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狂的底气     
自古少年皆轻狂,林清玄便是一例。 林清玄刚刚八岁的时候,父亲问他长大以后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以后当作家,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会把钱寄给你。这个轻狂的少年,终于惹怒了父亲,父亲也是不假思索地给他狠狠的一巴掌。在他父亲的眼里,  相似文献   

2.
慈父恩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学的时候教过我。所以,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在他教我之前,我的成绩很一般,那时的我特别淘,贪玩,不爱学习。可是等到父亲教我后,我的成绩便直线上蹿,他并没有特别的“关照”我,待我和别的学生一样。因为怕他,所以认真学,凡是他的课,我都不敢有小动作。虽然那时,我不愿意在父亲的班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实在是一件好事。如果父亲能一直教我,我肯定会顺利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3.
慈父恩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小学的时候教过我。所以,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在他教我之前,我的成绩很一般,那时的我特别淘,贪玩,不爱学习。可是等到父亲教我后,我的成绩便直线上蹿,他并没有特别的“关照”我,待我和别的学生一样。因为怕他,所以认真学,凡是他的课,我都不敢有小动作。虽然那时,我不愿意在父亲的班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实在是一件好事。如果父亲能一直教我,我肯定会顺利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农场,主人是位农学博士,农场是他父亲的父亲创办的,他继承了祖父的遗训,一直专心经营着这片只有100公顷的土地,遗训的核心是:实行土地轮作制,不得无度耕种。他父亲临终时把他叫到床前说:土地有它自然的尺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这个尺度,无休止地索取,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照片     
父亲要去麦加圣地朝觐的那天,阳光是格外的灿烂,第一次要走出国门的父亲,头天晚上和母亲缝制了一面小国旗贴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上,在父亲看来,即便是远离祖国,也要和祖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他常念叨:一个不热爱自己国家的穆斯林,即便是完成了朝觐的功课,他也犹如一片脱离了枝条的枯叶。在亲人的期盼和祖国的召唤下,父亲完成了穆斯林心目中最神圣的朝觐功课,经过四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这片养他的热土,在哈密的穆斯林群众自发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父亲道出了他藏在心中数十年的真心话语:做一个中国人真好!父亲没有给我们从麦…  相似文献   

6.
在儿子8岁的时候,当父亲的他给儿子讲起一件家庭往事。 在他也是8岁的时候,有一天晚饭桌上,他讲起课堂上老师问每个人的理想,他不知道。便没有回答,接着他问正在埋头吃饭的父亲:“爸,什么是理想?”  相似文献   

7.
找伯乐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凡高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富翁吗?他的画那么值钱!”“不是,凡高是住连妻子都没有娶上的穷人,他的一生都要靠别人来接济,最后也是自杀而死。”父亲摸了摸儿子的头说道。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他笨得出了名。 升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怕他跟不上,征求父亲的意见。他的父亲想也没想,说,没事,升吧,这孩子能跟得上的。  相似文献   

9.
周礼 《思维与智慧》2014,(12):35-35
那年秋天,我应聘失败,情绪十分低落,自卑迷蒙了我的双眼,总觉得自己很无能。父亲见状,本想安慰我几句,但他又不知道说什么。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泥土打交道。并且父亲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很多时候,他鼓励我的方法就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伊尔·布拉格——美国史上首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这个普利策奖,十分了得,可比为新闻界的奥斯卡奖。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一位黑人记者能获此殊荣,殊属不易。 但在童年时代,伊尔·布拉格曾是很自卑的,因为他是穷水手的儿子,他总认为象他这样出身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造就的。但他的水手父亲很有见地,领着伊尔·布拉格参观了两个名人故居,树立了他的信心和抱负。其一是大画家凡高的故居。在那里,他惊讶地看到了凡高的小木床和裂口的旧皮鞋,于是问父亲:“这个大画家不是一个百万富翁吗?”父亲答道:“不,凡高一生潦…  相似文献   

11.
17岁那年,他对父亲说,我要把晋江的鞋子卖到北京去。父亲听后,摸摸他的额头晚,孩子,你没发烧吧?  相似文献   

12.
那不是他的错,但他却不能原谅自己我13岁那年夏季,父亲出了车祸。尽管他没有受伤,但那场事故也差点把他毁了。父亲是我眼里的英雄,个子高大,皮肤黝黑,非常英俊。笑或唱歌的时候就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他喜欢唱马里奥兰赞的歌。他清亮的男高音常回荡在家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2009,(2):46-46
保禄,罗马名,即“微小”之意,又名扫禄,即撤乌尔,他父亲为纪念他是出自雅本明派的撒乌尔君王而取名。他是罗马公民,生长于塔尔索城的犹太人,生下八天就受了割损礼,受他父亲以梅瑟的法律和祖先的遗训教导,有相当的希腊文化基础,家中经济基础较好,他也会编制帐幔,也曾到耶路撒冷一位大司祭那里研读圣经,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位置     
我父亲是个船工,每天摇着橹,驾船从南岸到北岸,再从北岸到南岸,每天都在一条宽宽的河流上重复着相同的日子,天天、月月、年年。父亲就住在村口的河流岸边、麦秸草、土炊具、小木屋。二十年转瞬即逝。黑黑的肌肤,深深的皱纹,怄倭的身子,船夫生活的过度艰辛和清贫早早地烙上了他的容颜,他才是40出头的人呢!记得父亲用木船把我从村口送到外面的世界时还是个多么挺拔的壮土呵,那时我想,哪天我有钱就好了,我可以让父亲挪挪窝,再也不让他驾船了!事实上,自我踏入社会就一直未曾放弃这种努力。终有一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父亲身…  相似文献   

15.
华夏民族是由许多个部族融合而成的.不同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造就了各个部族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齐秦先后发展成为东西方大国,其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某些代表性.研究一下齐秦族的心理特征,对于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求齐衰秦强的原因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时候,他失业了,但他一直瞒着母亲。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含牛茹苦把他拉扯大,他的优秀一直是母亲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爱的怯懦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  相似文献   

18.
他是众人眼中的浪荡子弟,他是父亲眼中的“败家子”。他不喜欢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酷刑,在学校他常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逃出去,然后和别人一起要么飙车,要么就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后来,他更是瞒着父亲拒绝了联考,结果父亲被他气得进了精神病院,父亲出院后,对他更是大大失望,  相似文献   

19.
人生必需品     
暑假里,儿子要求父亲带他去山里野营。父亲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位朋友的故事。 他曾经刻骨铭心地恨过一个人。那时他12岁,父亲去世已经两年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