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中期,道教曾刊行诸多经书,其中一部是在武当山诞生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进行讨论。《玄天上帝启圣录》八卷,原书未题作者及修书年代。后世各类文献对此说法不一。朱士嘉《中国丛书综录》称此书为宋人所著。任继愈《道藏提要》认为“书中按语引用刘道明之《武当总真集》,则是书纂集当在元末明初”。《启圣录》究竟成书于何时,现让我们从…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武当山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武当山政治地位的攀升和本山意识的强化、修志传统的影响和扶持政策的刺激、玄帝信仰的普及和旅游风气的兴起以及文化诉求的自觉和权力博弈的需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明代武当山修志事业的发展.探讨明代武当山修志兴盛的原因,既有助于揭示明代武当山修志的特殊性,还有助于加深对道教宫观山志编纂一般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基本文献,也是研究明史和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根据明代武当山志的记载,明世宗朱厚熄不仅虔诚奉祀玄天上帝,尊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还大规模重修武当宫观,巩固并充实了明皇室对武当山的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教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解析明世宗崇奉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明世宗对武当道教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明世宗崇道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5.
巍巍武当,春意融融,七十二峰以它独有的风姿,阔博的情怀,翘首东南……道教尊它为“玄天真武上帝”的发源圣地,武术界也尊它为“武当拳”的发源地。归来了,千里迢迢,几经周折,终于来了。一九八九年前来武当山游览观光、寻根防祖的台湾道教代表团达三十余个,六百余人。今年仅一季度武当山道协就接待代表团50余个,1600余人。据台湾民政厅和《民族晚报》统计,台湾正式登记在案的宫、观、庙、宇达四千七百余座,其中道教宫观约一千余处,道教信士约在  相似文献   

6.
巍巍武当,春意融融,七十二峰以它独有的风姿,阔博的情怀,翘首东南……道教尊它为“玄天真武上帝”的发源圣地,武术界也尊它为“武当拳”的发源地。归来了,千里迢迢,几经周折,终于来了。一九八九年前来武当山游览观光、寻根防祖的台湾道教代表团达三十余个,六百余人。今年仅一季度武当山道协就接待代表团50余个,1600余人。据台湾民政厅和《民族晚报》统计,台湾正式登记在案的宫、观、庙、宇达四千七百余座,其中道教宫观约一千余处。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8.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唐大潮石衍丰武当道教是指以位于湖北均州(丹江口市)以南的武当山为本山的一个道教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尊奉玄武神(后改为真武神,尊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等)分不开的。玄武神与武当山相联结的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古有净乐王与普胜皇后梦吞日光...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被称为道教第九福地。神秘深邃的玄帝信仰、如法如仪的道教科仪、缥缈空灵的道教音乐、结构精巧的道教建筑、颇具特色的道教医药、饮誉中外的道教武术(即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仅在祖国大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被称为道教第九福地。神秘深邃的玄帝信仰、如法如律的道教科仪、缈纱空灵的道教音乐、结构精巧的道教建筑、颇具特色的道教医药、饮誉中外的道教武术(即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仅在祖国大  相似文献   

11.
历代武当山志重视玄帝灵验故事的收录,入志玄帝灵验故事的载录方式比较灵活,有单独设卷立目者,亦有散见于其他卷目者。入志玄帝灵验故事主要围绕着玄帝修真、宫观建设、斋醮法事、像器陈设、朝山信众等几个主题展开叙述,不仅继承了道教灵验记的优良传统,还较好地体现了山志纂修者阐教、劝世、护山的编撰意图,具有浓郁的宗教情怀、鲜明的本山特色和强烈的现实精神,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和不足。正确认识和评价入志玄帝灵验故事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传统宫观山志的挖掘整理,对新修宫观山志的编纂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武当,位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的清江北岸,距县城50华里,是一处风景奇绝的道教名山。其地高岩耸峙,主峰“天柱”突起于天柱山顶,不偏不倚,直立万仞,犹如擎天巨柱。因与均州武当山主峰“天柱峰”异地同名,且道场兴盛,故有“中武当”之称。 中武当与武当道一脉相承,以供奉真武祖师为主。宫观建筑随山就势,殿堂大多数是用条石精工砌成,建筑形式吸取了当地土家族建筑风格,与汉族地区不尽相同。有些建筑临险而  相似文献   

