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周易》的“人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周易》的“人谋”张增田《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最为博大精深、神秘古奥的典籍之一,最初是以占筮底本面世的。 ̄①但是,如果它仅仅是一本占筮之书,那是很难影响传统文化达几千年之久的。那么,《周易》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价值究竟何在?笔直...  相似文献   

2.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张其成《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精髓表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有着重大的、多层面的影响。要恢复中华文明、振兴中华文化,唯有在完成以《周易》思维模式为...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周瀚光众所周知,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曾经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对中国的古老典籍《周易》非常赞赏。比如德国近代数学家莱布尼茨,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等等,都认为他们的最新科学成果是与《周易》的思想完全吻合的。这是什么道...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文化典籍.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其中也蕴涵了丰富的领导素质教育思想,教育领导者必须具有光明公正、廉洁自律的政治素质。善于用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素质。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中,很难找出一部像《周易》这样具有如此独异的思想和学术品格的书来。当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大致沿袭传统易学,试图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成果颇丰。本文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管理哲学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先秦时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的大道之源。干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的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周易》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科层制─《...  相似文献   

7.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先秦时它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的大道之源。千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的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周易》进行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  相似文献   

8.
陈重 《周易研究》2013,(1):17-24
陈襄在其著《易讲义》中对大有、谦、豫、随、师等五个卦作了详细的讲论,是宋初较早采用"义理解《易》"方法诠释《周易》的儒者。陈襄以"即天道以明人事"的方法解释《周易》;引用儒家典籍与《周易》文本互释从而证明之;诠解人生、议论时政进而应用《周易》。无论在解释方法还是应用手段上,陈襄都对《周易》及其思想进行了开新式的探讨,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陈襄解释、证明、应用《周易》,对之抱有深厚的情感,《周易》也成了陈襄心灵寄托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周易》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一部商末周初占卜之书,它包含了丰富的原始观念。在现存典籍中,它被称为中国思想的源头。以后,儒、道两派从《周易》思想里吸取养份加以发挥创造。道家的创始人李耳,他的思想受《周易》影响是明显的。他比之于儒家更能体现《周易》的精神。这  相似文献   

11.
《周易》哲学思想简析李居洋《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相似文献   

12.
《周易》思维与象棋起源及其设计思想宋会群《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讲哲理为主的典籍。《周易》思维指的是其中高度抽象和凝聚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象数思维等基本的思维模式。这种稳定的思维结构模式,以极强的渗透性沉缅于人们的心理层次中,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和潜...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典籍,也是民族文化的渊源,汉语的先声。对它的语言进行研究整理,无疑会加深对汉语的了解。然而《周易》博大精深,言简意赅,具有笼罩性,在用语上灵动浑囵,极不易把握。句句如多变的魔方,字字如走盘之珠,与其他经典有显著的不同,具有明显的涵盖性。而这种涵盖性又是它作为一部举一概全、载道广应的书所需要的,读起来又不可拘执。这就给语言的研究带来一定难度。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周易》的涵盖性在语言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闪耀着熠熠光彩、具有惊人生命力和持久魅力的古老、渊奥而又颇带神秘性的典籍,曾作为一股涌涌不竭的活水和屈指可数的最重要的文化汇聚中心之一,对我们的传统民族精神与思维模式的形成、对包括儒学在内的整个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传统儒学最重要的典籍,也是传统文化最重要(主要)的典籍之一.认真研究《周易》,对于深入了解传统儒学及整个传  相似文献   

16.
《周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典籍之一,作为“五经之首”、“大道之原”,几乎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首屈一指的、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周易》“弥纶天地之道道,“易与天地准”,不仅着重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阐发,在易学理论建构的同时,还强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思”、“无为”,重视灵感思维的价值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周易》理论的某些部分是一种潜意识活跃时激发灵感对天地万物产生的意象感知,是对宇宙万物、社会人事的一种灵感式的总体把握,因而与灵感思维具有一定的联系。《周易》不仅仅是人的理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周易》作者也不认为它是纯卜筮之书,而是更多地包括了其他内容。当今不少学者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18.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郑万耕《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典籍。经过后来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易学是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并通过其解释,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从而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政治、伦理生活起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9.
李大用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四期发表了题为《从西周甲骨文探讨(周易)卦爻辞的性质》的文章,认为高亨、李镜池等学者把《周易》视为上古筮书是不符合《周易》卦爻辞的实际,低估了它在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作用。该文从西周甲骨文的卜辞入手,参照了先秦、两汉有关典籍对《周易》六十四卦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周易》的卦爻辞是周公、召公为让其后代居安思  相似文献   

20.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弘扬易学精神的伟大创举子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象《周易》这样,引起人们如此长期的普遍的关注,被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传习;没有任何一本书象《周易》这样,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如此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但是,《周易》强大而又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