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朴初居士早就想要编一本科学常识答问的书。但据说他和个别科学家谈起这事时,他们觉得很为难。因为他们认为佛教与科学似乎是对立的。我想这些科学家实在是不大“科学”。(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或许大家看法不尽相同,此处暂存不议。)不少人常把科学与迷信作为一对反义词来说,而又错误地把宗教与迷信当作同义词,殊不知迷信一词本来就出自佛教,它的对面是正信,而正信与迷信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佛教中有正信与迷信之分,科学里也有正信与迷信之别。而正信的佛教与正信的科学是完全可以沟通的。在叶至善先生的帮助下,我们编了一本《科…  相似文献   

2.
坦率的讲,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教育工作的共产党员,我对于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区别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一切从想当然出发.鬼神之说自然不相信,但对一些诸如特异功能之类则并没有完全排斥.我想,和我有着同样思想的人并不少见,同事中赶在羊年之前生孩子的不在少数.刚接触<科学与无神论>杂志,我颇有些不以为然:科学与迷信,明摆着的事,有必要专门出一本杂志吗?看了几篇文章后,受到很大的震动."科学要尊重实践"、"科学是能够实践的"……这些并不陌生的话现在听来却如醍醐灌顶,原来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就在这里.带着浓厚的兴趣,我趁兴翻阅了一些相关的文章,终于对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区别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法轮功”一类的伪气功、真迷信的骗术的大曝光,全社会重新兴起了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新风,许多科学家纷纷出来,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也有不少报纸设立了用科学战胜迷信的专栏,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重新树立科学的权威的意义,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人们在宣扬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权威之时,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科学是万能的,有了科学之猫,迷信之鼠就会狼狈遁逃,从对神灵的迷信又容易走向对科学的迷信。单靠科学真能完全破除迷信吗?一般认为,科学是与理性和知识相联系的,而迷信是愚昧和无知的儿子,人类的发展是从无…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究竞应该研究什么?在《科学哲学》创刊60周年之际,这一问题的答案仍不十分清楚。从前,科学哲学似乎主要研究科学理论的迷惑和不完美之处,很少涉及管理领域。但管理是人类至关重要的活动,如果管理不当,那么就会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灾难。特别是,非常需要反思如何管理科学,因为科学家认为自己是“真理制造者”。因此,希望科学哲学致力于探索现代科学中的真正疑惑之处,研究如何管理自由科学以使得把合理的伦理论证转变为伦理行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首先是伪科学方面把现代社会对科学的信任说成是“迷信科学”。近来,也有一些朋友把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和迷信鬼神等量齐观,认为二者在心态上没有什么差别。他们认为,迷信,就是“入迷(执着)的相信”。这不仅不合迷信这个概念的本义,也不合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6.
对迷信与理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轮功“被取缔后,迷信问题越发引人反思。尽管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但科学与迷信、理性与迷信的对话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目前,有一种说法更令人深思,即“对科学的盲目笃信也是一种迷信“。它似乎要把人们从盲目崇拜科学的迷梦中惊醒,比科学家更为理智地看待科学。对这一说法,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它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些说法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把迷信看成是一种思维倾  相似文献   

7.
本期发表的《警惕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巫术化》一文,是本刊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组织的关于“熊良山现象”讨论的记录。熊良山现象的本质,是以非科学的随意手段,达到宣扬巫术迷信的目的。和风行中国二十多年、于不久前才刚刚消退的特异功能热,只是借助的对象不同而已。特异功能热主要是借助自然科学,熊良山现象则主要是借助传统文化。巫术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最低级的有神论形态。其特点是相信有一种可以供人支配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并要靠这种力量改变自然界和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不存在的,巫术的遭到摈弃也是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误认为作为科学常用的数学逻辑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作者通过列举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足,指出它们的错误,提出科学发现的真正方法应该是怀疑论和逆推论。认为科学家要像一位神秘的侦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进行质疑和反思;持有怀疑态度的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不应该迷信任何人,而应该大胆怀疑,敢于创新。他还从科学史角度列举了很多科学发现的事例,无不说明批判性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科学家并不是坐在实验室里对乌鸦的颜色、太阳明天升起、每天都将喂养火鸡等进行归纳概括。——伯顿·S·格特…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科学家的迷信 迷信是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在这种力量面前,表现为短缺或失去理性思维能力的迷执,所以显得异常愚昧。这种情况在科学家中相对不多,但绝对数也不小,有些还是在科技史上的顶尖人物。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仅列举英国的科学家就有我们熟知的弗兰西斯·培根和伊萨克·牛顿,以及与恩格斯同时代、与达尔文齐名的生物学家阿尔弗勒德·拉塞尔·华莱士,以发现化学元素铊和发明克鲁克斯辐射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此外,德国有天体物理学家策尔纳,奥地利医生和解剖学家加尔等。其实,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在我们国家也不乏其人。 总起来说,近现代科学家的迷信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对当前的超人崇拜,胜过对传统的上帝崇拜;第二,对现实人的超能力的信仰,胜过对上帝万能的信仰。所谓“超人”,这里指具有“超能力”的人;所谓“超能力”,有的叫做超心理学、心灵学、灵学、唯灵论,即通灵术,在当今的我国,则名之为“特异功能”,指谓的主要是两类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今天,科学和科学家的地位正受人注目:我们在这里或那里听说科学“实现着”形而上学,科学从它与传统的灵性和智慧的对话中捞取好处,甚至非理性有时部分地支配科学的发现。因此证明实证主义“纯化”科学的计划遭到了失败。况且,复杂性论题的含义不再破坏事实:例如,理性的线性发展事实或预见性和决定论之间无断裂联系的事实。这种情况导致我们向你们这些科学家请教,以求回答以下问题:科学正致力于重新开始形而上学并促进、恢复灵性吗?科学家是那样热衷于探寻一种“新结合”的条件,即赞同多种合理性,赞美非理性,探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和谐吗? J.-M.拜斯尼尔,D.布尔格  相似文献   

