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法云和安生创建了五台山真容院瑞相堂,并仿照降落在菩萨顶化文殊台上的文殊骑金色狮子圣像,塑造了文殊骑狮像,故名真容菩萨像,置像殿堂称为瑞相堂,瑞相堂所在寺院名为真容院.所以,唐代真容院就成了五台山最早的文殊祖庭.  相似文献   

2.
菩萨顶真容院碑文玄烨碧落千寻,浮法云於五髻。绀宫百叠,涌慧日於一螺。摩滕天眼之所凭,阿育神光之所摄。譬诸木金水火,行配土而居中。岱霍华恒,岳得嵩而峻极。洵祗林之胜概,梵界之伟观矣。兹菩萨顶寺者,区包灵迹,阁贮真容。默赞化机,初布贞观墨诏。显资治理,载...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是五台山僧官制度的确立时期,华严寺智頵担任十寺都检校是五台山僧官之始。五代时五台山僧官称十寺都监,北宋称十寺僧正,金代称十寺都提点,元代称都僧录,自成系统,各具时代特色。在元成宗大德年间,还以五台山为中心成立了一个跨行政区域的"五台等处释教都总摄所",是已知白云总摄所、江淮(浙)诸路总摄(统)所、隆兴等处释教总统所、陇西四川总摄所、宁夏甘肃释教都总统所之外的又一个地方性僧官机构,其宗教史学价值极为重要。这种变化不仅是各个时代僧官制度的不同所致,也是封建王朝为确立自身正统性的必然要求。五代以后五台山僧官多出自真容院系统,对扩大其影响力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明初真容院从显通寺分离出来奠定了基础。宋代除了僧官系统之外,五台山还有一个常设的行政管理机构"五台山寺务司"。佛教事务管理的双轨制是五台山宗教管理制度的一大显著特点,这一行之有效的宗教治理模式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4.
老藏丹巴,山东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原为北京崇国寺喇嘛,顺治十七年(1660),奉世祖章皇帝之命,与其师爷阿王老藏和其师父老藏丹贝至五台山菩萨顶,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他在山30余年,首先是协助师爷、师父修葺了菩萨顶的全部殿堂楼阁。据其《重修真容院碑记》载,前自山门,中经过楼,迄于后院,增补缔缀,殿堂悉换琉璃黄瓦,遂使菩萨顶成了一座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梵宇琳宫、皇家道场,居于了五台山所有寺庙的首位。据菩萨顶老喇嘛回忆说,经其修葺后,菩萨顶有殿堂院、禅房院、方丈院、客堂院、兴贡院、小厨房院、茶房院、李子树院、买卖院、新房院…  相似文献   

5.
五台县城东北约5公里处,有一道山岭,名阁道岭,是五台山南路的第二道门。  相似文献   

6.
一、飞雪迎春 毛主席路居馆在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经过山西,奔赴河北西柏坡途中,于4月9日路居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方丈院一进三院,毛主席住里院北屋东阁,周恩来同志住同院东屋北阁,任弼时同志住同院西屋北阁。4月10日上午,参观五台山中心区的寺庙。下午,毛主席一行绕石咀镇,登长城岭,下龙泉关,经陈南庄,前往西柏坡。  相似文献   

7.
灵鹫峰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弘历六度重兹到五台,默符天地数中该。《汉书云》,五六者,天地之中合。予凡六度来五台,其数适相符协云。不期再至却常住,予八旬正寿以前,于中祀已皆亲祭一周,以尽抱蜀之职。兹来五台瞻谒,亦犹中祀一周之义。归政前可不再至矣。既曰言归底...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尊胜寺因寺内存有两座石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而闻名于世。 尊胜寺位于五台山南面厩阳岭畔。昔日,这里佳木葱葱,景物殊胜,是善男信女朝台礼圣必经之路,被称为“五峰咽喉”。  相似文献   

9.
金阁岭牌楼     
在五台山中台与南台之间,横卧着一条大蟒般的峻岭,称为金阁岭,海拔1900米。该岭因唐大历五年(770)创建金阁寺,内建三层九间金阁故名。这条岭,是五台山西南面的重要入口处,是从太原、忻州方面的客人进入五台山旅游区的必经之路。金阁岭,环境幽雅,雄姿壮观...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为佛教名山,影响所及,见于石刻。搜集到五台山外五十二篇相关石刻文献,分"巡礼五台"、"出自五台"、"斋供五台"、"遥思五台"四类,提要列出,一者为五台山研究之助,二者本身即是五台山光彩的一次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中五台道院坐落在咸阳市区内,因奉祀真武大帝,又名"真武台",始建于刘宋,称"九天元君庙",明清时期香火鼎盛,历代增修,为关中一大胜境,民国以来破败不堪。2005年,贺信萍道长来到中五台,目睹庙貌不整,黯然心伤,遂发心重修中五台,苦心经营十余载,方成今日之规模。我家乡在秦都咸阳,  相似文献   

