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突出的成果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的五卷本《中国逻辑史》和五卷本《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以及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逻辑史教程》等。从思想上讲,大多数同志认识到了中国认识论史和中国辩证法史不能代替中国逻辑史;认识到了所谓逻辑史,不是用逻辑的历史,而是讲逻辑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产生了一系列争论。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传统)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古汉语的语义学;内涵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等等。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现代逻辑;传统逻辑;自然语言逻辑;语义学;等等。这些争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疑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糊认识,这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疑又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仅就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象问题当我…  相似文献   

3.
一、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当代中国价值论的兴起,是与真理标准的讨论密切联系着的,最初也只是在认识论框架内展开的。但价值论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认识论框架的局限性就表现了出来,因而冲破认识论框架、确定价值论研究在哲学中的合理地位,就成了一种内在要求。与此同时,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全面进入中国,其中反科学主义、反理性主义的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高扬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的批判,也对我国价值论研究冲破认识论框架形成了重要影响。确实,我们多年来所理解所讲授的认识论,基本上是沿着西方近代形成的知性认识和认知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大陆的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考证与思想史两方面。90年代以来,随着敦煌遗书的整理与研究的深入,佛学的文献学方法亦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哲学方法的佛学研究,利用存在论、认识论、语言哲学、现象学等西方哲学思想对佛法进行现代化诠释或比较,亦有较大的长进。但是,佛学研究仍然主要集中于中国佛教,对印度佛教乃至周边国家的佛教仍显不足,尤其对印度佛学研究的缺乏,将限制中国佛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方法论上来说,佛学研究者大都出身于历史系或哲学系的背景,尤其是中国历史与中国哲学的专业,娴熟于历…  相似文献   

5.
侯忠海 《哲学研究》2012,(3):105-110,118
<正>多位一体与作为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产生于古希腊思想,而作为宗教奥秘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基督教思想中得到凸显。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就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等各个角度展示着多位一体的思想,只不过各个历史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莱布尼茨从认识论的层面对多位一体的思想作了深入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知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论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主要的内容。中国现代哲学的知识理论首先当然是由西方哲学引进的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逐渐地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知识理论体系。知识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最早企图建构一个认识论体系的是张东荪 ,这反映在他的《认识论》一书中。张东荪所建的认识论体系的特点是多元的 ,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多元认识论。但是 ,《认识论》一书缺乏讨论认识论必须具有的技术性的手段或工具 ,所以论证不充分、不严密 ,思想前后也多有不一贯之处。总之 ,还不能成一家之言。但是 ,《认…  相似文献   

7.
夏甄陶教授撰著的冲国认识论思想史稿》[上卷〕(以下简称《史稿》)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下卷年内出版人这部近40万字的巨著,从构想运思、文献研究、思想分析到最后写作出版,历时约10年,最终蔚然成为大观,是国内从通史的视角系统研究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的第一部专著。石峻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本书是一部既有深刻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著作。其内在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风,无疑是应该认真提倡的。”石峻教授的这一评价是十分中肯的。识其大者,寻找和概括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的逻辑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是《史…  相似文献   

8.
近世以来 ,人们一再批评中国传统哲学没有认识论或缺少认识论。这种批评有一定的正确性 ,同时又有很大的片面性。在中国传统哲学中 ,认识论的确没有像本体论与人生哲学那样得到充分的发展 ,并缺少概念的规定与理论的系统。但是 ,论者没有对人的认识活动进行必要的分疏 ,往往以为认识只是对自然物理的认识 ;同时也没有区分认识论的不同类型 ,客观上把西方传统的认识论作为哲学认识论的唯一类型。事实上 ,中国传统哲学很早就开始对认识本身进行理论的思考 :它不仅研究了人对自然物理的认识 ,而且特别关注人对自身的认识 ,同时还自觉地区分了形…  相似文献   

