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  相似文献   

2.
大雪无声     
曾见过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将天地连成一个洁白的世界。雪不只填平了坑坑洼洼的路面,阻塞了弯弯曲曲的水沟,堆满了高高低低的屋顶,还压断了树枝电线,阻断了车辆行人,压垮了大棚草堂,就是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老屋,也被压得吱吱嘎嘎地响。  相似文献   

3.
难忘老屋     
正迁离老屋十余年了,每每念及老屋,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长久的眷恋。老屋四周环山,山下有条清澈的河流,门前一条歪脖子的李子树。这地方离周围人家有些距离,自然连用电也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在这个没有太多喧嚣的幽静所在,我们全家生活了三年。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的刹那,我却与老屋结下难解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窗牖之美     
正窗,也作"囱""通孔",即通风和采光。《说文解字》中有:"在墙曰牖,在屋曰囱",也就是说,牖和窗意义相同,但位置不一样,窗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把开在墙壁上的窗子叫"牖"。到了后来,窗和牖的区分不甚分明,以至于渐渐通用。一扇扇造型别致的窗,给人以美感。看荷兰画家弗美尔的  相似文献   

5.
风雨老墙     
正每回故乡,都要搜寻、拜访几堵老墙。这些老墙,经历过自然与岁月的风雨,虽大都颓败斑驳,但寒来暑往、春去春回,它们如倔强的卫士,不屈挺立;如暮年的老者,静静垂老。老墙是世事的见证,是故乡的符号,是游子心中不老的乡愁。老家院墙是一堵石墙。那些石块不知何时从何处选拣,经何人之手错落垒垛成墙,赋予了守家护院的神圣使命。年复一年,默然矗立;几代更迭,不离不弃。耕作归家的祖辈、父辈,时常从  相似文献   

6.
烟火土灶     
正一堆砖、一口锅,砌成朴素的农家土灶;一捆柴、一灶火,烹出喷香的乡间美食;一顿饭、一家人,过出和美的烟火日子。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土灶,出身微轻。几块黄土敲打的土坯或煅烧的青砖,靠着土泥粘合,垒砌成或方或圆的灶台,再坐上一口黑铁锅;没有任何仪式,土灶便诞生在了厨房内或屋檐下。清代吴趼人《恨海》第四回记述:"东面墙脚下,打了一口土灶,树叶树枝,高粱秆子,铺满一地。"这便是土灶的舞台,虽不绚烂,甚至芜杂,但  相似文献   

7.
英国有一座"斜屋"酒吧,位于斯塔福特郡希姆雷市。"斜屋"酒吧已成为一个著名景点,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纷纷涌来,一睹奇特"斜屋"的真面目。酒吧的左侧屋顶比右侧屋顶矮了整整1.2米。由于这座"斜屋"酒吧的屋顶、门窗,甚至吧台都是倾斜的,所以搁在吧台上的酒杯有时会自己滑动起来,而扔到吧台上的硬币也会自己动起来。这  相似文献   

8.
想要寻找到一个对景墙的完美准确的定义,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它所涵盖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即便是站在未来领域中去定义,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环境中的墙已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墙的形态,不是有棱有角的才能算做墙,也不仅限于依附于建筑的才是墙。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墙,我们称之为"景墙"或"景观墙"。关于现代城市景观,也就是"墙"的载体的定义有着诸多解释,然而其中"界面"的解释似乎比较抽象。它的概念源于物理学和生物学,将其引入到景观设计中解释则更加具象。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墙,我们都很熟悉,因为墙与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比如:居住的房屋离不开墙,工作的单位离不开墙……甚至在战争年代,墙也成了人御敌防身的避所。 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当时是为了防御外寇,由秦始皇兴建。如今却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的本质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所以"建筑不惟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的主要建筑创作呈现出了为皇权服务的设计特色。用"华美"的装饰以达到"重威"的目的,也彰显"团结"的气魄。所以,这一时期内部的主体建筑是金碧辉煌、雕刻绘涂的装饰风格。汉代是一个崇尚"大"的时代,"以大为美"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新与旧     
老家的青瓦房,斑驳破旧,岁月留下的印痕深深地镶嵌在灰色的墙壁上,就连屋顶的瓦脊也长满了暗红色的植物,青苔布满了整个天井,远远望去,如同黑白照片一般,显得古老深邃且带几分神秘。这就是我回家过年时,老家给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城市正在快速发展,GDP每年保持中高速增长、工业实现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得到转变等都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但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身体健康与经济的代价,其中城市雾霾问题就是随着城市发展而来的越来越棘手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屋顶景观不仅能改变城市小气候,并且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改动增加了绿化面积与绿化率,也能为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方案。文章从雾霾的危害入手,分析了屋顶景观设计的发展、设计原则及城市屋顶景观在雾霾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屋顶景观植物的配置方法,说明了屋顶景观绿化无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从对抗雾霾、环境保护的功能上来看,在设计中因地制宜选取治霾的景观设计方法必将是景观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碗饺子     
赵勇 《天风》2002,(10):44
小时候,对过节、过生日和过年是那么盼望。盼望到那天能吃上一顿面条,两个鸡蛋或一顿饺子,能做上一套新衣服,那就别提有多高兴了。长大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盼望的心思也渐渐淡了下来,特别是自己成了家,反而担心年的到来,怕自己越来越老。无论怎样的思绪与害怕也挡不住时光的奔驰,岁月的流逝。  相似文献   

