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所评述的《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超自然现象声称的科学调查"部分文章观点,阐述了超自然声称的基本概念及其近期流行状况,针对"后世""濒死体验""祈祷效果""都灵裹尸布""灵魂存在"等声称所进行的科学性调查,揭露了这些所谓的"超自然"声称,都是禁不起真正的科学质疑与检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世界上各种超常声称的流行情况及原因,以及CSICOP组织与《怀疑的探索者》杂志对此所进行的调查工作。并以罗斯威尔的飞碟事件和在中国进行特异功能调查事件为例,阐明超常声称的真相和调查工作方法。得出需要帮助公众对伪科学和超常声称的辨别以及对真科学产生兴趣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应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邀请,国际探索中心(CenterforInquiry,CFI)代表团一行8人(含3位陪同)于2005年4月15日至29日来华进行友好访问和开展学术交流。代表团成员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涉及的学科有物理学、心理学、无神论、科技哲学等,代表团成员长期在欧美的大学、社区进行科学理性、科学伦理的普及教育,在媒体上大力提倡科学与无神论,并对一些声称的超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的调查,对一些打着科学旗号进行欺骗和非法牟利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自精神病学纳入医学的范畴之后,精神疾病的诊断因为其所声称的科学手段而被认为是科学的判断.20世纪中叶开始的反精神病学运动全面否定其科学性,认为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单纯的伦理价值判断.两种观点都显得过于极端.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精神疾病的诊断是科学判断基础上的伦理判断.其中科学的判断不是决定性的,而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是伦理的判断,只是这种伦理判断必须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而已.  相似文献   

5.
当代怀疑论运动(包括CSICOP组织)历来关注的焦点在于超常现象的声称上,并对此类现象的解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怀疑论者同样需要应用怀疑的探索对宗教的声称———我称之为超自然声称———进行检验。在最近的几年里,我们已经从自然的观点解释了有关当前流行的不可思议现象的报告。我认为,怀疑的探索者们还需要对宗教的历史性声称再次进行检验。当然有人对于宗教声称进行科学检验的想法提出了道德上的异议,但是这种异议不应该妨碍对它们(宗教声称)的详查。况且,科学经常能够提供自然的道德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这样的意见.探索中心——支持CSICOP组织(对超常声称进行科学调查委员会)出版《怀疑的探索者》和CSH组织(世俗人文主义委员会)出版的《自由探索》,2001年11月决定在乔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召开一个特别会议,题目叫做“科学与宗教:它们能调和吗?”探索中心要在人类兴趣所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18日,对那些声称有特异功能的 “通灵人“及呵护者来说,无疑是尴尬的一天。那一天,美国知名魔术师兰迪同中国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联手向社会宣布:以110万美元和1000万人民币高额悬赏“通灵人“。人称“神奇的兰迪“的詹姆斯·兰迪是美国的魔术师,以揭露以色列“通灵人“尤里·盖勒而著称于世。他创办了“对声称超自然现象的科学调查委员会“,组织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对所谓的超自  相似文献   

8.
2006年“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简称CSICOP)”正式更名为“怀疑探索委员会(简称CSI)”。本文简要介绍CSICOP组织,揭示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合作的危险探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与科学正在联手探寻自然界的真相吗?事实并非如此。当今有神学界的基金会支持这样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很难称得上客观公允。此外,“宗教教义”(Religio)这一古老词汇也常被今人误读。本文通过考察概念的流变发现,区分科学与宗教是探究真理的两个不同途径的努力,其本质仍是中世纪宗教概念的延续与复兴。中世纪发展起来的宗教概念是将超自然和科学相融合,来阐明世界和人类的种种论述。如果放弃使用“宗教”这个术语,取而代之以“超自然主义”的说法,也许就能澄清目前的争议。  相似文献   

