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诸葛殷同同志《形式逻辑教材中的主要缺点》一文(见《现代哲学》1992年第4期,以下简称诸葛文),觉得其中有关充足理由律的论述多有不当之处,现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诸葛文说:“说论证必须有充足理由,这不能说错,但怎样才是具备了充足理由?没有人能独立于其它逻辑知识能说出个道道来。”什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一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广州组织召开了“91年中国站MMPI—2国际研讨会”。美国著名的MMPI研究专家、新版MMPI—2主要修订者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J.Butcher受邀在会议上作了主要发言,他对我国在过去十年中对MMPI研究工作表示了赞赏,并对即将开始的MMPI—2的修订及研究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会议还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高级讲师张妙清博士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C.wiHiams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MMPI—2在中国224名男女大学生中进行了初步试用。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大学生在大多数临床和效度量表上的原始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因素结构与美国Butcher等人的结果基本一致。MMPI—2的重测相关也都达到.01的显著水平。这说明经过必要的修订,MMPI—2在我国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有理由的真信念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根据一种传统的观点,知识可以定义如下:S知道 P=DfO;S 相信 P;S 有理由相信 P。在这个定义中,如果我们象许多人那样,认为“S有理由相信 P”与“对于 S 来说 P 是显然的”的意义相同,这个定义就是不合适的。因为 E.L.盖梯尔已经证明:除非我们愿意是怀疑论者,否则我们必  相似文献   

5.
试论解决充足理由律问题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足理由律的主要问题在于它能否普遍适用于各类思维形式,尤其是它在推理过程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如果认为一个推理的前提不真实,这个推理就违反了充足理由律,那末这就等于说充足理由律可以满足前提真实的要求,结果充足理由律就代替了各门具体科学;如果认为一个推理的前提不真实,仍然符合充足理由律,那末充足理由律关于“理由必须真实”的要求还有什么实际意义,不是成为虚设了吗?可见,这两种回答都有问题。所以我认为,充足理由律能否用于推理过程,如何用于推理过程,这是充足理由律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 人们常常把充足理由律的发现归功于莱布尼兹,说他提出了充足理由律,给形式逻辑的三个规律作了补充。其实,这是不合乎事实的。不错,“充足理由”这个词是莱布尼兹提出的,但莱布尼兹提出充足理由的原则不论从其本意或事实上来说都不是作为逻辑规  相似文献   

7.
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自从1980年引进我国以来,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是精神科临床,有关它在精神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报告为数不少,但对其价值与作用仍然评价不一。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有文献报告MMPI 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0%,有些则仅为1/3。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的MMPI 究竟有哪些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它们用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效度如何?人们的意见也远未统一。此外,以往的某些研究对入组病人未控制病程、治疗影响等因素,有的在报告诊断符合率时术指明所采用的MMPI 标准,从而使结果难以比较和印证。这些情况都说明,MMPI 在精神疾  相似文献   

8.
当代知识论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知识是实践推理的认知规范。实践推理的前提可以被看作行动的理由,于是霍索恩和斯坦利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知识规范RKP:在行动者S的选择是P-依赖的条件下,S把命题p作为其行动的理由是合适的,当且仅当S知道p。这个规范面临着信念反驳、语境反驳和非认知反驳,反驳者们甚至给出了各种替代性规范。为了弥补RKP的缺陷,我们给出了一个新的知识规范KNR,它更能体现行动理由在认知上的约束。KNR不是行动本身的规范,也不是行动理由的构成性规范,只有在实践推理的前提和行动理由等价的意义上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S.R.Hathaway)和麦金力(J.C.Mckinley)于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一笔式人格测验。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认真阅读了林铭钧等同志的文章《充足理由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下简称“林文”)和李先焜同志的文章《充足理由律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简称“李文”。上述两文均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3期),本文是我们对这两篇文章的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世界范围中,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测验是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据国外统计,世界上关于MMPI 的专著和文献早已远远超过8000册(篇);使用这个量表的国家超过65个,翻译成外国文字的语种超过115个。在宋维真的主持下,我国于1980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谈判,并签定协议,于2001年底正式取得MMPI―2以及 MMPI量表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出版、发行的代理权。并成功地修订了MMPI―2。MMPI―2较第一版 MMPI有较大幅度修改,更符合当代人的心理特征。我们在此郑重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出售、推广以上两项量表,否则即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我们将保留对其进行法律追究的权利。 心理所准备今年第二季度在北京开办为期3天的MMPI―2培训班。 报名联系地址: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  相似文献   

