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星桥 《法音》2003,(12):20-24
十二、禁欲与养生这里所言禁欲,特指禁断淫欲,也即佛教所谓梵行,为受持淫戒、断除淫欲之清净行法,是色界第一禅天“梵天”之行,故名梵行。佛教认为,淫欲为生死轮回之本,要想跳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不在五行中,首先必须断除淫欲。如在《四十二章经》中,“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又说:“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所以出家僧人以禁欲断淫为第一大戒…  相似文献   

2.
罗辉 《中国宗教》2023,(9):86-87
<正>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之一,并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宗教文化是古代缂丝常见的题材。古代缂丝作品中很多都是宗教文化与缂丝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生动体现了宗教的文化魅力和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一中国的丝绸染织历史悠久,古人们用丰富的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丝绸艺术品,被誉为“织中之圣”的缂丝,就是中国丝绸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之一。  相似文献   

3.
潮州开元寺石经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亮 《法音》2012,(7):48-50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由丝绸做成的伞盖状制品,顶上装着宝珠,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为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石经幢。[1]石经幢是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是汉化佛教一种最重要的刻石,属密宗系统。经  相似文献   

4.
所谈的两尊佛像,在二十世纪的佛教考古与艺术研究中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对探索佛教美术和佛学思想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佛像内容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们的认识一直限于猜测之中,而且以之作为立论的依据,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此二佛像自身,还关系到重要的学术问题。笔者近年来在研究佛教造像碑过程中,揭露出此二佛像内容的真实面目,兹述辨识的过程,希有助于对其它佛教遗存的认识。之一为四川成都万佛寺刘宋元嘉二年(425)造像碑,清光绪初出土,被法国人窃失,后下落木明。1918年《广仓古石录》刊布,之后有人撰文认为碑阳…  相似文献   

5.
位于五台山中台南20里的竹林寺,是五台山有名的古刹。它的出名,不仅因有唐法照入化竹林寺的佛教传说,也不仅因其为日本圆仁慈觉大师的卓锡之所,且因它有一龛玲珑小巧的佛像,名为“竹林小像”。《清凉山志》云:竹林寺“小像一龛,精巧入神。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杂志97年第1期“佛艺奇葩”栏内所载《青州佛教文化启示录》一文,以“佛教考古三十年来的重大发现”——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为主要线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古代青州的佛教历史和文化,使人读后,受益匪浅。文中指出“据专家初步考证,龙兴寺窖藏埋于北来晚期的某个时间,而是什么原因使龙兴寺将几乎全部佛像砸毁掩埋,却仍是一个谜”。这确是一个颇值一究的谜案,笔者作为窖藏佛像发掘过程的参与者与研究者,愿就此问题略陈己见,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及读者。毋庸讳言,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像,残损情况十分严重,或无头,或缺…  相似文献   

7.
早期佛像是古代中印初期交流史研究的重要载体。首先,在我国发现早期佛像的大部分地区缺乏佛教传播的记载,早期佛像作为第一手考古资料,填补了这些地区佛教艺术传播的空白。东汉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像,它有助于解决中国佛教和佛教艺术起源的问题,因此,早期佛像研究将改写中国佛教史的第一章。其次,学术界对印度佛像起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早期佛像中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佛像非常接近印度佛像的起始时间,因  相似文献   

8.
在佛教的信仰者中,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在家信徒,二为出家僧伽。按照佛教的教义,出家僧伽称为僧宝,是三宝之一,承担住持佛法的重任。出家梵语为Pravrajyq,音译作波吠你耶。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所以又称为“出尘”;出家必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且穿着坏色衣,所以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并不是佛教最先发明的,更不是佛教所专有的,在释迦牟尼尚…  相似文献   

9.
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石窟寺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是珍贵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遗址中,壁画和雕塑形象地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从石窟留存的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佛像背后普遍具有光圈式装饰图案,一般出现在佛教造像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10.
敦煌壁画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从商周、春秋一直到民国,有"墙上博物馆"之称。鉴于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被代表性,拟有所侧重地研究两个方面:一是敦煌壁画所展现的佛学文化,对佛学文化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敦煌佛像画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佛像画的绘画技巧和造型变化;二是敦煌壁画的装饰图案文化,集中在对人物妆容和植物纹样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1.
见心 《法音》1994,(12)
十月的湖北,秋高气爽。新洲城洋溢着一片节目的气氛,人们欢庆在道观风景区隆重举行的“报思禅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天时地利人和,皆大欢喜!。笔者应新洲县委有关部门的邀请,于10月20日由京返汉,承县委委派谭汉舟先生驱车来武汉归元禅寺迎接。车行新洲城关,见满城悬挂五色彩旗,迎风招展,县人民政府前,悬有“欢迎世界各国来宾光临新洲,参加报恩禅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巨幅横标,游子归来,精神为之~振。纵观世界各国凡是经济发展的国家,其宗教信仰亦相应发展,如包括我国台湾、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宗教信仰都很兴盛…  相似文献   

