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侍奉神的人,是没有星期日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休息、是快乐、是幸福。东乡县教会唱诗班的领头人涂淑媛姊妹,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神的工作,她摆上自己,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深受弟兄姊妹的爱戴。 涂姊妹今年六十开外,虽是满头银丝,但步履稳健,浑身似乎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她笑容可掬,态度  相似文献   

2.
吴志福 《天风》2017,(5):14-15
<正>当一个人为婴儿换尿布时,连上帝和天使都会微笑笔者认识一位年轻姊妹,她热心侍奉,教会有事随传随到,在不少弟兄姊妹眼中,她是上主的好仆人。而一些了解她实际情况的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这位姊妹终日在教会当义工而不去工作,生活所需都靠父母供应,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这位姊妹的问题虽然只是极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蒙恩 《天风》1996,(12):35-36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带领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姊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4.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帮助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妹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在农村基层教会工作的年轻的女传道人,我有机会认识了很多信主的姊妹们。由于是同性的缘故,姊妹们乐于与我亲近,并常常将她们心里的困惑告诉我,希望我能给予解答。 记得刚回到教会不久,在一次礼拜聚会后,几位三、四十岁左右的姊妹,带着几分羞涩,走进我的卧室。她们坐下,却又沉默,那欲言又止的神色,我至今难忘。原来她们想问我一个问题“与丈夫同房是犯罪吗?”当时的我还是个姑娘,并不知道她们的难处。我本着经训告诉她们:  相似文献   

6.
史姊妹今年65岁,在自己家中早已是儿孙绕膝享清福度晚年的好时光,可她却在主的大爱感召下,毅然担起为主内老姊妹弥留之际热心服侍的工作。 去年杜姊妹因摔断腿而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住得比较远,一时照顾不到。史姊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因此,她甘心乐意担起护理杜姊妹的重担 她每天在自己家中把做好的饭亲自送去,常给杜姊妹洗衣、收拾屋子、洗头、洗脚、倒  相似文献   

7.
在成都教会,很多弟兄姊妹都知道热心的“魏医生”,对她赞不绝口.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我有幸见到了她,并前往成都珍君仁济医院进行参观. 偶然中爱上旅行目的地 魏淑珍姊妹,祖籍安徽,1987年医学院校毕业,毕业后进入黑龙江某医院工作,至今已从事医务工作30年. 1999年,魏淑珍姊妹借看望亲友之际去成都旅行.成都舒适的气候,深厚的人文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她,生活在这里是多么舒适惬意,难得从日常忙碌中腾出时间,来到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7,(4)
<正>在成都教会,很多弟兄姊妹都知道热心的"魏医生",对她赞不绝口。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我有幸见到了她,并前往成都珍君仁济医院进行参观。偶然中爱上旅行目的地魏淑珍姊妹,祖籍安徽,1987年医学院校毕业,毕业后进入黑龙江某医院工作,至今已从事医务工作30年。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曾被东方闪电异端所迷惑了一个多月的年轻弟兄,在我受迷惑的期间,为他们效了不少力,曾为这异端而与牧养我们的老牧人为敌,陪同异端的假师傅在各教会攻击、抵毁其他从其中醒悟过来的弟兄姊妹,也曾陪同他们到各教会做拆毁的工作,下入各教会传讲这异端,使许多弟兄姊妹受害被  相似文献   

10.
吴志福 《天风》2018,(7):34-35
在礼拜时鼓掌是合宜的,但掌声只能献给主,而非献给人前段时间在一个基督徒的微信群里,有位姊妹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圣诞晚会期间,她为唱诗班优美的献唱所陶醉,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可坐在她旁边的一位老姊妹却叫她住手,并说:"基督徒参加聚会不能鼓掌,这是高举人,是不属灵的行为。"这位姊妹因此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需要     
杨显攀 《天风》2006,(17):13
我国教会姊妹的比例大于弟兄,但可惜很多姊妹只愿作一个听道的马利亚,没能作服侍的吕底亚。如今在教会的禾场上,需要更多姊妹兴起与神同工,去开拓各项事工。妇女事工不当只是狭义的各项事工,更当是全教会以积极的态度发挥姊妹的优点,与众人互为肢体兴旺主的道。  相似文献   

