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卷488和《大智度论》为中心,对瑜伽行派和《般若经》以及中观派所说之十六空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并从四个方面对三者阐释的异同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唯识学者对十六空的阐释侧重于有情能所的角度来说,对于空性、真如则侧重于有的角度加以诠释;而《般若经》和中观派则偏重于从一切法平等和空的角度来说。另外,本文还特别指出了龙树在其《大智度论》中也从有情妄执的角度来谈论空,对于第一义空也从肯定和真实有的角度加以阐释。由此可略窥唯识与中观在空义阐释上的会通与歧异之处。  相似文献   

2.
《量理宝藏论》是萨迦班智达所著的一部重要的藏传因明代表著作,至今仍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因明学习的主要论著,但其汉译本直至新近才有。本文藉索达吉堪布新译的蒋阳洛德旺波尊者著的《量理宝藏论释》,结合萨迦班智达原颂,对《量理宝藏论》的藏传因明思想作一深入、系统的梳理,以助于较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作《新唯识论》开中国哲学家建立自己哲学体系著作的先河,同时熊子对佛家尤其唯识家的批评甚至否定,以及后者对熊子的群起反驳,又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熊子的批评有哪些道理,他的否定又是否妥当,就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原则上赞成熊子的批评,但不同意他的否定,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他的局限,也正是由于这个局限终使他不能作出《量论》。  相似文献   

4.
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5)人心的范围广大和创造力强大;(6)人的心态积极强大。“心量广大”具体体现在平常心、包容心或宽容心、认知力、精神力、心理能量等几个方面。“心量广大”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蕴含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道德自律和躬身自省”的中国文化伦理与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由此来看,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当代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构建等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极微是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以下简称有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大乘中观派以及瑜伽行派都不认为极微是实有的,从而否定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实有观念。可以说,极微观是大小乘空有之争的焦点所在。因此全面公正地认识有部的极微观是正确理解佛教各派思想特征的关  相似文献   

6.
孙克星 《法音》2007,(6):8-11
“自性”和“佛性”是《六祖坛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中犹以“自性”概念在《坛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令人瞩目。在《坛经·行由品》中,六祖惠能就谈及其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向五祖弘忍说到:“何  相似文献   

7.
肖雁 《周易研究》2002,(2):11-17
“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范畴。因此,系统考辨“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论语》之"论",汉代以来多有异说,学者莫衷一是。从词源学角度看,"论"及"仑"、"伦"、"抡"等均属同源词。因此,古今各种异解大多是相互兼容而非相互矛盾的。各种解释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训释词语的表面形式上,其实质仍是一致的。有的学者为了成立自己的新说异论,在不详察语源的情况下,盲目鄙薄传统的训诂成果,轻易否定他说,做法颇不可取。  相似文献   

9.
佛教所追求的涅槃解脱,禅宗也莫能外。作为典型中国化佛教,禅宗从心性维度来诠释解脱。首先,在区分心性的基础上,六祖强调收心归性。其次,六祖将清静的本性界定为佛性,由此见性就可成佛。最后,通过“无念”法门,本真的性蜕化为当下一念的清静,于当下一念的清静明觉中,即可获得解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画论中的气韵,自谢赫提出之后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史,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琴论中气韵这个美学范畴出现得比较晚。当对于画论和琴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古琴与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在气韵这个美学范畴上却有许多共通之处。通过对比研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伊始,“法轮功“分子在新加坡就倒了大霉.据新华社1月2日电,因举行非法集会和妨碍新加坡警察执行公务而被捕的15名“法轮功“分子,2日被送上新加坡法庭,法庭将于本月9日审理此案.……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启蒙大师之一,文化巨擘。尽管他本人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但在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却闪烁着心理学思想的火花。本文初步探讨了梁启超的心理学思想,将其心理学思想总结为神具形生、境由心造的心理本质观,“慧观”和“悟”的认知观,意志自由和立志的志意观,重情轻智的情智观,共通和完满的人格观,并讨论了其心理学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汉以后的祭祀活动分别在宫廷、官府、民间3个层次上进行。民间祭祀活动一般由"社"、"会"组织实施。本文探讨民间群体性、公共性祭祀活动,对民间祭祀组织"社""会"进行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14.
15.
强昱 《中国道教》2002,(2):22-26
一、刘知古的生平历史开启对《周易参同契》研究新风的是隋代苏元朗,继踵而起的是唐人刘知古。在刘知古之前的李淳风、袁天纲、王勃、王远知等,也曾经有易学著作,由于他们的著作散佚殆尽,因而已不能知悉其是否对《周易参同契》有所评论。真正使《周易参同契》走向内丹思想方向的则是刘知古的《日月玄枢论》(《全唐文》卷三三四),这部作品进一步确定了苏元朗的“归神丹于心炼”的内丹思想。刘知古的传记除载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之外,《三洞群仙录》为节录本,但其最早的出处应是《道门通教必用集》。《必用集》成书于南宋,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6.
邪教“法轮功“为什么能使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变得那么痴迷?对此,作者在&;lt;“法轮功“为什么能“迷魂“&;gt;一文中,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首次提出“法轮功“特殊的习练方式本身对习练者具有极强的催眠作用.李洪志的一套人们在清醒状态下不难辨别的歪理邪说在催眠状态下变成了习练者心目中的真理,起到毒化思想观念和操纵习练者头脑的作用(详见2001年2月2日&;lt;人民日报&;gt;第6版).近来,人们普遍对少数痴迷者为什么那么“顽固“和“难以转化“感到迷惑.其实,这与“法轮功“特殊的习练方式引发了“顽固者“精神障碍(精神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的个人素养是<伤寒论>理论产生的关键条件,他的仁学理念为其研究医学提供了精神动力,他的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使他构建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东汉末年气候转寒,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流行,迫切需要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东汉末年的学术思想也为<伤寒论>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乘起信论》的主要观点是“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而“一心、二门、三大”在理论上最为重要,四信、五行则主要讲修行实践方面的内容。在“一心、二门、三大”中,“二门”具有核心作用。“一心”要通过“二门”来显现,而“三大”则为“二门”中“心生灭门”所含摄。无“二门”则“一心”无法显现,同时,也就不存在“三大”。所以“二门”在《大乘起信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疏通它们之间的含义和关系也就至为重要。在这里,主要结合《大乘起信论》来分析法藏对于“二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郑玄"客耕东莱"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钊兴 《管子学刊》2006,(1):116-118
文章从本传、地方志资料研究和遗址考察等方面,考证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客耕东莱”的时间为公元167—184年,具体地点为东莱郡昌阳县(今文登市)长学山。  相似文献   

20.
邪教“法轮功“痴迷者,被李洪志的“法轮“套住,为李洪志及其邪教“法轮功“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罪恶活动效力,而执迷不悟,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她)们痴迷李洪志是主宰宇宙之“主神“.将李洪志“神“的伪装剥去,昭示于众,让“法轮功“痴迷者看清李洪志的丑恶嘴脸及其邪教“法轮功“的罪恶行径,方可使其幡然醒悟,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