12.
合三教,纬万法,齐参应无所住总五色,空一切,皆幻作如是观(龙泉寺)合三教:综合三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佛称为三教。纬万法:纬,《释名·释典艺》:“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此处亦为综合之意。万法,所有各种事物和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朴老您走了 ,不 ,您没有走。几年前 ,您对日本佛教的朋友说 :“我一定为了中国的佛教事业争取多活几年 ,用工作的长寿去迎接佛教事业的兴旺发达。”您的宏愿还声声在耳 ,您的慈容还宛然在目 ,您念念不忘佛教事业的发展 ,您始终牵挂着灵山胜境的圆满建设。对灵山大佛的建造 ,您从一开始就倾注了全部的心血。1994年4月10日 ,您亲临无锡马山小灵山考察。当时对灵山佛像如何造 ,各方面都有见解。您赋诗一首 ,高度归纳了这种意愿 :“龙头渚 ,景色胜天堂。七十二峰争供奉 ,小灵山里建禅场 ,大佛法中王。”“法中王”无可非议只能是佛祖释…  相似文献   

14.
有读者来信问,佛教字有什么寓意?与纳粹党徽有什么区别?为此我们特约请中国佛教协会专家作如下解答:佛教(Wan,万)字是梵语srivatsalakslana的意译,意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鸠摩罗什、玄奘等曾译为“德”字,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寓以“万德庄严、功德圆满”之意。字之音,起初在佛经中似无定论。从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开始,才规定此字读“万”。唐慧苑《华严音义》载:“本非汉字,周长寿二年,权制此文,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从此“”正式被用作汉字,成为一切成就,吉祥如意的象征。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中,每个佛像的胸前都有字这个吉…  相似文献   

15.
常常有人问起关于佛像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看到藏传佛教寺院中供奉的一尊“面目狰狞”、牛首人身的形像心生疑问:这是供的什么佛?为何如此恐怖?可能会有人从旁告之:这叫“大威德金刚”,是佛的忿怒相。可人们仍要感到不可理解:佛教不是讲慈悲、和平、安宁的吗?怎么会有如此狰狞的样子?这代表什么意义?又是从何而来,有无佛教理论、经典依据(是否为西藏人杜撰)?老实讲,这些问题有的已  相似文献   

16.
<正>南北朝前期,受玄学思想和“魏晋风度”审美观的影响,佛教造像形成了“秀骨清像”的样式。南北朝后期,社会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乐教化,佛教造像艺术相应地呈现为“面短而艳”的样式,为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一据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永平八年(65),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佛教最初被视为神仙黄老方术,佛像自然也被视作神仙,其形制特点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小艳 《法音》2023,(6):43-51
<正>佛寺是佛教徒供奉舍利、佛像、佛经,举行法事活动和生活修行的场所。佛陀传法初期并没有佛寺,佛寺随着佛教僧团的壮大而产生,精舍就是最初的佛寺。精舍与现在的佛寺大不同,无殿堂无佛像无经卷,只有集体说法堂和僧舍等建筑。塔是一种纪念性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创立后,这种建筑形式被移植到佛教中来,并成为佛教的象征和佛陀的化身,礼塔成了佛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遂产生了以佛塔为中心的塔庙。随着礼佛方式的变化,礼塔之外还增加了礼佛像和供养佛经等,  相似文献   

18.
主持寄语高仰崇先生是台弯《南海》杂志的总编,也是g佛教文化》的老作者了。本期D主荐他的作品,却并不是因为Ds两层缘份,而是缘于高先生合这篇游记具备一种独到的专色:他以“供养人”为红线,Z身,c始终都在直指自己这一趟行旅的核。C——佛教感责,这正是麦积山等等一系列著名天下的文明瑰宝,之所以成为瑰宝的“灵魂”所在。近几年来,大陆有关宗教胜地的游记,可以说,正在逐渐从“形神兼备、秀骨丰肌”之类皮毛之中脱身出来,试着接近那些使我们的灵魂象当年的祖先们一样感动颤栗的“神秘”力——虔敬跪倒在佛像脚下,这并非我们…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2,(10)
我国现今仅存的小木作天宫楼阁古建佛堂——万佛常于羊年岁尾猴年之初在西安市户县发现。万佛堂位于县北不远的渭丰乡祁南村。万佛堂集古建、绘画、雕刻与佛教铸像艺术于一身,是被前来户县采访农民画的记者无意中发现的。万佛堂原为明代存祭铜铸佛像的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式殿堂。经初步研究确认,为我国目前仅存唯一的小木作天宫楼阁佛教古建筑。据古建专家介绍,我国古代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佛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佛教在进入中国二千年来的时空条件中,不断地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与时偕进。但可变的是佛教之“教”,不变的是佛法之“理”。不变谓之“契理”,可变谓之“契机”。一味的佛法,在中国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时空不平衡性,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范例。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以太虚法师和欧阳渐居士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反省和批评。这种来自教界内部的反省和批评,或侧重于转“机”,或侧重于洁“理”,由此产生“人间佛教”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