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心理咨询中4例好效果案例和4例坏效果案例同化水平的差异,对同化模型有关成功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论构想进行检验,并寻找区分好坏案例的关键点。方法:选用7位经过培训的评定者组成三个研究小组,采用同化分析这一用来追踪当事人问题经验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对8个当事人完整的咨询逐字稿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涉及当事人问题经验的段落进行摘录。依据同化问题经验量表和同化标识手册对摘录的段落进行同化评定。结果:8个案例的核心问题得到一致确定,三组评定者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1,1)在.64~.86之间,ICC(1,K)在.84~.96之间。好效果案例结束时的同化水平均分(M=5.50)和同化进展均分(M=4.25)高于坏效果案例(2.13和-.13)。好坏效果案例的同化进程均出现前进中倒退的情形,但好效果案例能够在倒退中保持上升,而坏效果案例未能完成上升。好效果案例最终的同化水平均达到了4(理解/领悟)及以上,坏效果案例最终的同化水平均未达到4。结论:研究结果基本支持同化模型的理论设想,即症状强度的减少同更高的同化水平相联系;并初步确定区分好坏效果的关键点是同化水平4;但从同化进程来看,可考虑对模型的发展序列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
鲁艳桦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42-2051
同化模型是一个有关心理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论构想。它融合了多家理论观点, 形成一个用于解释心理治疗一般改变过程的整合性框架。依据此模型, 针对治疗改变过程提出八个可以预期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有关同化模型的研究已经对模型及其发展序列进行了验证, 并提供了实证性的支持。同时发现不同疗法的同化过程模式存在差异; 不同疗法对处于不同同化阶段的当事人具有不同的效果。在研究主题的细化方面, 已有研究开展了同化阶段的标识研究、同化阶段的子阶段研究; 并拓展向不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当事人, 以及新的研究领域(如药物治疗, 移民丧失)。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来对此模型进行验证, 也可以对模型有关治疗改变线性过程的潜在假设进行验证, 或针对声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的投入是其从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获益的基本前提,它是指当事人为了实现改变的目标,在咨询或治疗过程中主动参与、不懈努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目前对投入的研究主要考察了行为表现,包括出席会谈、会谈中的投入和会谈外的投入三个核心成分,对应有不同的测量方法。与投入有关的因素包括当事人因素、咨询师及互动因素、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客观因素等,其中当事人的认知动机因素对投入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当事人投入的成分、动力性和影响因素,完善其评估方法及增强当事人投入的干预方法,并进一步检验当事人的投入与咨询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比较直接影响人类的自我评价,对其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相关研究;并从关注自我、关注比较目标和关注自我与比较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社会比较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最后,从一种整合和信息的视角,阐述了产生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心理机制——选择性通达(SA)模型  相似文献   

