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企瑞 《天风》2015,(4):37
救我们脱离罪恶、出死入生的主耶稣基督,你藉着十字架,已经在我们中间行了奇妙的救恩,让我们与你同死同复活,得着新生命、新盼望。主啊,因你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你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你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全然献上自己为赎罪祭。当我们思想你为我们受难牺牲时,我们不禁自问:我们当为主做什  相似文献   

2.
李鸣 《天风》2005,(9):28-29
有位姊妹因车祸受伤,有人去探访她时说她最近一定犯了罪,硬要她认罪悔改,否则伤就好不了。受难节前夕,教会为纪念耶稣受难,决定在受难节晚上举行烛光礼拜,于是一些弟兄姊妹的心里认为,凡蜡烛都是用来做迷信的。每年圣诞节,当教会在热热闹闹地庆祝圣诞的时候,总有一些弟兄姊妹,会反对大家很喜欢的圣诞老人——  相似文献   

3.
王伟 《天风》2007,(20):20-21
安息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受难周的安息日更加特别。在受难周里来思想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安息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日子,第二天人类将要跨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当主耶稣被捉拿、受审、被钉、受死的时候,人们却要为着遵守摩西律法去守安  相似文献   

4.
受难·复活     
蒿志强 《天风》2009,(4):37-39
<正>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降生、受难与复活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一生的缩影,更是基督徒信仰不变的主题。在此基督受难与复活的节日中,让我们一起来到各各他,默想他的大爱,追随他的脚踪。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9,(2):7-8
一、耶稣受难事迹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痛苦,谁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谈及受苦的意义,我们自会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稣,纵然我们区区的小痛苦,断无法和他的苦难圣死相提并论,但是无可否认的,这是他受苦受难的活见证,也给我们阐述了痛苦的意义,使我们看到十字架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常慧鹏 《天风》2004,(4):41-41
当受难周的第二日,主进入圣殿,晚上却离城而去,住在伯大尼,一个小小的村落里……  相似文献   

7.
姚红岭 《天风》2007,(18):10-12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马利亚)所作的以为记念。在福音书中,从没有一个人像马利亚这样得到过耶稣如此赞赏。那是受难周的前两天,也就是受难节的前六日(约12:1),耶稣来到伯大尼——这个在耶路撒冷东边仅2.5公里的小村庄。耶稣在世  相似文献   

8.
陈小鲁 《天风》2003,(10):50-51
·八世纪时受难曲由一位祭司用拉丁文朗诵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受难的故事,被引用的耶稣的话语则用圣咏歌调唱出。 ·教教会礼仪中以应答式受难曲为主的状况一直延续到十七世纪,但各地新教会里也演唱通谱式受难曲。  相似文献   

9.
韦长安 《天风》2017,(4):52-54
第一天(荣耀日):“呼叫的石头” “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参路19:38) 当主耶稣骑驴荣入圣城、开始受难之旅的时候,他的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神”(参路19:37).法利赛人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耶稣回答说:“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参路19:40) 虽然受难周让我们感到忧伤,但第一天却是如此喜乐,不仅众门徒高声赞美,前行后随的众人也都欢乐颂扬,甚至连小孩子也都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  相似文献   

10.
读经:可11:1—9;约12:13 当主耶稣在他受难那一周,七日的第一日,也就是受难前五天的事——耶稣骑驴荣进耶路撒冷。很多传道人都很喜欢以这一天主所说所做的和众人为主而做的事,作为内容讲道。因它不但有主耶稣以谦卑和平的君王身份,荣进耶路撒冷的重要事迹;更有那众人欢呼雀跃,称颂赞美地迎接受膏者的欢快  相似文献   

11.
《天风》1998,(6)
为纪念耶稣基督复活,4月5日—12日,乌鲁木齐市明德路教堂及九家湾、棉花街、八钢、西站等各聚会点先后举行了隆重聚会。通过“主耶稣受难周崇拜会”、“受难周  相似文献   

12.
礼拜     
周志治 《天风》2002,(12):19
什么叫“礼拜”?《辞海》是这样讲论教会的礼拜的,“耶稣基督受难后,在星期日复活,故以该日为礼拜日。多在礼拜堂举行。由牧师主礼。内容包括祈祷、唱诗、读经、讲道等。星期天也称礼拜日,或主日。《辞海》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耶稣基督受难后,在星期日复活,故以该日为礼拜日。“诚然,以星期日为礼拜日,是与主耶稣的复活有极大的关系。圣经说,耶和华上帝用六日造天地万物,第七日歇了他的工。又经过了几千年,神藉这先知摩西向以色列民颁布了十条诫命。这十条诫命中有九条是命令,唯独第四条乃是叫人“纪念”安息日。怎样纪念呢?“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  相似文献   

13.
谢劲松 《天风》2003,(4):25-25
耶稣被钉十字架是他受难的最高峰。他被钉死,他没有怨恨,因为这是他早就知道的,他是实现父神的计划。这计划就是以他的死、以他的受难来实现人与神的和解。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圣教会的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地来做好我们的教务工作。目前,各地教友,特别是新领洗的青年教友,没有很好地接受过系统的信德道理的教育,有的连基本信德都不清楚,至于如何宣扬基督福音,传扬圣教会那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对教友进行信德道理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迫切。我们知道,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标志。同时也是我们圣教会的标志,它亦成了我们教友生活的中心和万世受人钦敬的圣物。当我们拉开人生序幕的第七天,由父、  相似文献   

15.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4):36-38
“将来必带着荣耀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永无穷尽”《尼西亚信经》的内容,不仅谈论耶稣基督的“过去”(“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我们的拯救,从天降临,由圣灵并由童贞女马利亚,取了肉身,并成为人;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十字架;受难,埋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如《创造亚当》、《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基督降生》、《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哀悼基督》、《基督复活》、《耶稣赦免罪妇》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的4月19日是普世教会纪念耶稣基督受难的日子,这一日被称为受难日或耶稣受难节。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教会、信徒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耶稣的受难,体验耶稣基督为救赎世人所经历的痛苦。例如在有些地区,信徒通过背十字架的方式亲身体会耶稣所受的十字架之苦;有的教会或基督教团体,以走苦路的方式,尝试还原耶稣走向各各他的十四站,以此来默想耶稣所走的十字  相似文献   

18.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传统分析与葛梯尔问题当我们说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我知道我的车在停车场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类似这样的疑问构成了西方知识论话题的起源。若比较正式地表达这类疑问,大概是这样:当  相似文献   

19.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面对这巨大的考验,我们都当尽微薄之力,伸爱心之手,众志成城,共抗灾难;面对诸多逝去的生命和饱受创伤的生灵,我们无法克制内心的痛苦和悲情,愿主慈悯所有正在受难的生灵,此刻,让我们一起满怀敬畏之心向伟大的真主虔诚地祈祷:  相似文献   

2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6,(16):30-31
上一期文章探讨了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种种历史因素,指出这次事件是很多不同的人的罪恶汇合和交错而成的结果,今期我们继续探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信仰意义。从十字架认识上帝我们的焦点是“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十字架;受难,埋葬”这段话,但了解这话不能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