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共选取1155名中小学生及其母亲或父亲作为被试,分别考察了母亲教育焦虑和父亲教育焦虑如何通过母亲和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父亲和母亲教育焦虑均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父亲和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均在母亲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3)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在父亲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索了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以71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儿童自尊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尊;母亲温暖、拒绝、惩罚的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的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上述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相比男生,母亲温暖的教养方式更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母亲拒绝和惩罚的教养方式更显著负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提升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于促进母亲的积极教养和降低母亲的消极教养,进而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331名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威廉斯创造性人格倾向量表、父母压力量表和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来考察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幼儿创造性人格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幼儿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相关;(2)母亲的养育压力、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正相关;(3)控制幼儿年龄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后,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在其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祖辈参与教养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祖父母参与幼儿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亲职压力简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评价量表,对691名幼儿及其母亲和祖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祖辈参与教养与幼儿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2)母亲育儿压力和母亲教养效能感在祖辈参与教养和幼儿社会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育儿压力、母亲教养效能感在祖辈参与教养和幼儿社会能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217名幼儿园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以《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自编《3—6岁儿童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为工具,探讨了母亲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与幼儿好奇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一致的母亲教养方式对幼儿好奇心有不利影响,放任的母亲教养方式下幼儿探索持久性较差;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生育年龄对幼儿好奇心的间接效应存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7名幼儿及其母亲历时5年的5次追踪测量, 考察了儿童早期(9~38个月)母亲生活压力对5岁时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在儿童早期, 母亲生活压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引起母亲生活压力的主要生活事件排序有所变化; 儿童早期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作用机制有两种方式:一方面表现为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5岁时的情绪症状和品行问题的直接效应; 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减少母亲积极养育行为进一步影响儿童情绪症状和同伴问题的间接效应; 此外, 儿童早期母亲生活压力还通过积极养育和儿童努力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儿童过度活跃和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结论: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效应, 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母亲生活压力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积极养育、努力控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与家长亲职压力的关系,揭示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家长亲职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问题影响程度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分别对199名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的亲职压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亲职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问题影响程度能够调节该中介效应,当问题影响程度越小时,中介效应越显著。可见,亲社会行为能够缓冲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亲职压力的负向影响,并且问题影响程度越小,这种缓冲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多个省市选取364对幼儿父母,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和协同教养问卷分别测查父亲教养投入、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协同教养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和父亲教养投入三者间的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及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同时存在于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与父亲教养投入三者之间;(2)以协同教养的团结或一致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可完全或部分中介父亲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和母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均没有影响;以协同教养的冲突或贬低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母的婚姻满意度直接对父亲教养投入产生影响,父母的协同教养行为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子女数量与育龄母亲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养压力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教养压力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问卷对490名小学生的母亲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子女数量与教养压力存在正相关,教养压力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2)子女数量到育龄母亲生活满意度直接效应不显著,教养压力的独立中介效应与教养压力-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研究揭示了子女数量与育龄母亲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朱宇  江汶聪 《心理学探新》2011,31(5):445-449
该研究以某985高校550名硕士毕业生为样本,编制、修订了相关问卷或量表,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就业压力源对就业过程产生的负性情绪的直接效应及人格、情绪调解策略等中介变量的效应。结果发现,就业压力源、神经质性对负性情绪有显著直接效应,就业压力源通过人格的神经质性维度对负性情绪产生显著间接效应;神经质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就业压力源的影响程度。关于负性情绪,未发现情绪调节策略对其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或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教养方式问卷、亲子冲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204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考察父母过度教养、亲子冲突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发展性差异。结果发现:(1)总体上,父子冲突中介了父亲过度教养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母子冲突中介了母亲过度教养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2)在发展阶段上,母亲过度教养的中介模型在青少年早中晚期均成立。父亲过度教养的中介模型仅在早期成立;中期父亲过度教养总效应不显著;晚期父亲过度教养仅具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31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的教养效能感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考察父亲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分别与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显著负相关;(2)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教养效能感和自身的民主关怀、专制粗暴、情感联系不仅分别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同一家庭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差异,采用问卷对115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教养投入显著预测青少年情绪适应,母亲教养投入显著预测青少年行为适应;(2)父亲教养投入仅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适应; 母亲教养投入既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消极行为适应,也通过父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适应。结论表明: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适应的直接影响存在适应领域的特异性,其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精准地区分出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适应性的特定范围及不同的作用机制,这对于同一家庭内的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的精准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上海市4所公办幼儿园480名4~6岁幼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以及亲子冲突和母亲正念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母亲养育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焦虑;(2)亲子冲突在母亲养育压力和幼儿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母亲正念调节了中介模型中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即相较于低水平的正念,在高正念水平下,母亲养育压力通过亲子冲突进而作用于幼儿焦虑的效应较小,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焦虑的直接作用也较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焦虑的作用机制,为将来从家庭的角度进行实践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并检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重庆市409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和母亲均存在三种潜在教养类型,即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2)与父母混合型教养类型相比,父母积极型教养类型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3)以父母混合型教养类型作为参照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积极型教养类型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消极型教养类型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抚养困难与教养行为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沙  董奇  王耘 《心理科学》2000,23(5):571-575
本研究考察了567名2-5岁幼儿母亲的抚养困难与教养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高抚养困难情景下母亲教养行为的可能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幼儿母亲的抚养困难感受总分与其教养行为的各个侧面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母亲抚养困难程度越高,则其敏感性、参与性、积极情感及对儿童发展的指导性均较低,而其对儿童的消极情感较多;(2)回归分析表明,来自儿童侧面的"积极强化缺乏"、"多动/注意分散"、"不良心境"与"过度要求"以及来自母亲侧面的"缺乏依恋"、"缺乏能力感"等方面的抚养困难是预测母亲教养行为的重要因素;(3)在母亲抚养困难较高的情况下,夫妻双方的受教育水平分别对母亲教养行为的一些侧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258名幼儿进行情绪理解能力任务测查,其母亲完成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应对幼儿消极情绪问卷,探讨母亲情绪调节方式、母亲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和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情绪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女孩情绪理解能力高于男孩。母亲对幼儿消极情绪更多采用情感关注和问题解决,惩罚反应最少,母亲对男孩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更多的惩罚反应,对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关注。母亲鼓励表达在其情绪调节方式和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之间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