5.
朱文臻  江光荣  朱旭  陶嵘 《心理科学》2011,34(6):1502-1507
对82位当事人在咨询中的症状改变过程进行纵向研究,检验突然获益模式(Sudden Gain, SG)的发生及其与咨询效果的联系,并探索初始症状水平、工作同盟对SG的影响。结果表明,24.93%的当事人经历了SG,咨询效果显著好于其他当事人;SG组与对照组在初始症状水平和总体工作同盟水平上差异显著。结论:SG出现于本土心理咨询中,经历SG的当事人取得了更好的咨询效果,工作同盟与初始症状水平与SG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语言探索和词频统计(Language Inquiry and Word Count, LIWC)被广泛用于分析语言使用的心理意义。本研究收集了28名当事人共144次有效咨询录音及每次会谈后当事人的症状自评结果。将录音转录成文本后,抽取当事人的LIWC语言特征,进行主成分降维,结果获得8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5.11%。一般线性回归中,躯体感受、功能词、情绪、认知和口语赘词对当事人的症状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多层线性模型中,躯体感受和情绪用词显著预测咨询效果。LIWC文本特征能够呈现与当事人症状相关的信息,为未来计算机自动化监控咨询过程和结果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会谈技术是心理咨询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它由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个方面构成。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谈过程中言语交流的信息给予了很好的重视,相对而言对会谈过程中的非言语信息却重视不够。本文着重阐述了非言语信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咨询师如何有效地获取到非言语信息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Leary的人际理论将人际互动行为划分为“情感”和“控制”两个维度, 互动双方在情感维度的一致性和控制维度的互补性统称为人际互补。为探究心理咨询过程中人际互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工作同盟、咨询效果的关系, 采用电脑操纵杆方法, 编制《咨询会谈人际互补行为评分手册》, 对16个个案的48个心理咨询会谈录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经验的咨询师在咨询前期的情感轴一致性高于中期和后期, 在咨询后期的控制轴互补性高于前期和中期, 新手咨询师的情感轴一致性和控制轴互补性均无阶段性差异; 咨询中期的情感轴一致性负向预测工作同盟和会谈深度; 情感轴一致性呈高-低-高发展趋势的个案咨询效果更好。结论: 心理咨询的人际互补三阶段模型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 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咨询过程研究视角,以38个会谈为对象,考察咨询师指导和当事人特质逆反对当事人阻抗的影响,并检验三者对工作同盟的影响。结果:指导正向预测阻抗,特质逆反则不能,二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阻抗负向预测工作同盟,指导则不能,二者的交互作用和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阻抗的中介效应相对更大。结论:咨询师指导增加当事人阻抗;当事人阻抗破坏工作同盟,并在咨询师指导对工作同盟的影响过程中可能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方法,在短程心理咨询的连续会谈中检验来访者的会谈间体验对咨询效果的影响。以36名个案、151次会谈为样本,结果发现,来访者的症状总体呈线性下降趋势;不同来访者症状变化的速率存在个体差异,会谈间体验的情绪因子能解释症状变化速率总变异的40.79%。结论:在短程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想起咨询会谈或/和咨询师时的情绪体验能显著预测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 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 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 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 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 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同化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咨询中的期望被视为今后心理咨询过程研究和结果研究的核心变量。文献研究发现,过去的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对心理咨询中的期望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本文从社会影响力模型、目标动机理论、人际期望效应模型、人际人格理论和社会认知论定义了五种不同的期望,给出了不同定义下期望的相关实证研究,区别了对心理咨询的期望和当事人的期望。为说明不同理论视角下期望的区别和联系,用“现实-幻想”、“情境-稳定”两组概念辨析了心理咨询中的期望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金平  乐国安 《心理科学》2005,28(6):1514-1519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勉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07,39(5):892-900
在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决策模型”框架下,探查处于第三阶段的被试的求助行为,侧重研究⑴对心理问题的归因、⑵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⑶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这三个变量对实际求助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对求助行为均有预测作用。其中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除了对求助行为有直接作用外,还以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求助行为。整个模型对求助行为解释的变异量达到26%  相似文献   

16.
朱旭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1,43(4):420-431
为了解中国当事人如何看待咨询中的工作同盟, 对工作同盟做初步的本土概念化, 采用协商一致的质的研究方法对来自1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20名当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与工作同盟相关的域有6个, 分别是情感联结、任务、投入、合作模式、发展变化、影响因素。前三个域可以看作是工作同盟的构成要素, 而后三个域则是对其外部特征的描述。对每个域的含义及其与现有理论和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同化性迁移的认知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口语报告法对同化性迁移的认知过程及主要影响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化性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认同与赋值这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成分构成的.不同概括水平的已有经验导致了不同水平的同化性迁移,其差异表现于迁移的各成分上,尤以认同环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一年和一年半两个时间点,对极重灾区的11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探讨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在时间进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震后一年和一年半的教师,其PTSD水平较低,PTG水平中等,两者具有一定稳定性;(2)在同一个时间点上,PTSD和PTG的相关不显著;(3)震后一年的PTG能显著负向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SD,而震后一年的PTSD不能显著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G。成长对于长期的创伤后负性应激降低有积极作用,可采用积极的视角来进行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理治疗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心理治疗模式的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王志超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3年10月正式公布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该条例要求参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资格,主要有两个方面:1大学心理学系或医学院校毕业或具有...  相似文献   

20.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行为编码;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