12.
盖闻青鸳建刹,须弥垂兰若之规。白马驮《经》洛下,记伽蓝之始。演龙华于印度,轮转峰台,广象教于阎浮,灯传鹄苑,矧擅神皋之名胜,尤瞻佛地之崇严。五台菩萨顶者,叶斗标灵,虒阳结秀。王舍城之宫阙,白玉为堦。给孤独之园林,黄金布地,溯化城之初启,原法像之由来。厥有名缁,亲瞻鬘盖。宝珠五髻,灿天半之圆光。璎珞千花,示云中之妙相。于是莲跌玉座,号曰真容。贝树银龛,传为灵迹。我圣祖仁皇帝,躬探道妙,心会真如。停山杖于青峰,贲宸章于紫碣。廓十方之净境,莲界增辉。振三要之宗风。梅焕彩。朕钦承祖德,仰祝慈禧。乃因清宴之期,特举游巡之典。鸣銮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12)
<正>本刊讯11月27日,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五台山万佛洞真容寺退居老和尚、当代佛门耆宿、一代高僧梦参长老于真容寺觉林丈室安详示寂,世寿103岁,僧腊87载,戒腊87夏。梦参长老于1915年7月1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开通县,今吉林省白城地区,俗姓刘,名瑞庭。1928年,加入东北讲武堂,"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讲武堂退至北京。1931年,长老因梦的指引在北京近郊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  相似文献   

14.
菩萨顶碑文     
菩萨顶碑文弘历盖闻青鸳建刹,须弥垂兰若之规。白马驮《经》洛下,记伽蓝之始。演龙华于印度,轮转峰台。广象教于阎浮,灯传鹄苑。矧擅神皋之名胜,尤瞻佛地之崇严。五台菩萨顶者,叶斗标灵,阳结秀。王舍城之宫阙,白玉为阶。给孤独之园林,黄金布地。溯化城之初启,...  相似文献   

15.
以探索文殊菩萨信仰渊源为切入点,继而以近代印光法师鉴定重编之民国版《清凉山志》为蓝本,主要论述文殊菩萨垂迹应化五台山的时机意义,即文殊菩萨"现五台者,为应震旦之机,欲令归心有在耳"。强调"教启般若华严,行归禅宗净土"为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内涵要旨,以期发扬光大之。  相似文献   

16.
一、塔院寺毛泽东路居旧址,五台山塔院寺的巍巍白塔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标志。多少年来,它记载着一个难忘的史实:毛主席从延安去西柏坡的途中,在白塔旁的方丈院住宿,点亮了方丈院的灯光,迎来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古今望台寺     
望台寺在五台县城东4公里处的阁子岭上。阁子岭是一道陡峭险峻、形如屏障的山岭,亦称牧护关。它居于太原、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是五台山南门的第二层门。凡到五台山参观游览、巡礼求法、朝山拜佛,都要经过这条通道,故称为“清凉境门”。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遗书P3931号写卷,为五代甘州回鹘国的一宗汉文文献汇抄,包括49件文书。其中第4件文书是印度普化大师五台山巡礼记,为五台山的失传史料,作者缺名。今将其文释录标点于下,以公同好。大周昭王代,佛山西天;汉明帝时(衍)朝,法传东夏。自后,累有三藏,携瓶来至五峰。玄奘遇于德宗,波利逢于大圣;前无垢藏幸遇庄皇,此吉祥天喜逢于今圣,师乃生长在摩竭陀国内,出家于那烂陀寺中;唐标三藏普化大师,梵号啰么宝利祢缚。早者,别中天之鹫岭,趋上国之清凉。历十万之危途,岂辞艰阻;登百千之峻巅,宁惮劬劳。  相似文献   

19.
南山寺住持慈音和尚白福生五台山素以佛国净土著称于世,久远以来,文殊菩萨游住其中,为诸众生演说佛法,因而十方善信慕名前来五台山者,不绝于道。五台山寺庙众多,古迹遍布,而位于台怀之南、距大白塔5华里之处的南山寺,坐落在万木耸立、景象清幽的案山前端,十分醒...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一名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人据《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550—577)始见干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但《水经注》述说五台山时曰:“其山五峦巍然,迥出群山之上,故曰五台。”《清凉山志》也说《水经注》云:“峨谷之水,出于中台。”可见当时已有五台之说。《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466—527)撰写,因此五台之名最晚也应出自北魂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