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督里     
经文:歌罗西书2:2—3 已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为要得到心中的喜乐而祈祷,可是未能如愿,心中仍然被忧愁、空虚甚至渺茫所充斥,身体也显得极其疲惫,不是这儿不舒服,就是那儿不舒服,还常感到腹胀,口中没有味,消化不良,工作、学习的时间很短,看书看不进去,每天就忙于事务性的工作。 那天清晨我在读经灵修时,有一词语“在基督里”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歌罗  相似文献   

2.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2023,(2):282-290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个体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3.
程飞 《天风》2003,(6):56-56
<正> 我爱好书法艺术,早在1998年就萌发了手抄圣经的念头,由于种种因素,没有能付诸实施。到了1999年2月,为了不遗憾终生,我决定立即行动。 从“新约”开始抄写;写了两个“福音”之后,便感到手臂酸疼,晚上睡觉,手无论放到哪里总不舒服。当时我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  相似文献   

4.
上坡·下坡     
人生之路很多,归根结底只有两条:上坡路和下坡路。走上坡路时,费力,沿途可能会有荆棘阻拦,你会口喘粗气,流汗缺水,腿脚刺破,身体疲惫。然而,你的视野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每前进一步,你都会看到更美的景色。走平坦路时,舒适,不会感到太多的压力。然而,你的视角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领略不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别样风光。走下坡路时,容易,下势的推力在后面推搡你,无须把握,省劲舒服,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为疾病状态,也可转化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典型表现,是在身体上产生失眠、乏力、疲倦、气短、虚汗、心悸、性机能减退等;在心理上产生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下降、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在情感方面会产生冷淡、无助、孤独感、空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以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等。亚健康会慢慢地从各个方面吞噬人的身体和心灵,最终让人精疲力尽。以往人们多关注白领阶层的亚健康状态,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6.
古典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区分“两极相关论”和“二元对立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先秦哲学文献中梳理出有关身体的观念如“身”、“形”和“体”等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念倾向于用“过程”而不是用实体语言来表达。身心之间是“两极相关”而非“二元对立”的,双方互为必要条件,也只有在互涉的情况下,身心才能够得到理解。“人”被视为一个整体的身心交关的过程。在过程本体论中,每一个特定的个体都是每一个“他者”的结果。每一个特定的个体既是自我决定的,同时又是被每一个其他的特定个体所决定的。那些构成存在的各个个体实际上是“自我”的构成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恩惠 《天风》2013,2(2):56-57
生理期,她身体不舒服,忍着疼痛洗衣收拾屋子,而他在电脑前玩游戏。 干完家务,她躺在床上长叹了一口气。他回头看了她一眼:“宝贝,辛苦了!”然后转头继续玩游戏。  相似文献   

8.
(天美社讯)美国田纳西州曼菲斯教区主教斯泰布(J.Terry Steib)在其教区报章撰写专栏,呼吁教区信徒欢迎同性恋者返圣堂。斯泰布主教早前与当地同性恋信徒会面,这批信徒告诉主教,他们的生活忠于信仰,又表示不肯定自己在教堂中所处的位置。主教又会晤过同性恋信徒的家长,家长表示关注他们的子女在教会不受欢迎,感到孤单。“我所听到的令我感到惊讶:如果我们不能令所有返回教会的人感到舒服,那么我们的信德究竟有多深呢?”  相似文献   

9.
少男少女由于处在身体发育、知识和生活经验尚不充足的特定时期,故可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当发现时应当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病。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2.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欣 《道德与文明》2002,(3):26-27,46
公民道德建设中首先应加强基础道德建设 ,即大力开展“三德”教育。由于个体在城市社区中的行为具有匿名性 ,这就使得社区成为容易发生违反道德规范的地方。社区文化这一具有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 ,具有沟通、凝聚、规范、价值导向等功能 ,社区文化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多表现为主观感受上的各种不适症状即"软指标",非常适合通过量表对其进行测评,目前尚未有统一、公认的亚健康量表.通过分析国内评价亚健康方法学的研究现状,提出理论假设并介绍本课题组研制亚健康量表的研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焦虑和紧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引起焦虑的常见诱因是导致冲突的情境和事件。当个体感到自己的应对能力不能适应客观现实的要求时,焦虑就相应产生了。焦虑表现在身体方面的障碍有呼吸急促、心慌、胸闷、肌肉痉挛、头痛、失眠、两手湿冷、多尿等;表现在心理方面的障碍有注意涣散、肾张不安、精神恍惚、踌躇不决、抑郁多梦等。有的人焦虑可自行缓解,即当导致内心矛盾冲突的事件过后,心理紧张与不适等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而  相似文献   

