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遯”义考──道教伦理研究札记姜生崇尚世,是道教伦理的一大显著特点。早期道教伦理之重要文献《抱朴子外篇》的第一卷,即以“嘉”名之。尚“”,构成为道教伦理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尚精神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入山修仙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我们将考证和分...  相似文献   

2.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3.
真武大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称“真武”、“玄武”,道教尊称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真武本玄武”(《朱子语录》);玄武为我国古代民间崇奉的北方之神,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合称。《楚辞远游补注》:“玄武,北方七宿,谓龟、蛇也,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赵子昂记》云:“斗牛,女虚危,室壁宿列于北方,成形为元(玄)武,元武者龟蛇也,色赤而黑玄也,体具鳞甲武也。玄武原是古代表示北方星宿之星象,后来又被用来代表北方天文方位。随着民间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教十方丛林里讲究的“钟板常住”,是讲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召集道众以及报时、安排日常生活事务。钟板交接有严格的定制,名曰:“过钳锤”。钳是互相钳接,环环紧扣,混元一气,不紊不乱,雅静肃穆,为常住之仪范,故当慎行其事。钟鼓二楼设大殿前左右两方,古有“左钟右鼓”之称。清晨称“开静”,即打开一夜之沉静,晚上称“止静”,即停止一天之活动复归于宁静。清晨先击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击钟,故又称之“晨钟暮鼓”。道教宫观里的钟一般分大钟、报钟、忏钟、帝钟四种。忏钟、帝钟用于道场中,而大钟与报钟用于开静止静。古时的钟最初为竹、…  相似文献   

5.
天师道,初创时俗称“五斗米道”。教内则称“正一盟威之道”。因道教尊奉创始人张道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主领道教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诸派,统称“正一道”,以区别于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相似文献   

6.
洞悉道教文化,先要见识道教那神奇的“洞天福天”。 在我国的名山大川中,秀蔽着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它们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著称于世,成为历代文人道士、香客游人争相履足的神奇之地。 “洞天福地”,道教称之为神仙真人的居住之所。在那里,飘忽着一个庞杂的“仙真”世界。上至天帝,下到民间俗神,还有历代帝王加封的真人,无不在“洞天福地”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生态观强调人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生态美的总纲,是道教生态和谐美的最高境界,它反映了生态生命系统与自然生存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式。一、生态系统和谐美道教认为生态系统具有规律性,这就是“道”。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天地万物和人都是从这个“道”产生的。这个“道”,即是万物之宗,又是万物之始,更是万象之源,使天、地、人等宇宙万物在“道”中实现了生态自然的和谐统一。1…  相似文献   

8.
六朝人名常在一个单字之后加一个“之”字,甚至家族父子都使用“某之”为名。陈寅恪先生提出“‘之’在六朝人名中代表天师道信仰”的论断,影响甚大。这一论断并不准确。实际上,不是所有名字中带“之”的人都信仰道教,也不是所有为后代起名为“某之”的家族都信奉道教。六朝人名中父祖辈都用“之”字,是当时避讳之法尚不完善的表现,同时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某之”之名也是一种取名风尚,与宗教信仰无关。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关注生命的宗教。道教经典《度人经》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通过对“道”的认识和体悟,遵循“道”的原则来完善人的生命,“生道合一”,达到生命无限自由的境界,这就是道教的“成仙得道”。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道教协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1日 ,正式在河北省平山县天桂山青龙观成立。在道协首届代表会上 ,审议通过了平山县太行山道教协会章程 ,选举产生了首届道协领导机构与成员。平山县县委、县政府、政协、人大、宗教局等领导到会祝贺。大会一致推选游玄德道长担任会长 ,肖理松、朱理明、周理参任副会长 ,杜理高任副秘书长。天桂山地处太行山脉 ,山上古建群体是明朝修建的帝王行宫改为青龙观道院 ,因主神供奉“真武大帝” ,古有“北武当”之称。四百年以来香火鼎盛 ,道侣云集。太行山道教协会成立@陈理晟  相似文献   

11.
封面说明     
本期封面选用的是《碧霞元君图》,明代道教神仙画,现存于法国巴黎。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东岳大帝之女。道教认为元君乃应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道教认为碧霞元君神通广大,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北方地区信仰很盛行。图中元君形像端庄大方,衣饰线条流畅,纹饰细致,色彩艳丽,不失为道教神仙画中佳品。封面说明@逸山  相似文献   