9.
试论五行说的科学思想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对传统科学文化有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如何评价其历史价值,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长期流行的理论,“五行说”的历史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只有深入发掘其基本内涵,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价值。 五行:木火土金水,既循环相生,又循环相克,由此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行说”蕴涵的有机论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认识论思想的精华之一,也是其在古代科学文化中的生命力所在。基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的研究上,梁启超最早于1904年撰写了《墨子之论理学》一文,试图用西方传统逻辑的观点概要介绍了《墨经》中的逻辑思想。1922年,作为我国第一本中国逻辑史专著、胡适的英文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在国内出版,也肯定了《墨经》六篇中有重要的逻辑推理学说。自此以后,《墨经》逻辑就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几乎所有涉及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通史或段史著作都把墨经逻辑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重点和主要代表,对墨经逻辑思想的发掘也越来越丰富。解放后还先后出版了四本墨经逻辑的专著,而且都把墨经逻辑描述为一个相当完整、相当科学的理论体系,称之为“墨经逻辑学”或  相似文献   

11.
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自从我国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史的研以来,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日臻成熟。但主要仍限于专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史。这种研究有其优点,能够较深入地探讨一些专门领域的问题。然而,却很难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来龙去脉,对于诸多概念、范畴的深刻内涵也无法全部揭示出来。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佛经翻译中的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的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廷杰 《法音》2009,(11):51-54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头之一.是一门辩论术、逻辑和认识论三结合的学问.对于研究中国逻辑史、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印度逻辑史、敦煌学、论辩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但从明末到清末数百年间几乎成为绝学。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教思想史领域的奠基之作,卿希泰先生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及《续·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确定了道教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构建了基本框架,对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卿先生的道教思想史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也都极具特色,对于道教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扩展与深入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几年,社会认识论研究起步较好,正如一位专家所评论的那样,我国的这项研究,理论起点较高,“从一开始就切近了社会认识论的深层内容”。(参见李明华:《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但是,虽说“万事开头难”,开了头要坚持和深入下去也许更难,这不仅要求研究者要有向纵深开拓的实力,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出对这项研究有意义的问题,以吸引大家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也是推动该项研究深入发展的办法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三个方面或三种性质的“难题”,希望能对社会认识论研究有所促进。一、傅论性难题悻论…  相似文献   

16.
对思辨逻辑的认识论加以辨析,是阐发《资本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一维。本文从列宁《哲学笔记》中"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一观点出发,尝试探讨三个问题:一是通过阐释黑格尔的逻辑学,可以为理解《资本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提供哪些资源;二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认识论属于何种认识论,作为辩证法的认识论属于何种认识论;三是如何通过《资本论》所展现的超越资本逻辑的辩证法,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建国40年来认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反思是一项巨大而有意义的工作。以往有些同志也尝试着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努力,但大都是以论文的形式,选取某个时间段或某个侧面进行,难以给人以全面的了解。以专著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当代(1949— )认识论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这一工作当首推《当代中国认识论》一书(陈新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陈新权同志的这一新著填补了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空白。黄楠森同志为此称赞此书是“一次开创性的探索”。这也正是本书最突出的特色。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历史感强。作者谈的虽然是认识论,但并没有因此将自己固封在抽象的议论上。相反,作者把认识论放到宽广深厚的现实背景中来考察。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根本特点是思想进程同社会历史进程的紧密相随,哲学事件同政治事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20,(1):47-55
概念史研究正成为中国学术界"语言学转向"的新议题与新视角,但其用法比较混乱,需要澄清其背后不同的方法论支撑与局限。三种研究范畴涉及概念史研究,依据不同的知识脉络传统。诺夫乔伊为代表的观念史研究以观念实在论为逻辑前提,重视人类思想深层次稳定不变的观念单元,使概念史成为不同经典作品对同一观念单元的历时性表达。科塞勒克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以社会实在论为逻辑前提,概念史就成为政治社会变迁的研究方法,把思想观念纳入社会变迁的同一范畴,在史观、史料、概念选择方面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是语词史的典范,关注重要语词的词义变化,以此展示概念、观念与社会的同频变化。三种概念史类型对深层的观念、表层的语言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各有侧重,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都集中关注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转型问题。中国概念史研究需要警惕"语言的牢笼",思考西方思想与传统观念如何共同塑造现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先秦名学史》是1915至1917年用英文写的一篇博士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先秦逻辑史专著,它系统地提出了先秦逻辑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独立体系,对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中国逻辑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建议把它翻译出版。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接受了这一建议,并组织人员翻译。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概括自然科学史,是提高我们的哲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列宁指出,包括各门科学的历史在内的整个认识史,是“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瓴域”;列宁在提出哲学研究的任务时还写道:“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