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雅静 《心理学探新》2002,22(4):17-20,23
情绪的激起是情绪心理学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前人有很多的争议。在对前人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美国情绪心理学家弗里达(Frjida,N.H)的“情绪是由群集引发的”这一观点,并认为他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情绪的激起,对以后的情绪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心理学上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的克服与超越。日本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杨老师:您好!首先请原谅我冒昧打扰你。我是个高中生,多年来一直为自卑情绪所困扰,班会上我怕发言,人多的场合我怕讲话,在女同学面前我更是怕自己做错什么……总之,我很自卑,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但结果事与愿违,反因紧张说话结巴,引起别人的耻笑……现在,我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相似文献   

4.
Q1:我担心自己有双相性格障碍。我不想参加任何形式的晚宴、庆典活动,因为我觉得别人的快乐与我无关,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别人,特别是熟悉的人,获得的成就与快乐越多,对我的负面打击就越大。我会感到自卑,甚至自责,从而加重我的抑郁情绪。我的情绪极不稳定——稍稍达成了一定成就之后就会自我膨胀、目中无人到一种骄狂的程度,漫不经心地破坏社会关系而满不在乎,事后往往又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学上,“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性”、“脾气”相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活泼好动,有的人却总是安静沉稳;有的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显得十分急躁,有的人情绪总是那么细腻深刻。人与人在这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气质的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情绪调节的实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黄敏儿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0,23(1):109-110
作为一个特别的研究课题,情绪调节最早出现于发展心理学。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研究已广泛涉及儿童、成人、临床、健康、教育等领域。是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热点。情绪调节是情绪本质研究的发展和延续,也是使情绪研究更具有应用价值的课题。本文将着力探讨和总结该领域对情绪调节本质的认识。1情绪调节的定义 一般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过程有以下特点。 首先,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  相似文献   

8.
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我国12个地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病率为0.30‰,本病发病以青少年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它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是此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一位男子头脑中产生一种自己也知道是很荒唐的想法:“我如果一旦管不住自己,就可能去拿菜刀,如果再一激动就可能去砍妻子。”所以他就把家中的刀子、剪子、刮脸刀锁在抽屉里,把钥匙交给妻子,并告诉她:“我要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给我。”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领域的道德判断中,情绪可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一种特定情绪对应一种核心评价;一种情绪只影响某一道德领域的判断,不同情绪的影响是特异性的;进化心理学和具身认知对道德判断中存在的评价倾向和特异性效应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索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进一步探讨文化等第三变量对不同情绪与特定领域道德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俊  高肖肖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24-1232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 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 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 这主要包括道德洁净行为和道德补偿行为。心理学研究道德情绪的实验范式很多, 主要有行为回忆范式、实物或图片刺激范式、情境设置范式等。有关道德情绪的未来研究主要应注重于探讨正性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道德情绪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以及探讨道德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个人情绪而言。生气是免不了的;从维护自身的权益。赢得别人的敬重。戒防别人犯错方面来说,生气也是必要的。我们大多数人想把生气表达出来,就是想使自己的生气产生效应。使得自己的生气对他人有所震慑,或是使别人更加敬重自己。“给别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是每一个收到别人伤害的人的内心的想法。你把生气表达了出来,别人就会有所畏惧。有所收敛,但是也会对你产生不同程度的愤恨。那如何正确地表达生气。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的心理危机绝非少见,并已成为医学界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他们中患有严重抑郁症者的自杀率竞高达15%。美国全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戈德温博士指出:“那些条理性强、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亦易产生忧郁心理。”实际上,正是一些有成就的人,他们对自己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更完美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因此,他们一旦遇到某种挫折,就意味着对自己那种“高标准、严要求”目标的否定,而此时所处的地位,又往往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这就易于产生负性情绪。因而,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三四十岁的人,最易产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自卑(inferiority)心理学上自卑指一个的自我评价偏低一按照个体心理学派阿德勒(A.Adler)的理论,自卑感在一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精神动力学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自卑感也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你是哪种情绪类型?知道了自己是哪种情绪类型、最具有挑战的情绪是什么,才好“对症下药”。1.对你来说最具挑战性的情绪是: A)愤怒B)恐惧C)罪恶感2.你对于改变的态度是: A)必要的B)乐观的C)耗费精力的3.你喜欢:  相似文献   

15.
情绪的早期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情绪的本质、情绪与认识的关系以及情绪与动机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论述,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情绪心理学提供一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口头禅的。 乐观者常说,“只是一点儿毛毛雨而已”;悲观者常言,“我的天啊,这可如何是好呢”;自负者常云,“他也不过如此吧”;自卑者常语,“咱怎能跟人家相比呢”;无畏者常论,“狭路相逢勇者胜”;胆怯者常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相似文献   

17.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陈少华  郑雪 《心理科学》2000,23(6):703-707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本研究考察了4、6、8岁儿童在不同侵犯程度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行业者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积极向消极发展.其归因模式为“个人定向一外部惩罚定向一道德定向”;(2)幼儿在道德情境中的观点采择能力受制于其发展水平,4岁儿童在冲突性情境中尚难以区分故事中的行为者与自己作为行为者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3)在幼儿道德发展过程中,“快乐的损人者”预期是一种比较普遍性的现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一现象逐渐减弱;(4)道德情境的侵犯程度并不影响儿童的判断和归因。  相似文献   

18.
喜欢是人们对外界所产生的一种乐意于亲近和迷恋的感觉,能够有喜欢的事情和喜欢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喜欢是一种情绪,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们会有使不会的劲儿,而对于不喜欢而又需要去做的事情,我们会变得颓废无聊。对于我们喜欢的人,我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者首先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够做客观的、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能努力发挥自己的智力和道德潜能,对自己的不足能坦然处之。  相似文献   

20.
悲观容易,乐观难。人生一世,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战胜悲观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别有一番洞天。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的一切困难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