10.
神化和崇拜文字,进而神化和崇拜由文字所书写的经典,赋予其超自然的神力,是人类原始信仰的衍生物。自20世纪末以来"国学热"兴起,鱼龙混杂的现状中,一些人乞灵于古人对文字和经典的崇拜情结,将之改头换面,利用了大众一般习以为常认为"读书总是好事"的惯性思维,鼓吹仪式化的"读经""阅藏"作为敛财之道。这类现象,与以"气功""瑜伽"或"养生"为掩护的种种当代常见新兴宗教组织,在本质上几乎是一致的,可视为一种为新形态的神秘主义,其对青少年教育乃至社会文化的危害性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无神论》2021,(1):33-38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绕"宗教是否违背科学精神""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发展"和"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进步"三个主题展开激烈争论。论战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强化了"科学"在中国的地位,其影响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12.
《科学无神论原理》(草稿)是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李申教授的新作。该著分"导论"、"正编"和"附录"三个部分,依次阐述了"科学无神论"的"概念与宗旨"、"关于神祗不存在的证明"和"主要宗教神学知识及批判"。作者指出:"无神论否定的,仅仅是有神论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否定神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宣传科学无神论,遵循着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不在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第二,不向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人宣传无神论。"接着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历代人类创造"神"的过程,指出"神的形态可以变化,但神祗的超自然能力,则一如既往,区别仅仅在于超自然能力的大小。"既然神的形态在发展中,那么后出的一定是对先在者的否定或扬弃。以此为前提,作者把以前无神论者的所有证明,也把有神论者关于所谓神祗的说明,依历史顺序逻辑地联结起来,竟然使一大批著名有神论者成了著名无神论者马克思等人证明神祗不存在的忠实伙伴。由此出发,作者对事神行为做了分析和批评,同时纯粹从负面介绍了主要宗教神学知识并对它们做了点到为止的简单批判。针对宗教有神论这些年来在我国境内大发展的现实和全国人民所面临的防治邪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和蔓延的历史任务,作者专门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显示了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对立论”认为宗教永远是科学的敌人。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1)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2)宗教的认识方法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而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3)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4)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有人认为,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宗教与科学的对立表现在:(1)科学主张认识的相对性,宣称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只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的相对的知识,反对认识的穷尽性;宗教主张认识的绝对性,认为宗教的教义与教条是神的启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2)科学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凡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任何理论、学说、信念都必须进行改进或否  相似文献   

14.
后世存在有证据吗?我们能否与亡者进行沟通?他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一定的形式呢?是“脱离肉体的灵魂”或是“无实体的精神”?这是个古老的问题,它事关信仰永生和强烈的对不朽的渴望。科学能否调查和揭示那些基于有神论信仰者利益的声明吗?回答是肯定的。科学在尽其所能来回应这些声称时要面对不仅仅是宗教学家们所倡导的灵魂不朽和天堂许诺等内容对人们的深刻影响,还要迎接来自媒体和公众的艰巨的挑战,媒体不断追求轰动效应,庞大的公众群体迷恋于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说起宗教与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两幅画面,一是挺立在“宗教裁判所”火焰中的布鲁诺,二是爱因斯坦对宗教价值的肯定。这两幅并不和谐的画面或许反映了宗教与科学之间两种流传最广的关系,这就是“冲突说”与“互补说”。罗素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最终将战胜宗教。这可能是西方近代无神论者的一般观点。在他们看来,宗教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科学则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的知识体系。宗教与科学是天然的死敌。这一思潮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社会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后世存在有证据吗?我们能否与亡者进行沟通?他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一定的形式呢?是“脱离肉体的灵魂”或是“无实体的精神”?这是个古老的问题。它事关信仰永生和强烈的对不朽的渴望。科学能否调查和揭示那些基于有神论信仰者利益的声明吗?回答是肯定的。科学在尽其所能来回应这些声称时要面对不仅仅是宗教学家们所倡导的灵魂不朽和天堂许诺等内容对人们的深刻影响,还要迎接来自媒体和公众的艰巨的挑战,媒体不断追求轰动效应.庞大的公众群体迷恋于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以及关于人的学说进行批判,着重阐释了作为自然界规律总结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思想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杜林并不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学特质导致其学说处处为"创始者""上帝""终极真理"等留下了余地。从科学无神论的角度对《反杜林论》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唯物辩证法,进而深入透彻地分析当今社会的各种宗教现象。这样才能以无神论的宣传和研究引导大众舆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有些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间,流 传着这样一种看法:似乎科学也是离不开超经验信 仰的。据说科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可以分析出大量 的非实证因素,没有对这些因素的信仰,科学就寸 步难行。显然,这是一种误解。科学是对客观世界 规律性的探索,它的任何认识成果都要经受实践的 检验,这就注定它与非实证的、超经验的因素有本 质的区别。它弘扬的是科学的理念而非超自然的信 仰。上述误解很容易被利用来模糊科学与有神论、 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其危害性是不难看出的。因 此,有必要来澄清相关的一些含糊的、似是而非的 说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文化角度看,高唱科学、宗教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的声称形成了一个巨大合声。这一声称起因于存在着两种领域或是两种权威,而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一些怀疑论者很勉强地公开批评宗教,但很多怀疑论者还是非常担忧这个所谓的“和睦”关系。问题就这样提出来了:什么东西能够扩展应用到宗教声称上面?或是怀疑论应该运用到宗教声称上面吗?关于术语“怀疑论”(shepticism),我指的并不是古典哲学意义上的那种否认可靠知识可能性的那个“怀疑论”;然而,我使用术语“怀疑论”是指“怀疑地探索”(skeptical inquiry)的意义。这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