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在于:个人自我的身心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功利需求导致人自我本性的逐渐丧失,人的诗意安居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引入反映了人们对审美人生的渴望。人在生存和发展中一方面想要得到物质的功利的满足,另一方面又意欲摆脱此中的纠缠与负累,人生的诸多意义也因此被不断遮蔽了,世界存在着的美也在人们的心底悄然流逝。但人不能就此沉沦,人既要能正视现实的苦痛,也要敢于和善于在悲剧性的生存中进行快意体验,只有在心灵阳光的普照下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和谐,人生的境界也由此而高远。  相似文献   

3.
受尼采的影响,阿多诺认为,不存在道德的可靠性。不能简单地认为,被所有人一致接受的规范就是道德的,在矛盾着的社会中,任何一种道德规范的实施都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因此,我们要赎罪。这也是与人自身的矛盾联系在一起的。在阿多诺看来,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但是这个理性是自我矛盾的。人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人的这种矛盾实际上是人自身和社会矛盾的缩影。由于这种矛盾,人总是在矛盾状态中生活,他要做好人就必须做坏人。由此,阿多诺指出,在错误的生活之中不存在正确的生活。由于人和社会的这种矛盾,人们无法为牺牲自我以维系社会的伦理行为提供合理性的辩护。由于不存在可靠的道德,在社会和个人的矛盾中,个人只能用责任来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辩护。这也表明,在当代社会,我们必须从规范伦理学走向责任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人的意识里,命运这个词,总是意味着对某种神秘的东西的肯定,总是具有某种宿命的无奈色彩。今天的人们把对命运的感受、体悟和沉思,排斥出了理性的领域,唯在审美领域里留出了一席之地。但这并非从来如此,命运之为观念,恰恰是理性之思的产物,是哲学在其诞生时代可深为关注和认真探索的主题之一。甚至可以说,正是通过对命运的理性沉思,人的个体性存在、或生命之“在”才成为人的自觉意识,才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 古希腊人不仅在悲剧艺术中表达对命运的感受和体悟,而且也在哲学中思索命运。赫拉克利特说,“[神就是]永恒的流转着的火,命运就是那循着相反的途程创生万物的逻各斯。”他试图把不可知的命运从神的意志中解放出来,成为能为人所理解的拥有的“必然性”,因为命运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逆反,慢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图画笔记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指的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个人的日常生活、自然观察、旅行见闻等各种经历。绘制图画笔记不要求专业的绘画训练或是绘画的天分,评判其价值的标准并不是笔法技法,而是在笔记中留存的生活印记。想要记录生活的人可以大胆地去画下想要记录的瞬间,就如同孩提时天马行空的信手涂鸦,无需担心画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脑美术是20世纪末才出现的,它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新产物,是人类技术进步新的表现形式。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审视美的角度也越来越广,由于传统美术形式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美的渴求,电脑美术也就应运而生了。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电脑美术有着一系列传级美术无法比拟的优越位,因此,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创造性思维与自我提问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反省判断调查问卷》、《中学生自我提问水平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创造性水平测验》对54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其个人认识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中学生自我提问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知识来源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预测中,自我提问水平较低的被试,其知识来源观对独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提问水平较高的被试则此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中学生自我提问在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三者关系当中它是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8.
食物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根据,人类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回避人与物、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关系中的食物伦理问题。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食物伦理规则追求运用食物保持生命的自然目的,此为自然之善。自我在追求善(或好)的生活的生命历程中,把食物的自然之善提升为维系人性尊严的自我之善,此为人与自我关系中的食物伦理规则。自我之善与自我之恶的矛盾蕴含着超越主观的自我善恶的客观伦理法则——食物权及其相应责任所共同构成的人类之善,即人与他人关系中的食物伦理规则。食物伦理规则本质上是人类扬弃自然的实践活动所彰显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何以可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信砚 《哲学动态》2004,75(11):20-2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自觉认同,环境伦理对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活动、对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规范作用.因此,环境伦理是否可能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环境伦理学中,环境伦理何以可能亦即环境伦理得以可能的根据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人们在这一问题上至今仍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对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不仅关系到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及其理论建构,而且也关系到环境伦理实践即环境保护运动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在将自我推至无以复加程度的同时,也对自我作了片面化处理,自我成为了不依赖自然、社会和他者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进而丧失了外在的禁忌,成为自我占有、欲望至上的存在者。在无限的消费和无尽的欲望的满足过程中,自我所获得的只是一种暂时的、粗鄙的、狭隘的满足。被欲望驱使的现代人应该实现欲望的合理化,激发神圣感,提高自身的生存境界,以便在资本逻辑推动下的骚动不安的世界中寻求心灵上的宁静和思绪上的久远。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1)
<正>一、无相戒的流弊无相戒流传到后世,由于有的人一味追求洒脱、无视戒律,也出现流弊,因此被人曲解而遭异议。究其原因是后世弟子只知慧能祖师的戒法无相,唯求方便,而不去探求戒律与世间的不共性,不了解六祖授无相戒法的用心与意义,而走向偏颇。殊不知,慧能的戒法,是以戒体为核心,直视自性,是自我精神上的完全超越,是自心摆脱一切束缚的自然显现,是佛性在自我体悟中的实现与提升。同时,他也不否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这里提出“人体资源化”的概念 ,就是试图以之来概括新技术条件下 ,人体器官、人体遗传信息的资源化等已经存在的领域 ,并探讨它的一般的伦理策略 (以期在未来的时间里构建一个较为一致的“人的资源化”理论 )。因为它的思辨性 ,也可以用来涵盖尚未出现的人体其他方面的资源化问题。1 现代社会中人的资源化及其形式“资源”一词 ,就其表面的意义而言 ,是指某种可资利用功能属性或实体存在。人作为一种社会性与自然性相结合的二重性存在 ,总是对社会或个人有着某种特殊的功利价值 ,因此人的一切形式的活动与存在 ,都可以被看作是某种…  相似文献   

