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宁  谷渊博 《心理科学》2014,37(1):161-165
以23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任务框架、损益值大小对显性/隐性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框架效应较稳定的出现在中等风险水平情境下,且在大损益值条件下更易出现。(2)在获益框架下,被试为小金额决策更冒险,在损失框架下,则为大金额决策更冒险。(3)在损失框架下,高显性自恋者比低显性自恋者更为冒险,在获益框架下,高隐性自恋者比低隐性自恋者更为保守;高隐性自恋者的风险偏好受到任务框架和损益值大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经营店面为背景设计决策材料,采用2(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2(损益背景:损失/获益)×2(选项描述框架:积极/消极)×3(损益概率:高/中/低)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不同任务情景下个体不确定性容忍度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确定性容忍度主效应显著,高容忍度者比低容忍度者更冒险。不确定性容忍度与损益背景交互作用显著:在损失背景下,高容忍度者比低容忍度者更冒险,在获益背景下无此效应。不确定性容忍度与选项描述框架交互作用显著:在积极框架下,高容忍度者比低容忍度者更冒险,在消极框架下无此效应。这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对风险偏好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受到损益背景和选项描述框架的调节,具有情景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2)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比自我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3)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在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损失情境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表明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段婧  刘永芳  何琪 《心理学报》2012,44(3):369-376
采用IAT技术测查被试的内隐自尊, 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 综合探讨了内隐自尊水平、任务得失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收益框架下, 被试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 而在损失框架下, 为自我和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2)与为自我决策相比, 低内隐自尊者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 而高内隐自尊者为自我和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3)内隐自尊水平与任务框架的交互作用及内隐自尊水平、任务框架和决策者角色之间的三级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依据相关的理论和发现对这种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Hsee等设计的风险偏好水平问卷对46名大学生进行分组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职业决策情境,探究了当代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其风险偏好、职业方案以及方案的框架性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风险偏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明显高于低风险偏好的大学生,尤其对冒险职业方案的选择中,上述趋势最为明显;(2)框架效应存在于大学生职业决策情境中,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采用积极口吻表述的职业方案;(3)大学生对冒险、折中、保守三种方案的职业选择倾向有显著地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不确定性容忍度及相关变量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其中实验1采用2(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2(概率水平:高/中)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2将实验任务设定在有延迟风险情景下中等概率水平,采用单因素(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1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概率水平存在交互作用:中等概率时,低容忍度个体比高容忍度个体更偏好延迟选择,高概率时,两者的延迟选择无显著差异,都偏好于选择决策.实验2结果表明:在有延迟风险中等概率时,高、低容忍度个体的决策偏好无显著差异,都偏好选择决策.结论: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延迟选择存在影响且受概率水平和延迟风险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考察生命和金钱问题下,获得和损失框架中决策任务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2(任务领域:生命、金钱)×2(决策任务类型:经验、描述)×2(结果框架:获得、损失)被试间设计,使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生命和金钱问题下,个体在直接给出方案可能结果的描述性决策中仅表现出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在通过自主查看方案可能结果的经验性决策中未发现结果框架作用。描述−经验差距一致性存在于生命和金钱问题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编的I0S量表测量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综合探讨了为他人和预测他人决策时心理距离对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他人心理距离越远,个体决策时越偏好风险,且反应时越短;(2)个体预测他人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偏好风险,但两者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存在交互作用,即预测时个体认为远心理距离他人比近心理距离他人更冒险,而为他人决策时两者差异消失;(4)决策角色与决策框架、心理距离与决策框架存在交互作用:在收益框架下,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较远时个体更偏好风险,且个体预测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损失条件下无差异.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修订后的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青少年感恩量表(AGS)为研究工具,对1所普通高校的 406名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追踪,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感恩的发展变化,以及情绪智力与感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相对稳定,感恩存在一定的发展变化;(2)情绪智力与感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测的情绪智力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感恩,而前测的感恩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俊升  丁雪辰 《心理科学》2012,35(2):384-390
摘要:用同伴提名和班级戏剧对小学4年级至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同伴接纳与社交淡漠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淡漠在一年时间内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测试时间与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一年时间里,小学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女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增加,而初中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增加、女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3)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关系模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测的社交淡漠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同伴接纳,而前测的同伴接纳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社交淡漠。女生则呈现完全相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眼动仪直接记录40名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平均年龄21.9岁,SD=1.8)自由观看实景图片的眼动情况,考察自然状态下视觉注意在真实场景中的空间偏向。为了控制图片不同区域刺激特征显著性对结果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看正向图片,一组观看倒置图片。对图片四个象限上的首次注视概率、首次眼跳方向和注视时间百分比分别进行2(水平方向)×2(垂直方向)×2(呈现方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独立于刺激特征的空间注意偏向,表现在水平方向具有左侧注意偏向,垂直方向具有上侧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5.