12.
“天官赐福”——道教吉语压胜钱。正如彭信威教授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中国压胜钱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古时道教是深入民间的宗教。天官,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之合称。《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务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在天曰天官,在地曰地官,在水曰水官。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水官解厄之辰’”。  相似文献   

13.
司广瑞 《中国道教》2001,(3):49-50,54
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书 ,系统论述了道教的经典要籍、道门科范、神仙道统、洞天福地、斋醮忏仪等等 ,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这一记载表明 ,杜氏祖先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对道教有着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从碑文记载可知 ,当杜志玄得天师秘录 ,在会真观传道后 ,“泽州次官赵公唐以杜氏之地屋并司氏所施地亩俱给赡庵约百余亩”。通过这一事实 ,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道教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统治阶级对它的态度 ,正因为如此 ,才使得当地“起人人向道之心”。据史书记载 ,在金元时期 ,我国北方道教大体分成…  相似文献   

14.
“存思法”一名“存想法”,是我国古代一种养生法。道教成立后,将它作为一种修炼方术,以后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典型内修法,但随着道教的发展,“存思法”也经历着不同的衍变。东汉中后期(二世纪)出书的早期道教重要经典《太平经》中,即有悬卦五脏神象,此五脏神象各依五行方位,颜色画出:“东方之骑神持矛,南方之骑神持戟,西方之骑神持弓弩斧,北方之骑神持镶楯刀,中央之骑神剑鼓”(《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二《斋戒思神救死诀》),以及“使空室内傍无人,画象随其脏色,…悬之窗光中思之…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行神且来助之,万疾皆愈”,(《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以乐却灾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乐生恶死的宗教,其长生不死思想,渗透在国人的思想意识、民俗心理和社会习俗诸方面,影响深远。岭南人的生死观就带有浓厚的道教意味,体现道教在岭南的地位及其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一、饮食的讲究,体现道教“重生养生”思想乐生恶死是道教的核心。道教重生乐生,视生如同天地之大,如作为五斗米道的重要秘典《老子想尔注》就把《老子》第十六章中的“公乃王,王乃大”和第二十五章中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的“王”字统统改为“生”字,并加注云:“生,道之别体也。”①强调生与道合一。太平道的经典《太平…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广西大瑶山上的瑶族分五个族系,汉族称他们为:茶山瑶、花兰瑶、坳瑶、盘瑶、山子瑶,他们语言各异,风俗有别,本文就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 茶山瑶崇信道教,其中又分为“道公”、“师公”两大支系。在茶山瑶中,论信教与否,人人皆信,但是能够举行“度戒”(传授法术的仪式)的人,则是少数,而且只限于男子。以金秀、白沙、六拉、昔地四村为例,计有师公四十五人,道公五十二人,共九十七人。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中“三十六小洞天”的“十九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第五西仙源”,均在浙江省台州地区。前者位于临海市南十五公里的盖竹山上,后者位于温岭县西五公里的温峤镇。弹指一挥千年逝,今日“洞天”与“福地””仍是浙东道教的圣地。《云笈七签》载:“第十九盖竹山洞,名曰长耀宝光天,仙人商丘子治之。”盖竹山,又名竹叶山,满山翠竹,郁郁葱葱。盖竹洞,亦称“杨岙洞”,山洞奇特,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其对中国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晚明时期小说家邓志谟撰写了三部道教神仙人物传,《咒枣记》是其中之一,它讲述了萨守坚修身得道、最终成仙的故事.其故事体现了道教“内省”之美,萨守坚三世始终坚持内心的自省和行为的自持,从澄心去欲、积善去恶两方面进行修炼,最终得道成仙,而其行为也影响了跟随身边察恶的王恶,致使王恶进行内心自省,列入仙班.萨守坚从“被度”走向了“度人”,达到了至善至美之境界.  相似文献   

19.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为大帅道发祥地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有“神仙都会”之称。道教教派变化繁多,现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全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国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共有道徒96人。其中乾道43人,坤道53人。在坤道53人中,有近半数担任着宫观的各种职务。除天帅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尚希成 《中国宗教》2023,(10):68-69
<正>“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传统美德。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道教思想家都阐发和践行崇俭戒奢之道,不断丰富崇俭戒奢思想的深刻内涵。道教的崇俭戒奢,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且是求道者进行身心修养的修行之法,更是济世度人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