14.
喜新不厌旧     
正时光奔流,周而反复,这既是来日方长的慷慨,却也成了沧海一粟的"刁难"。说是"刁难",其实不过是不近人情,不论人世沧桑,光阴总是兀自无动于衷,自始至终不动声色。于是,有了统年计月,人们打着那漫漫岁月长绳的结,一面学着去辞旧,既往不咎,纵有不舍,也要挥手告别;一面学着去迎新,继往开来,纵是畏怯,也要欣然而往。  相似文献   

15.
竹影临风     
正自古以来,竹是国人至爱,尤其是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时,曾手植修竹无数,冬夏青翠一片,而今成为一大名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出自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之口,就连《红楼梦》中的才女林黛玉也认为有竹为伴才是最佳选择,当她和宝玉商量搬进大观园住在哪里好时,她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映着几道曲兰,比别处清幽"。我不是文人也不是才女,心里却装着一片竹林。乡下老屋至今尚存,就在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前城市人口密度高、社区公共空间紧缺的背景下,屋顶作为半开放的公共空间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与地面平行的社会网络化场所。以长沙市新民路社区为调研出发点,以"人"的社会活动需求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归纳一个记录屋顶空间的基本方案,总结构建社会网络化屋顶环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一、美哉,上海城市生态化 上海,过去给人的印象是人多,车多,街上尘土飞扬,天空浓烟滚滚,不少陈旧破烂的老屋鳞次栉比.要不就是高高低低的"水泥森林",灰不溜秋的绵延一大片,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美的地方也有,不过那是在少得可怜的几条马路……生态环境如此差劲的城市,怎么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非斯古城的"墙"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其城墙、清真寺的"齐布拉墙"、住宅的围墙等几种"墙"的宗教文化内涵。首先,非斯城墙见证了非斯城市及摩洛哥王朝更迭的历史,是城市与农村、城内与城外的交汇点,是伊斯兰世界与外界隔离的标志,城墙内是一个包容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世俗空间。其次,清真寺的"齐布拉墙"具有将宗教与世俗隔离、分离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之意。再次,住宅的围墙既是隔离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界线,又是一种具有"羞耻感"的象征。非斯古城的"墙"的宗教文化内涵一方面强化了非斯古城"伊斯兰圣城"的地位,对其城市的建筑空间、家庭、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保持非斯宗教文化独特性以及多元文化共存局面的同时,也在不同宗教、教派心中筑起了无形的"墙",增强了宗教、教派认同。  相似文献   

19.
家乡的屋顶     
正故乡的屋顶,承载着我整个童年时期的记忆。上,舒展一下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就像进入了最喜欢一个人独自坐在屋顶境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地。小时候,屋顶是我们的乐园。踩着颤悠悠的梯子,爬上去,把屋顶当席子在上面摸爬滚打,过家家做游戏;把屋顶当梯子,站在上面,折槐花,捉知了,摘甜枣……屋顶上总有无穷无尽的趣事等着我们去做。有时,我们在屋顶上开心地戏耍,高  相似文献   

20.
正我家的老屋是上世纪60年代娘过门后和爹一起和泥摔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实际上,老屋除了梁头下蓝砖砌成的柱子外全是土坯,再没有多余的砖瓦。小时候,我总不想让同学来我家,怕别人笑话我家里穷,还住着土坯房。记得有一次下大雨,雨水冲掉了墙皮,露出了梁头下的砖栋,我兴奋地邀请同学来家里,想让他们知道我家的房子也是有砖的。我出生在老屋的土炕上,从那时起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我都睡在那里。那个大土炕足足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