,我将满足你。”那人谢过真神后,心想,我真幸运,我将比那些人生活得更加富有而幸福。  相似文献   

7.
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  相似文献   

8.
在这本书中,作者拒绝超自然概念,并考察、分析、驳斥了有神论者提出的无数证据。他说:“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人们改宗无神论……而是要证明对上帝的信仰是非理性的、虚妄的。如果一个人愿意继续信仰上帝,那是他的权利;但是他不能再以理性和道德的名义为自己的信仰辩护。”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家信教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并不信仰有人格神的宗教。依普朗克的话语,“我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层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是有人格的上帝。”具体来说,当代科学家信教有这样几个特点: (1)信仰宇宙宗教。典型的是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我相信斯宾诺莎主张的那个通过现存事物井然不紊的和谐而将自己启示给人的上帝”。这个上帝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上帝,而无宁说就是宇宙。在他看来那隐藏于自然之中,始终绝对有效的近似自然规律的和谐就是上帝。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都体现着的和谐、对称、秩序、美,令人油…  相似文献   

10.
<正>这本书提出了不能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四个理由:上帝的沉没;上帝的懒惰;信仰证据的缺乏;微调论(证明上帝存在的设计证明的一个变种)的不可能,即宇宙看来真正是无神的宇宙,而决不是看起来是基督徒的有神的宇宙。这本书简明务实,几乎囊括了所有相关问题。该著作不仅为世俗人文主义者、为无神论者所阅读,也为一些基督徒所阅读。从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类理性的光芒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一、婚姻是上帝为人类创立的 圣经《创世记》开始就记载了上帝创造宇宙世界,最后创造人类,第一个人就是亚当。但是耶和华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上帝就  相似文献   

12.
蒿志强 《天风》2017,(6):12-13
<正>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基督徒在教会里可以做买卖吗?有人说要看你出于什么动机,有人说基督徒不可以把教会当做推销或做买卖的地方,还有人说不可因为信徒关系向别人推销东西。基督教会在地上自一开始便面对一个挑战,就是要为经济生活发展出一个基督教的道德景象。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6:24)这  相似文献   

13.
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  相似文献   

14.
正《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此乃何意?中医认为,人体是微缩的宇宙,宇宙是放大的人体。心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亦即:一个人,真正的上帝是他的心。心是代天行命和替天行道的主宰。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正清明,平和安顿,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天然健康。现代医学对人体的探究,迄今为止好多领域尚未解码。但唯一明确的是除了心脏,所有器官都会患癌。心脏只有在停止跳动时,生命才会宣告终结。心主神明,  相似文献   

15.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出20:16)这是十诫中的第九诫内容。作假见证陷害人的具体内容挺多,这里所谈及的仅是其中的一个层面——作假证损害人的名誉。 “假见证”的关键在于口舌。中国古语有云:“三寸舌头,削尽人头”,“舌头不是刀,杀人如割草”,均说明了口舌的厉害。圣贝纳德说:“舌头是一支枪,而且是极锋利的,它能一下刺透三个人:说话的那个人,被诽谤的人,以及听这话而受到不良影响的人。”他还注意到口舌在人身上的部位是上帝奇妙的安排,他说:“我们和  相似文献   

16.
司各脱的无限性概念指示了晚期中世纪哲学如何突破亚里士多德传统,并为早期现代世界图景的来临作出准备。在中世纪哲学中,无限性是人关于上帝所能构想的最完满概念,同时也是上帝存在证明的理论核心。然而司各脱将上帝无限性确立于量度之上,抽离了所有进一步的具体含义,使得无限性不受其他规定性的控制,并反过来规定着上帝的首要性及所有属性。通过无限性而衍生出的不可理解性,更是切断了人类正面理解神圣本质的可能性,从而使无限性也不足以刻画上帝自身。这一不受人类理智控制的无限性,是一种失控的、绝对超越的无限性,因而成为对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的重要突破,并为中世纪晚期和早期现代的上帝形象以及世界图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演变到今天,它的上帝观日益多元化了,所以在这里讨论的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上帝观,和基督教正统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观之间根本差异。 现代中国人听到上帝这个称呼,容易直接理解成基督教唯一真神耶和华。实际上,上帝这个称呼中国古已有之,而非舶来品;把《圣经》中的耶和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在1630年提出了"永恒真理的创造"学说,并终身坚持。这一学说指出,形而上学、逻辑学、数学等学科最首要的真理是上帝所创造并保存的,上帝还保证永恒真理的不变性。然而笛卡尔却在同时坚持认为上帝是无限而不可理解的,对其所创造的永恒真理持有完全自由与无分别的态度,这样一来,这些真理的不变性又遭到了威胁。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笛卡尔永恒真理学说的内在悖论。本文认为笛卡尔一共进行了三次不同的努力,即诉诸上帝的单纯性与统一性,诉诸上帝的完满性,以及上帝作为自因的学说,来应对上帝的无限性、不可理解性与永恒真理的不变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这说明笛卡尔一方面试图提高上帝相对于人类理智秩序的超越性,另一方面又试图将上帝作为这一秩序的保证者。因此这三种解决就是笛卡尔试图把不可理解的上帝不断重新拉回人类的理智秩序之中的努力。这是笛卡尔不可能完成,但却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悯心 《天风》1994,(10)
耶和华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 耶和华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1~24)  相似文献   

20.
李大军 《天风》2003,(8):22-23
基督教神迹是什么? 基督教相信神迹,是有神迹的宗教。但基督教的神迹有着它特殊的范畴和含义,其神迹只是出自于信仰真神(上帝)的事迹。应该说,所信仰的真神在自然与历史上完成的事迹是基督教神迹唯一界定,这是基督教神迹的本意。 圣经上的神迹(MIRACLE)亚兰文为MOPET与MPLEOT,译作奇事、神迹与预兆(出7:9,申7:19、29:3),希腊文为TERAS,译为神迹奇事(徒4:29-30,罗15:18),DYNAMIS译为异能(太11:20,加3:5)。这些都说明神迹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真神,在自然与历史上完成的事迹,具有超自然能力的预兆、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