13.
徐本善是民国时期武当山最杰出的全山道总。在他就任武当山全山道总时,正值清末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灾匪患横行,武当道教宫观朝不保夕,道业衰败,幸赖徐本善不懈努力,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才没有解散,并曾显现复兴之势。此外,在中国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徐本善还不畏艰险,亲率道众援助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还因之献出了生命。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罕见专文论述。今据现有文献、金石碑铭及有关口碑材料,对武当道总徐本善的事迹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4.
明帝与武当山宫观经济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据明代正史及四部《大岳太和山志》等书中的有关资料,考证阐释明帝扶植武当道教的经济政策,着重论述了明帝创建和重修武当山宫观的耗费、敕免均州千户所差役使,其专心维修宫观,钦赐田地佃户,专一供赡道士及赐给各宫观香烛油蜡并道士布匹等问题,揭示了明代武当山道教鼎盛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当武术也将让更多的洋弟子实现他们对功夫的梦想。武当山不仅是道教玄帝信仰的祖庭,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故乡,太极张三丰的故事家喻户晓,"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有口皆碑。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传统道教文化的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茅山宫观管理,满足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尽快培养一批有道教常识,能进行宫观宗教活动和管理宫观事务的道教人材,经茅山道协理事会研究,决定招收十五名年龄在十八周岁至二十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信徒,在茅山“元符官”举办一期“道教知识培训班”。学习班主要学习道教知识和茅山道派的斋醮仪范,时间定为一年。正乙派仪范课由茅山道院老道长兼任,全真派仪范教师从外地聘请,道教知识课由从中国道协道教知识专修班毕业回来的学员讲授。学员学习期间要遵守培训班的“学员守则”和茅山道院的“规章制度”。现在“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道教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深厚的道教汉调,又有秦腔豫剧。武当音乐受此影响,从而形成似南似北,南北无间的混融色彩。三是清幽典雅的古乐风韵。明代钦选道官乐舞生张道贤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后,武当音乐无疑会增加宫廷古典雅乐的风韵。人们发现“武当韵”中保存了唐代大曲和宋明古琴曲的某些旋律形态和曲体风格。另外,自南北朝至清代,武当道乐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而武当道乐又有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武当道教区别于其他道教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特定的信仰,即信仰“玄武”或“真武”。玄武信仰渊源于早期的…  相似文献   

18.
明初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的生平极富传奇色彩,他不仅是明初复兴武当道教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明代武当山由道入仕的第一人,深得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张宇初、刘三吾等时贤名流的赏识和推重。围绕着丘玄清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好事者当然也包括利益相关者或附会其师承武当道士张三丰,或杜撰其力辞宫媛而自宫,既层累地完成了丘玄清形象的文化建构,又为其生平道履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些广为流布的丘玄清传说,不仅提振了道教全真派的政治声誉,也扩大了武当教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道教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的王光德道长曾讲道:“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如何名副其实,提高她的知名度,是武当山道教协会长期为之奋斗的神圣职责。”这番话不仅代表了武当山道教界的决心,也是这几年来他们实践这一决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全国大好形势鼓舞下,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武当山道协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狠抓了宫观维修、文物管理和服务设施的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博物馆位于武当山脚下,是一座以展示、收藏、研究道教文物见长的专业博物馆,于2008年4月23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分设建筑艺术、道教造像、武当武术、宫观道乐、仙山名人、武当民俗文化等8个展厅,现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陈展珍品420多件. 走进武当山博物馆,浓郁的道教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拙朴的背景,悠扬的道乐,异彩纷呈的珍品文物,让人目不暇接.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质地不同、造型各异的神仙造像.武当山神仙造像以玄天上帝神系为主,涵盖其他道教神仙和历代武当高道,品类丰富,特色鲜明.这些造像的铸造时代从唐、宋、元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和民国年间,质地既有金、银、铜、铁,也有玉、石、砖、木、泥、纸等,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等级之高、体量之大、工艺水平之精,时间跨度之长、文化内涵之丰富,皆为他处所罕见,堪称中国古代造像艺术的宝库,具有独特的宗教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