13.
自我控制是欺骗识别中一种重要的动机线索。但无论是在识别欺骗中, 自我控制扮演的动机线索角色, 还是在欺骗行为中, 自我控制扮演的监管机制的角色, 其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不完全清楚。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而这些影响的神经基础也还没有完全破解。因此, 有必要结合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考察识别欺骗和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资源在欺骗中的作用及其心理机制。旨在探求在识别欺骗中是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 还是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在起主要作用; 欺骗行为中是自我控制能力, 还是自我控制资源在起主要作用; 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是符合能量耗竭观, 还是符合能量保存观。  相似文献   

14.
人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科技时代的批判,是与人的自我意识一同发生的。当今世界,科技已越来越被当作自主的、异在于人的并沿着非人性化的惯性而展开的过程。如何对这一过程重新进行人化?如何使现代人具有科技进步时代的人的内容的清醒意识?这是每一个人文学者必须给予严肃关注的问题。从道德本性的角度视之,科技社会所制造的大量的替代经验对道德实践基础的蚕食和颠覆,具有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科技社会中如何确立实践智慧、个人亲证在道德领域里的独立性,对于避免当代人的“道德孤儿”的命运,便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也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去处。在当前的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景观建筑的应用,凉亭、桥梁、走廊、楼阁、假山、雕塑等景观建筑都能够有效丰富园林的功能,使园林能够在发挥其美学功能的同时还兼顾实用性,大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基于此,对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现代园林设计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我超越是人生的永恒追求。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在以其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人的自我超越:或者是宗教的超越,或者是现实的超越,从而都把人导入一种不满足于现状而直指未来的前进征程。个人的自我超越的基本内容是道德的超越,而个人自我超越的功能则表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个人的自我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社会必须对个人的自我超越给予强有力的引导,以保证个人自我超越的正确方向。一、人在道德确证中的自我超越人的自我超越也就是他对自己现有的境界、目标、尺度,或环境条件和限制的突破。人在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17.
启事     
彭德胜 《思维与智慧》2008,(2):M0002-M0002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带着冷漠的面具为人处世,让我这个刚踏入社会的毛丫头,感到世界的冷寂。是《思维与智慧》用它细腻的情感温暖了我的身心。像慈祥的老师开导我:“并不是所有人的冷漠都是出于本意,每个人都渴望充满欢声笑语的社会。只不过为了自我保护,无奈地披上了冷漠的外衣,人们害怕人善被人欺,很多无辜的人受过欺骗与伤害。在冷漠的外表下,一颗颗渴望热情与理解的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我终于懂了:用真诚温暖周围的人,我们都会快乐。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德性与实践智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 德性与实践智慧古希腊伦理学首先关注人类幸福 (υ,δαιμονι' α, happiness)。在古希腊文中, 伦理的 (η,θικο's, ethi cal) 一词与智力的 (διανοητικο's, intellectual) 一词相对。伦理学关乎一个人行为的对错, 而对错的标准则在于个人幸福。德谟克利特说道: “好坏的准则是快感与痛感”(DK68B188; TD26; Water field, p.191)。那么个人幸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赫拉克利特早就言道: “一个人的品性就是他的命运”(Heraclitus, p.119)。品性既然对于个人幸福至关重要, 自然也就与关注幸福的伦…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性的全面揭示和充分理解是超越"现代",绘就新的时代的前提和基础。17世纪,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近代科学的指引下,传统生产实践中的部分工具逐渐突破人的自我局限,人的自我力量"伞射"为以现代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并塑造出具有现代性的新社会。现代社会中机器与资本的结合,使人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让位于机器,并加速了人的自我的主体性退让。自我最终淹没于机器大生产、消费等所产生的各种拟像与迷雾之中。马克思及其之后,整个机器与现代性的实践历史展现的是人的自我力量的"伞射"并消失为无限递归而后自我突破的历史。现代性也因此表现出从自我出发走向未来的无限可能,这种现代性最核心的特征是"伞射性",而并非仅仅只是传统认知的时空线性。因此,人机共存的现代社会所要超越的不只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空线性命题,更是人的自我力量与各种实践关系实现当代重构的"伞射性命题"。  相似文献   

20.
他们,好莱坞电影《雨人》的真人版;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对我们的世界视而不见;他们,原被认为是极少数的天才分子,如今是一个可查人数激增的急需救助的弱势人群。随着我国各地被发现人数的增加,自闭症受到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雨人”浮出水面,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