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音乐与生活     
刘安琪 《美与时代》2014,(5):114-114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从古至今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与升华,同时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音乐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培养了我们的审美观,满足了当代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任先生走了,我们都很悲痛。任先生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还在。我们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护与继承他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并把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王俊刚 《天风》2003,(12):10-11
平安夜,我们欢喜快乐,团为神成为了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住在我们中间。从此,人与神可以在耶稣里相遇。我们再次确信。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作我们个人的救主,相信他的赦免,并且永远爱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相似文献   

4.
辜玉梅 《天风》2009,(3):57-57
2009年新春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迎来了地震后第一个春节,这是一个与往年多有不同的春节——板房迎新年。尽管环境多有变迁,心境却别有洞天。在这个春节,我们不孤单,因为世界上一切有爱的人们都与我们在一起,我们所信靠的神更与我们在一起抗灾,一起过春节!  相似文献   

5.
刘兴强 《天风》2003,(8):6-7
经文:弗4:4 神藉着腓立比书第4章,告诉了我们喜乐的秘诀。喜乐与物质或我们周围环境以及我们的地位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不愁吃不愁穿,出门有汽车开,可能也会终日愁眉苦脸然而也许生活在贫困环境的人,却常常会笑逐颜开。所以喜乐是来自神,是我们与神相交、相通的结果。在腓立比书第4章中,保罗告诉了我们他以什么为喜乐,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我们1986年在科技日报办文化副刊时曾提了三句话:以科学为准则,反思我们过去的文化,审视我们现在的文化,探索我们未来的文化。80年代,开过几次倡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的会议,学界进行了多次讨论。  相似文献   

7.
艺术以各种各样新鲜的形式,在人与人、人与城市间流动着。于是,我们有了一张全新的生活地图,睁开奇迹般的双眼,了解到世界上所有没有规则的创意生活,Style传递着艺术家从灵魂底层蔓长出来的价值。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踌躇于政治与方程之间,然而Stew与Kevin的作品却是徘徊于科技与自然之间。多么幸运,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设计作品中看到弥补自然生命短暂的缺憾。当然,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无限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人们热爱生命的心弦,激发了我们的丰富想象。  相似文献   

8.
李元雄 《天风》2008,(23):28-29
经文:赛7:14;太1:23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基督诞生为人,实现了人类"可以亲眼看见神"这一多年的梦想。人可以亲眼看见神,这就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说:"人要称他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神与人同在是圣经的中心。今天,我们欢庆圣诞,纪念救世主降生与我们同在。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主题是"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9.
王雷泉 《法音》2010,(5):5-12
<正>三、以《心经》的智慧观照生命与环境实相我们先从理证(佛教原理)推出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四条基本原理,现在我们进入经证。我们以《心经》智慧来观照生命与环境的实相,同时也引证一下  相似文献   

10.
拯救的角     
唐卫民 《天风》2010,(3):6-8
<正>敬畏神并不是什么事都不敢做,而是怕我们所做的事不能荣耀神。如果我们遇到什么事、什么人使我们里面失去了平安,就当省察我们与主的关系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中国基督徒,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顾中国基督教的成长历程,我们深感神与中国教会同在,上帝与我们同工,开启了中国基督教今天的辉煌。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独立自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化》1994,(3):46-47
主持寄语 自“梦想成真”栏目与广大读者见面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信。有的读者在信中谈到了他的独特构想,有的读者畅谈了对本栏目的建议与期待。也有读者在信中对我们倾诉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平与逆境,也有身患疾病希望得到名医良药的帮助,有求师若渴,有求经寻法。一封封真诚的来信使我们深受感动,特别是对于上期本栏目徐永亮先生文章反响之强烈更出人意料。截至发稿时,本刊已收到全国各地捐款近五千元。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封封朴实无华的来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者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心向善,这个世界就充满希望。我们相信只要有广大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欣 《天风》2003,(8):U003-U003
上帝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我们被呼召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份。每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谈话,讨论,研究,以及为这些事祷告时,就能与他们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并深入孩子的心灵去塑造他们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刘全勤 《天风》2006,(8):12-13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林后5:18) 经文:林后5:18-21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 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 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传好福音,首先得认清我们所处的环境。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过去不同,与海外、国外教会不同。如果我们不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就不可能在我们国家建设好教会,因此传福音必须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听众的需要。使徒保罗告诉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腓3:16)“向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6.
韩庆祥 《学海》2003,3(3):205-206
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 ,2 67页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业已对我们生活的不少方面产生着影响。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 ,也体验到了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全球化进程既是各种文化与价值的交往和融合过程 ,也是文化与价值互相冲突的过程。无论是融合还是冲突 ,都会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这就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韩璞庚同志紧紧抓住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 ,出版了《全球化与价值冲突》一书 (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出版 ) ,值得学界同行关注。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积累功底。…  相似文献   

17.
明尧 《法音》2003,(1):28-33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大多数人不想与自己接触,我们只想与其他事物接触,如宗教、体育、政治、书籍等等,我们想把自己忘掉。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有空闲,我们就想邀请其他事物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让自己对电视开放,让电视来对我们进行殖民统治。”“在《局外人》这篇小说中,阿尔伯特·加缪描写了一个几天以后将被处以死刑的人。他独自坐在单人牢房里,顺着日光,他注意到一小方蓝天。他平生第一次看见了蓝天。一个成年人怎么可能是第一次看见蓝天呢?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样活着的,他们被囚禁于愤怒、沮丧和相信幸福与安宁只存在于未来的…  相似文献   

18.
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受过洗归于基督耶稣的人,就是受洗归于他的死亡吗?我们借着洗礼已归于死亡与他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借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要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如果我们借着同他相似的死亡,  相似文献   

19.
毕升 《天风》2002,(7):58-58
耶稣作为一个人子具备完整人性特点,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性格感情模式,对人类进行性情上的修复与更新,使我们能够恢复神所赐的原有圣洁本色是基督的重要事工。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基督的新性情、如何与基督的性情有份。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宗教杂志社、宗教文化出版社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我们以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记录当代中国宗教生活,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弘扬优秀宗教文化,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致力于为政、教、学三界搭建一座对话与沟通的理论平台,一扇探讨与交流的文化窗口,一个互动与分享的心灵空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梦想和信念,也来自于我们的作者、读者和通联员。在两社成立十周年之际,许多作者、读者和通联员为我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寄语。这是献给两社十周年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和鼓励。本期,我们选摘部分寄语,以飨读者。我们掬诚感谢十年来和我们一起走过的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作者、读者和通联员,我们珍惜你们的关爱、呵护和情谊,我们更要把心中的感恩与感谢,化作实际的行动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