12.
董英武 《天风》2007,(12):37
在我们嫩江教会的圣诗班里有一位姊妹名叫陈志新,每到教会的重大节日开赞美会的时候,大家都能看见陈姊妹那熟悉的身影:轻盈的身影,甜美的歌声,一点也看不出已是年近六十的人。看到今天的陈姊妹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她曾经是一个生命一度垂危的病人。2001年4月,陈姊妹在哈尔滨市第一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1,(4)
2001年3月2日,上海各教会的姊妹们在沐恩堂举行世界公祷日崇拜。由于精心组织及更多的姊妹对世界公祷的重视,参加这次公祷崇拜的人数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仅姊妹踊跃参加,有不少弟兄也支持参与。教堂内座无虚席,达1千多人,这确是可喜的现象。世界公祷日是一个普世性的运动,也是一个促进教会合一的  相似文献   

14.
礼拜天崇拜结束时,牧师告诉弟兄姊妹一个消息:有一位弟兄年仅8岁的儿子身患重病,需要及时治疗。但他需要的医药费是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绝对无法承受的。牧师盼望弟兄姊妹们爱心奉献,并且决定将这一个星期的奉献款作为捐助这位小男孩的第一次捐款。我看到当牧师讲这件事时,弟兄姊妹都在很认真地听。并且可以看出他  相似文献   

15.
感动     
韵岚 《天风》2008,(22):17-17
教会预告说,今晚有一个主题为《生命的翻转》赞美见证会。傍晚,看见参加见证会的弟兄姊妹陆续走进教堂,路过教堂的人,还以为里面有什么文艺演出呢!随着一首《生命的翻转》的赞美歌声,赞美见证会拉开了序幕。首先上来为主作见证的是一位姊妹,她介绍,自己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事教育工作。当她接触到基督教,便感觉  相似文献   

16.
吴志福 《天风》2017,(2):34-35
在当前教会里,不少弟兄姊妹都有跨堂会侍奉的情况。他们既在A教堂诗班里献唱,也到B教堂参与探访工作,或者在C教堂当主日学老师,到D教堂做文字事工。对于跨堂会侍奉,有些牧者传道、弟兄姊妹感到难以接受,认为基督徒侍奉最好仅在一个堂会,不要到处乱跑,  相似文献   

17.
光照人前     
邓灵勇 《天风》2010,(11):29-31
<正>不久前,当厦门市同安区电视台的《同安新闻》播出了基督徒纪明玉姊妹30多年来乐此不疲助人为乐的事迹后,当地一百位热心观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纪明玉姊妹的敬意。纪明玉姊妹是怎样一位人呢?母亲信仰深受影响1939年,纪明玉姊妹出生在福建石狮一个商人的家庭,当时家里没有人信耶稣。当她开  相似文献   

18.
拒贪胜骗     
杨筠如 《天风》2005,(4):51-51
2004年10月3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刘桂华姊妹来说是经历患难的日子。在这天她的丈夫外出 打工时遭遇车祸,将其右腿摔成开放、粉碎性骨折。因当地医疗技术条件所限必需到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接受 治疗,急需手术费2万多元,这么多的钱对于生活已经非常艰难的刘姊妹夫妇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刘姊 妹的丈夫所在单位因经济状况不佳放了长假。刘姊妹在五营基督教会担负讲台义工事奉,日常生活来源只能靠 丈夫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着。原本生活就已很艰难,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又重重地压在了刘姊妹的肩上。为 了孩子上学,夫妇二人已欠下了一笔债,如今的刘姊妹能去哪里借钱呀!  相似文献   

19.
李世峥 《天风》2022,(10):38-39
一位年轻的姊妹在她工作的城市买了新房,装修的时候,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细心地记录着整个过程.走好了水电,铺好了地板,装好了厨具,买好了电器,姊妹都会发一组照片,写一段文字,与她的亲友分享心中的喜悦.姊妹每发一组照片,都会有不少人给她点赞、留言,看到大家与喜乐的人同乐,姊妹很是开心.  相似文献   

20.
特别的春节     
吴玉明  邵立良 《天风》2017,(4):24-25
<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农历腊月二十八,我正带儿子一起兴高采烈地逛街,手机响了,是罗姊妹的电话。她说:"吴姊妹,我带了一位病人在古城教堂等你,请你快来!"于是我将儿子送回家后,来到教堂。在教堂门口,我见到罗姊妹扶着面黄肌瘦的小郭。罗姊妹说她要带病重的小郭到医院做HIV检测,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