11.
科学无神论不是反宗教的,而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科学无神论不但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石和起点,与科学社会主义有血肉联系。它服从和服务于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整体任务,着重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让社会摆脱愚昧迷信的负担,家家过上健康和谐幸福的生活,每个人得到独立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无神论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思想,主要要依靠中小学的学校教育.原因是这个年龄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是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和渠道,因此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这个阶段思想观念的形成将起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学生年龄特点看,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养成科学观念,形成科学素质的基础阶段,是否能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信念,对他一生发展都将有重要影响;其三,科学与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仅是一种思想主张,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问题.我国由于长期存在封建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新形态的迷信,如伪科学时有泛起.中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危害,学校必须承担起责任,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和无神论的教育,提高科学“免疫力“,从小筑起尊重科学、捍卫科学的大堤.其四,面对邪教“法轮功“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学校应该带头发挥宣传科学、宣传无神论,批判伪科学的重要阵地作用.要加大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和无神论教育的力度,努力创造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以前就有过一场争论,是关于"耳朵认字"的问题.当时一批科学家起来揭露它的虚伪性,但也有一批科学家却出来支持它,认为这是人体的特异功能.九十年代初,这种伪科学越演越烈,越说越神奇.这两年似乎不大听说了.但另一种歪门邪说却又泛滥起来,这就是法轮功.当然法轮功已成为残害人民、残害社会的邪教组织,与一般相信特异功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究其思想基础却同出一源,即迷信二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当科学的结论与我们赖以维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世界的观念相冲突时,百姓将遭殃"这一观点,阐述了在美国的科学与反科学的冲突。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得出人们总会陷入简单的将因果关系判断为时序关系误区的结论。又通过描述政府操纵数据而胁迫科学家妥协的行为,来支持其论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都不是信仰的对象。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相信"是否需要证明。科学的发展必须靠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足够的怀疑。科研经费运作的性质是捐助而不是交易。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某个科学家也不会认为他提出的新观点不需要验证。如果有人坚持以错误的知识为基础去生产知识,那不仅他生产出来的知识不科学,这种活动也不科学。人们接受某个理论为科学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这个接受能够持续下去只能靠该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就是随时吸收正确知识、淘汰错误知识的知识体系,就是寻找正确知识、证明已有知识正确性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思潮     
科学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在一个学科、一个领域发展的早期,科学家思想的自由度较大,杂乱取向,各有各的思想轨道。这是科学思想的无序状态。科学的发展本身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它的理论思想会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无结构变为有结构。某一个或某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率先成熟,相当成功地解释了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使一批科学家成为这种思想的追随者,使一批科学朝着相同的方向、沿着相同的思维轨道前进。这时在杂乱取向的状态中,出现了一个或若干个优势取向。许多科学家的点滴思想逐渐兼并、综合、去异存  相似文献   

17.
信一:说明书中夹带的迷信宣传品   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   我是国家机关一名退休职工,前不久在本市一家挺信得过的药店买了一盒&;#215;&;#215;宝(按:妇科保健药品).心想,就凭这家药店的名声,相信不会出什么问题.打开药盒,和说明书放在一起的,是一张宣传品.那宣传品上,印的是十二生肖和人的性格、婚姻、工作以及命运的关系.谁都知道,这已经是上千年以前的迷信了,这些年又有所抬头,但却想不到它会被夹在药品中推销.生肖只有十二个,中国人却有十几亿,差不多一个生肖都有一亿人,难道他们的性格、命运都一样吗?我不知这家药厂是怎么想的,这样做对他们药品的销售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8.
陈逸鲁 《天风》2012,(6):65
常有人问: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吗?这问题很有趣,但问者大多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科学"这词常被人挂在嘴边,其词义已被人弄得模糊不清。科学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知识"或"认知"的意思,即对已知的、过去的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见,它是有限的,而非全能。世界之大并不可以用"科学"一词来概括,超越科学范畴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多得是。人类虽然需要科学知识,但科学并不能满足人类整体的需要。没有科学,人类仍可生活,但是,假若一旦人类只有科学而没有别的,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所以,人不可迷信科学。  相似文献   

19.
秉志虽然是一位科学家,但是他对科学论也比较关注。秉志对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功能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发表了诸多论著。  相似文献   

20.
迷信心理:科学文明的天敌侯杰世人皆知迷信是科学文明的天敌,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迷信终究有一天会被逐出历史的大舞台。然而令人深感痛心与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的迷信在城市、乡村的许多地方,在工人、农民、企业家、知识分子等众多人群中又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