焦江丽  刘毅  闻素霞 《心理学报》2017,(9):1150-1157
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3种不同熟练类型双语者在L1(The first language,简称L1)和L2(The second language,简称L2)条件下的自动化情绪通达。实验设计为2(L1和L2)×3(全面熟练双语者、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和听说型熟练双语者)×3(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的混合设计,记录3组被试对词汇颜色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全面熟练双语者和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对情绪词汇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词汇;(2)听说型熟练双语者在L1条件下对情绪词汇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大于中性词汇,而L2条件下3种词汇并无差异。结论:(1)全面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均出现了自动化情绪通达;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也出现了自动化情绪通达;(2)听说型熟练双语者在L2条件下没有达到自动化情绪通达,其情绪联结性弱于L1条件。不同语言习得类型的熟练双语者在情绪Stroop任务中情绪自动化通达的表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结构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从焦点和背景这一维度对信息结构的研究最多。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重读焦点信息。本研究使用ERP技术,通过对话语篇考察了不同位置对比焦点和重读的一致性对口语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焦点不受位置影响,稳定诱发中后部分布正波,且小句末尾焦点诱发的正效应早于小句内部。此外,重读相对于不重读在小句内部和末尾都诱发了正效应,并且出现在较晚的时间窗口。尽管焦点不重读相对于一致性重读没有诱发任何脑电效应,但背景重读相对背景不重读在小句末尾诱发了一个早期负效应。本研究表明,听者按照不同的方式、即时使用不同位置的对比焦点和重读信息建构语篇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吴真  孙影 《心理科学》2021,(3):682-690
职业决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距离作为个体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偏好?研究通过4个实验,采用2(心理距离:远、近)*2(性别:男、女)混合实验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和性别对职业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在心理距离远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稳定、职业声望高的职业;在心理距离近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2)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近的情境下,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好坏效果案例咨访互动的特点及差异。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5个好效果案例和3个坏效果案例的会谈谈话轮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师介入上,好坏效果案例存在显著差异;在当事人回应上,二者差异不显著;在治疗性最近发展区上,二者在"确认-安全"和"确认-可忍受冒险"两个区段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区段差异不显著。结论:临床工作中可多使用支持性技术,适当结合挑战性技术,并增多落入"确认-可忍受冒险"区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将攻击性及中性词汇作为靶子(实验1)和线索(实验2)呈现。实验1发现,脆弱型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对攻击性信息均存在注意捕获,从而使攻击性信息的返回抑制量降低。实验2发现,脆弱型高自尊组对攻击性信息存在注意解除困难,从而使攻击性信息的返回抑制量降低。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存在过多的注意维持,降低了视觉搜索效率,这可是其好发攻击性行为的潜在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周爱保  崔丹  马小凤 《心理科学》2014,37(3):661-667
摘 要:在学习中,提取失败能否产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以事实和概念类知识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采用经典范式探讨了复杂意义条件下的提取失败后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仅在尝试提取事实类题目失败后,促进了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在迁移成绩上延时反馈优于即时反馈的效果。表明尝试提取复杂材料的信息失败后,知识的类型和反馈的时机决定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