13.
“葛梯尔问题”与知识的条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柏拉图开始 ,包括康德在内的西方传统知识论对“知识”的界定是 :知识是合理的(justified)真信念 (belief)。也就是说 ,任何命题知识都包含三个要素 :(1) P是真的 ,(2 )S相信 P,(3) S的信念 P是合理的 (justified)。因此 ,在传统的知识论看来 ,当且仅当以上三个条件都得到满足时 ,我们才能说“S认识 (know) P”。这就是所谓的“命题知识的三元标准定义”。但 ,自从葛梯尔 (E.L .Gettier)于 196 3年在《分析》杂志上发表了“合理的真信念是不是知识”一文以来 ,这一有关知识的传统看法却“被粉碎了”〔1〕。针对上述的知识三元定义 ,他…  相似文献   

14.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我们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MMPI在北京地区两大精神病院和部分正常人中进行的研究,证明了MMPI在精神科临床和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正常人中具有十分近似的因子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得到的因子结构与美国等国家报道的因子结构十分近似,提示MMPI可以对不同文化的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具有的一些共同的人格维度进行有效的测量。最后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六个人格因子量表,方便了MMPI的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5.
探讨邪教痴迷者人格倾向、心理特质、痴迷人格的心理模式,为反邪教工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心理控制源量表(IPC)进行测查,将痴迷者与国内常模、吸毒者、精神病者进行比较对照性研究.结果:MMPI十个临床量表显示,男性痴迷者有九项结果高于常模分值;痴迷者与吸毒者在谎分和癔症均值上呈现强相似性;痴迷者与精神病者在支配性、偏见性、压抑性、轻躁狂、精神病态、控制项目的均值上呈现强相似性;男性痴迷者MMPI中病态人格与C分量表分值呈正相关.以上研究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邪教痴迷者存在病态人格倾向和外控型心理模式.教育策略宜采取理性认知教育、正确人格行为强化和人本关怀,促其人格完善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的题目想谈罗素,他运用了同样的策略,尽管这一题目没有什么价值。意义和真理是数学哲学中最引人注意和争论最多的两个问题。这篇论文是简略的,希望引起兴趣并加以探讨,但不作详尽的研究。在过去10年中,可以说数学中的意义和真理问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10年前,R.赫什(Hersh)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皮亚杰、M.波拉尼(Polanyi)、波普尔的重要而古老的思想来源,提出了数学哲学彼时以后应做的工作,并令人信服地提出了有关的理由。赫什提到的大部分情况已经发生;我将在下面考察这些情况以及古老的思想来源。仍然相关的是我不进一步提及赫什已经指出过的理由。数学界对有关数学观点的内在矛盾性在哲学上确立下来。这导致了无法讨论诸如什么是令人感兴趣的和为什么令人感兴趣等问题。与在其他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行动既有其理由(reason),又关乎原因(cause)。从具体的机制看,行动的理由与行动的原因所涉及的,是行动的根据与行动的动因。理由为行动提供了根据,也使对行动的理解成为可能。在现实的形态上,理由表现为一种系统,并关联着内在与外在、现实与可能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去年秋冬之间,S市木材厂(甲方)供销员,到N市森林开发公司(乙方)联系购买纤维板原料紫的业务。按以往双方订的合同规定,这类原料柴在N市验收,每吨单价50元。这次甲方要求货到S市后。在厂里过磅验收,情愿每吨付给一定比例的损耗。经过双方协议商量,在合同中规定了一条:“确定在S市木材厂厂内验收过磅,除按验收数每吨付给50元外,再付给N市森林开发公司30%的损耗”。后来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对如何计算这30%的损耗,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甲方的看法是:柴价每吨50元,加损耗30%,应为66元,即50元+15元(50×30%)=65元。乙方的看法是:柴价每吨50元,加损耗30%,应为71元。理由是:柴价本来50元一吨,损耗30%后,一吨(1000公斤)变成700公斤了,每公斤的单价变成0.071元(50÷700≈0.071),因此一吨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个S不是(是)P”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但在逻辑中却存在着是直言命题还是负命题的分歧。究竟孰正孰误?“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命题总是以语句来表达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联系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来作一番分析。认为是负命题的同志理由是,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一个S不是(是)P”即“并非有S不是  相似文献   

20.
“是”的逻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来说,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把句子首先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所谓简单句,指具有“S是P”这样结构的句子,譬如“这是一本书”,“玖瑰花是红色的”,“鲁迅是周海婴的父亲”,“人是动物”。在印欧语系拼音文字中尤其是这样。从语法的角度,可以说“S是P”是一个主—系—表结构,“S”是主语,“是”是系动词,“P”是表语,“是”把S和P联系起来;也可以说,“S”是主语,“是P”是谓语,其中“是”是助动词,和P联系在一起表述S。从逻辑的角度,可以说“S是P”是一个原子命题形式,“S”是主项,“是”是联项,“P”是谓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