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为 《天风》2014,(7):54-55
置身于喧闹的城市中,只听见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纷至沓来.若稍稍留意,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他们总在不停地赶路,却没法停下来,用心倾听,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人们的心被世界的喧嚣所拖累,被物质的丰盈所诱惑,就连一些基督徒也难以幸免,因为他们的心被世界所迷惑引诱,以至于他们时常听不到神的声音,偏离了正道.在《约翰福音》10章27节中,耶稣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归根结底,我们缺少的是一颗聆听的心.  相似文献   

2.
1以往临床心理治疗家们的治疗特点与心态 1.1一相情愿与顺其自然:在咨询及治疗心理病人时,我们很容易一相情愿,先入为主,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时空,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都想让病人纳入自己的治疗轨道.能不能纳入我们的治疗轨道,要不要纳入我们的治疗轨道,我们只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3.
黄凤想 《天风》2009,(2):48-49
“人际关系是一种艺术”,与同工相处更是一门学问。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相处,就有什么样的关系,心态很重要,当我们诚心欣赏对方,学会肯定对方、接纳对方,既能显出自己的品格,又能多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4.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4):33-33
年轻时上路,路就是路;中年时赶路,路如人生;老年时看路,人生如路。——巴特尔 你看他们美丽,那是因为你有美丽的心来看他们。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林清玄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转向     
涂智进 《天风》2016,(11):6-7
正经文:赛30:20一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人们常说:"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路是什么?路是方向,是达到目标的轨迹,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现今我们处在高速飞转的时代,人们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基督徒或传道人也不例外。但人们在狂奔中是否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衷?是否留意灵魂的呼声?在狂奔中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灵魂跟上来。否则成了空壳人,那岂不很悲哀吗?  相似文献   

6.
爱的流传     
因为急着赶路,一下公交车,我便忙着穿越马路。就在我踏上斑马线的瞬间,一只大手用力地按住了我的肩膀:“当心点!“旋即,一辆卡车从我的面前呼啸而过……  相似文献   

7.
爱的行动     
高欣 《天风》2004,(8):25-25
我们决不要忽视了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每一位人。也许他们对我们来说不很重要,也许他们对我们又很重要。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关心别人的心,以及照顾别人的真诚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所占有位置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自己通过为他人服务所表现出来的关爱程度。  相似文献   

8.
八分生活学,是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很流行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态度,指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苛求全力投入,十分力气只使八分即可。这种八成心态,在我们大陆是被极力反对的。有一个公式是这样算的:如果你这次考了80分,下次还考80分,就意味着你最终可能只考64分,这样,就离落榜不远了。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快的时代,早上在急促的闹钟声中醒来,匆匆地刷牙、洗脸、穿衣服。冲出家门,跑进地铁,打开4G,快速地刷着微博。在这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恨不得将时间掰成两半过。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快,固然能使你冲在人生的前边,但也会使人只顾风尘仆仆地赶路,而忘记停下来去品味陌上花开,去聆听风的低语。当我们索然无味地到达尽头时,你会发现你错过了一缕阳光  相似文献   

10.
轻装上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出远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儿子从家里带走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一路上,儿子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全都往包里装,没走多远,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儿子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求父亲停下来休息,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停,走了几天几夜,他们离出发的地点依然很近。这时候,一直一言不发的父亲说话了:“儿子,你不要忘了我们出行的目的,如果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难以割舍,全都要带走,你永远也不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葛蓉 《天风》2004,(3):38-38
有个青年他总是愤世嫉俗,由于在学习、生活、工作当中他遭遇了许多误解、仇恨、挫折,他的性格和理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渐渐地养成了以戒备和仇恨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习惯。在压抑郁闷的环境中他很苦恼,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排斥他,他度日如年,几乎要崩溃。 他有一种强烈的发泄欲望。多年来这种念头一直缠绕着他,他想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发泄,又担心遭遇更多的伤害,他一直压抑、克制着自己的这种念头。越  相似文献   

12.
正先说一个故事。一个帆船比赛,第一名的船到了一个水路分岔口。这两条路,有一条可能会借风力加速,但是无法判断哪一条是。如果自己选错路了,而对手选对了,就肯定要输了。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答案是停下来,等第二艘船,看它选哪一条,然后你跟在后面就可以了。因为你本来就比他强,所以同样的条件下,你还是会赢的。所以,看上去,这个选择很奇怪,但是停下来确实是种智慧。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心情是自己营造的。世界上的许多事你都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当你不能改变外部世界和现状时,唯一能改变的是你自己。改变你的心态也就改变了你看世界的角度,而当你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时,即使遇到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4.
走过许多弯道,走过许多风雨,我疲倦极了。 不知这是第几座桥。桥下河水清清,岸边芦苇萋萋。天近黄昏,万籁俱寂。我想停下来歇息一下。回想这么多年,只顾匆忙向前赶路,忽略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按揭在给我们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按揭对人心理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客观认识自己、形成压力免疫、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寻求社会支持、调节情绪等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种好心态     
正斯诺克达人奥沙利文告诉记者:"我做的每件事都像是额外的奖赏——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证明什么,这是一种好的心态。"诗人赵楚《在成都——给柏桦》一诗中有这样几句:"诗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是如何扮演好德高望重/是如何悄悄享受成熟而不害羞。"翻来覆去地向人证明自己,实在是很辛苦的事。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几乎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自略微懂事开始,就不停地证明"我行""我比你行",直到老了,有人激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还要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17.
喜欢是人们对外界所产生的一种乐意于亲近和迷恋的感觉,能够有喜欢的事情和喜欢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喜欢是一种情绪,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们会有使不会的劲儿,而对于不喜欢而又需要去做的事情,我们会变得颓废无聊。对于我们喜欢的人,我  相似文献   

18.
失败的背面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  相似文献   

19.
不急     
人很容易急。自己吃亏、上当受骗、利益受损了等等,每每这时,人就容易急。而急的下一步,就是跟人言语相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针尖对麦芒,一番刀光剑影下来,往往两败俱伤。自己不但没有讨回真理,却又白白惹了一肚子气,赔了犬人又折兵。有时由于愿望落空了,人也跟自己急,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只能把自己伤得遍体鳞伤。所以,遇事不能急。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手记     
<正>奥尔特加(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是现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吸收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等学说,发展出一种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理性"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中国大陆学界一直未有机缘来正式了解他乃至西班牙语世界的哲学,实属一种亟待纠补的缺憾。眼下,年轻学者高源厚利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