13.
地球人的地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伦理的意义1、对于人及人以外事物的“人之道”伦理学通常可以说是关于人类和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有关道德的学问.它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规范等等.伦理学这个名词,在日本是由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开始采用,作为ethics一词的翻译.如果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此道德即“人应行之道”,伦理学和道德学从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是关于“人之道”的学说.所谓“道”不只是“人应行之道”,不但指人类走向何处,还要使所走的道路成为最容易、最方便和最有秩序的和行得通的道.“道”在现实生活中,以“任何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表现为最普通的义务性概念.  相似文献   

14.
邹元江 《哲学动态》2023,(1):107-116+127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基所建构的身体“姿式化”的审美符号系统。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要显得美又不费力,就必然涉及戏曲演员“新的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在”即“异在”。“在”之作为出离遮蔽,作为“展开状态”,正是通过“特定变异”而扬弃自身,即以非对象性的“异在”而“在”。这个“异在”正是梅兰芳所获得的“新的存在”之独属于艺术家的“存在感”。这种独异于人的艺术家的“存在感”使原本日常的“梅畹华”生成为“尚不是的……”,由此开启了梅兰芳“在”即“异在”的独绝审美在场视域。正是奠基于具身表情所凸显的“在”即“异在”性,对梅兰芳表演艺术最根本的知觉视域因而就是借助“观众的想象力”可心观直透的作为非对象性、非实体化“纯粹的创造物”的意象世界。正是借助建立在具身性童子功基础上的“反复出现的原则”——“前置表达”这个“演员的秘密”,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让观众目(耳)不暇接地知觉到具身意象的生成性、流动性和重叠性。  相似文献   

15.
以1755名初中一年级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早期个体攻击和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受欢迎度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在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能正向预测违纪行为,而关系攻击不能。(2)个体的受欢迎度能够调节身体攻击与违纪行为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身体攻击对不受欢迎个体违纪行为的影响比对受欢迎个体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没病找病     
世界上有没病找病的人吗?有,而且不在少数。医学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疑病心理。 小向是一位身体很健康的姑娘。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她感觉到身体有一些不舒服,因为以往她很少患病,所以,认为自己这一次一定是患了什么“大病”。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使用“意义”这个词,但是,假如有人要问:“什么是‘意义’这个词的意义?”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这首先在于,“意义”这个词跟自然语言中很多其他词一样,是一个多义词,即“意义”本身有好几种意义。例如,它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价值”、“作用”等,如说:“这件事很有意义”,就是说:“做这件事很有价值”。我们现在要讲的,只是第一种涵义上的“意义”。但是,什么是语言文字的内容,这仍然是一个不太清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为人性”是道德的本质属性。由于人有类、群体、个体三种存在样态,故道德也就应当有“为类的道德”、“为群体的道德”和“为个体的道德”三种类型。但在传统道德观看来,一种行为要具有道德性,就必须是为了类特别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为了个体的利益则是不具有道德性的。在市场经济和人的个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为个体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为个体行为”的“道德无根”状态,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考察这方面所存在的三种认知失误,以便促进“为个体道德”的正常生成,化解相关的社会问题。一、用“…  相似文献   

19.
近视激光手术治疗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CD-10中涉及亚健康的相关类目分析,阐述了亚健康的概念范畴、相关症状表现、相关因素以及防范和纠正,尤其详细论述了亚健康的重点——疲劳状态。“亚健康”,本质上主要是一类心身失调,其防范或纠正,不能只依赖药物、食物等生物学手段,而应更多地借助认知疗法、心理调整、行为纠治等非生物学手段。此外,笔者还创新性的提出:在未来的《ICD》中专列亚健康类目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应然的基础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意性和正义性三个方面.近代以前,人们对于应然的论证,主要强调其真实性基础,即说明其所依据的世界图景的真实性和真理性;近代以来,尤其是人本主义兴起之后,对应然的论证除了真实性基础之外,还要阐明其合意性基础,即说明其符合人的需要,是可欲的、合意的;在当代,人们认识到个体的合意性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开始更多地阐述其正义性基础以调解个体合意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如果一个伦理体系不坚持真实性,那么,道德伦理的底线就容易垮塌;如果不重视个体的合意性,那么个人的权利就容易遭到侵犯;如果不重视公平正义,就会损害既有秩序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