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的本性》包括《柏拉图到路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和《现代世界》三卷。第一卷《柏拉图到路德》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66年出版。第二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1984年出版。第三卷《现代世界》即将出版。作者欧文·辛格是著名的爱学专家,现任美国麻萨诸塞工业学院哲学教授。 《爱的本性》第一卷追溯了从古代到中世纪以来爱的思想。作者首先考察了哲学家们。诸如柏拉  相似文献   

2.
作为战后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人物,基斯洛夫斯基对现代人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精神世界、宗教道德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的疏离进行了缜密的辩证分析。他的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的诗情,又有希区柯克的叙事技巧”。《关于爱的短片》(A short film about love)便是基氏对爱情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3.
炎炎夏日,却让我“心静自然凉”,在有幸读了杭州市基督教两会编写的《爱的人生》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杭州市基督教两会绪写)之后,更令人享受到一份不可多得的“清凉剂”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述,该书“使身为基督徒的主内弟兄姊妹,能够因此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活出本于圣经,立足今日中国社会现实之基督徒当有的‘爱的人生’”。“……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相似文献   

4.
朱致国 《天风》2005,(9):52-53
炎炎夏日,却让我“心静自然凉”,在有幸读了杭州市基督教两会编写的《爱的人生》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杭州市基督教两会编写)之后,更令人享受到一份不可多得的“清凉剂”。  相似文献   

5.
    
信、望、爱,其中最大的就是爱,让我们一同来思想“爱”!爱的生命爱是恒久忍耐,……不计算人的恶,……《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诗人白朗宁说:“把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是的,爱是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最美的芬芳,也是最久远的清泉,如同清新溪流潺潺流下,浇熄忿怒的指责,洗净自私的贪婪,唤醒远去的灵魂。爱是什么?基督给予我们最好的答案:“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参加2:20,约3:16)爱是付  相似文献   

6.
《蕾莉与马杰农》是波斯诗人内扎米《五部诗》中的爱情代表作,拥有丰富的插图手抄本。而这部作品借世俗爱情隐喻苏非神爱的思想不仅在文本中有所体现,在其插图抄本之中也得以呈现。本文以该作品15世纪的插图手抄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插图对于文本主题的选择,对构图、色彩及其他绘画元素的运用,来分析波斯细密画对文本故事及其苏非隐喻的呈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爱《思维与智慧》,因为她是:人文的天堂,精神的家园,快乐的驿站,心灵的盛宴。我爱《思维与智慧》,因为她是:思维的开发区,思想的后花  相似文献   

8.
汤士文 《天风》2024,(2):28-30
<正>《何西阿书》是十二先知书之首。十二先知书又称小先知书,“小”并不是说这十二卷书不重要,而是指其篇幅较短。在所有的先知书当中,只有《阿摩司书》比《何西阿书》更早。1而之所以把《何西阿书》放在十二先知书之首,主要是基于神学上的考虑而非时间上的考虑。2在先知书中,何西阿是第一个根据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西奈之约而强调立约之爱的先知。3他也是第一个用婚姻之爱来比喻上帝对以色列人之爱的先知,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名篇,然而本文有许多艰涩难懂之处,远在魏晋时期,人们就认为“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①。比如庄子为什么要连讲两遍大鹏故事,篇末几个故事与前文是否有联系,“宋人资章甫”一段的错位等问题,就是准确理解《逍遥游》需要加以辨析的问题。辨析这几个问题,需要从《逍遥游》整篇的结构谈起。《逍遥游》从大鹏与小鸟(蜩、学鸠)的差别写起,再用汤与棘的谈话进一步说明大鹏与小鸟的真实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些都是比喻。文章紧接着进入比喻的本体,阐述圣人与一般世俗官员的差别:圣人好像大鹏,世俗官员好像小鸟,小鸟不相信大鹏的存在,就好像世俗官员不相信圣人的存在一样。  相似文献   

10.
对《会饮》的流行解读通常并不把阿里斯托芬讲辞和苏格拉底讲辞联系起来,而是认定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批判,由此断定柏拉图在批判阿里斯托芬讲辞的基础上建立了他有关"爱"的理论。本文则试图表明,《会饮》由阿里斯托芬讲述的"双性人神话"与苏格拉底讲辞中引述蒂奥提玛有关"爱的阶梯"说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理解才能最终较为完整地把握柏拉图在《会饮》中的爱的理论。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必须考察"回忆说""灵魂不朽""理念论"以及巴门尼德哲学对《会饮》行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检形式表现出来的”(《普通心理学》下册第41页曹日昌著)这就是说,一个爱学生的教师,不仅在他接触学生时会流露出自己“爱”的态度,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与温暖,而且在教师自己内心也伴随以“爱”的体验,有着“爱”的感受。热爱学生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心体验。作者根据大量资料和直接与教师交谈的情况认为,可以把教师的这些体验归结为“三感”,即亲近感、期望感和理解感.而且就其深度来看,从肤浅到深切,也有很大差异。如果一个教师根本不爱学生,他就会毫无所“感”了,如果只是一般的对学生喜欢、不讨厌,那他在行为表现上以及反映到他的整  相似文献   

12.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支唱不完的歌。《简·爱》一书的作者将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不仅告诉了我们本书的主人公及主题,还向我们暗示了“简”就是作者爱情理想的化身。所以,注意作者对主人公“简”的刻画及心理描写,成了我们透视《简·爱》一书作者爱情理想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孙金 《天风》2005,(6):34-34
神就是爱(约壹4:16),这是上主永恒不变的属性。也贯穿着整本圣经。这位爱的上主他的慈爱不但在《新约》圣经中彰显,在《旧约》圣经中他的慈爱照样已经显明。我们可从《何西阿书》中来看上帝的慈爱。当以色列民悖逆神的时候,他们随从外邦人拜偶像,在“米斯巴”和“他泊山”敬拜假神。他们离弃了他们列祖的上帝。然而作以色列民“丈夫”的耶和华上帝,却要用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他们为“妻”。  相似文献   

15.
许继嵘 《思维与智慧》2009,(2):M0002-M0002
我爱《思维与智慧》,因为她是:人文的天堂,精神的家园,快乐的驿站,心灵的盛宴。  相似文献   

16.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17.
晏子及《晏子春秋》古来多有评说。虽然臧否不一,爱恶有异,但总起来是誉多毁少,多所肯定。孔子与晏子并非志同道合,交相毁亦交相誉。孔子曾数赞晏子是“达于礼”、“合于义”的“君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并表示“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见《论语》及《孔子家语》)。司马迁则大动感情地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其后论者蜂起,或以儒者赞之,或以墨者称之,或谓非儒非  相似文献   

18.
天主是爱     
天主是爱彭善文《圣经》云:“天主是爱。”(若一4:16)感主因爱创造宇宙,因爱创造、救赎人类,因爱赐我们身为中国天主教徒,因爱予我大慈厚佑,谨此抒忱。混沌初开,无际天宇在主爱中涌动亿万星辰循序去来。太阳光热涂辉着这世界绚丽风采;伊甸园划就了一片极乐地...  相似文献   

19.
《圣经》,英文名为The H oly Bible,由古希伯来民族文字写成的《旧约全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记载着耶稣降生及其传道、受难、复活的一些传说,其主要思想是“人如何摆脱罪恶,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完善,最终归向上帝”。《圣经》中的主要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上帝与撒旦的冲突是核心,这一点从《圣经》开篇《创世纪》起就连续不断地体现出来,亚当、夏娃因为受到蛇的诱惑而偷吃禁果是这种冲突的第一次。此后,《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这种善与恶的原型情节冲突的再现。《圣经》文体囊括了叙述性散文、诗歌…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与“心理分析”——重访爱诺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爱诺思的易经研究及富有特色的《周易》译本.作为一个例子,来反映《易经》对心理分析的彤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