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辞典     
华颐 《中国道教》1990,(4):60-61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教徒。又名紫阳,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曾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少为太学生,举进士不第,后为府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遣戌岭南,后转成都。传说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诚)”,号“紫阳”。作《悟真篇》,阐发道教内丹之法。强调先“命”而后“性”。三教合一思想显著,“教虽为三,道乃为一”,认为“  相似文献   

2.
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于与北方的全真道的观点比较  相似文献   

3.
真大道教     
道教教派之一,原名大道教。创于金初。创始人刘德仁,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二十一岁时,自称遇一白发老叟,授以“道德经要言”(一说授以“玄妙道诀”)。在传教时以召神劾鬼之术为人治病,一时信者甚众,自称大道教。五传至郦希成(诚)分裂为两派,由于元宪宗支持郦派,始改名为真大道教。真大道教以《道德经》为宗旨,同时汲取部分儒、释思想。立戒条九则:“一  相似文献   

4.
道教辞典     
炼形道教修炼术语。一、炼养身形。即通过导引、行气等炼好身体,为“得道成仙”创造条件,义同“筑基”。《至游子》卷下:“学道者必先养其身,而后可与议矣。”“止行炼形可乎?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还少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玄门大论三一诀》:“守神炼形为中乘。”二、炼养“内丹”。即通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实现三归二、二归一而“结胎成丹”。《灵宝毕法·金液还丹第七》云:“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下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又云:“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精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  相似文献   

5.
正一道     
道教教派之一,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元以后,为道教上清、灵宝和天师道等各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降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以“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云笈七籤》卷二十八),陵子衡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  相似文献   

6.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麓,地接玉门,水陷珠海,乃百粤之名山,道场之福地。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南海郡太守鲍靓建为其独生女“潜光”(世称鲍姑)修道之地,初名越岗院,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为北庙。至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为“三元宫”。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余年历史。关于三元宫的历史得先从鲍靓及鲍姑谈起。鲍靓名静,字太玄,河南省陈留人(今开封府),素志慕道,得阴长生真人授以丹诀及尸解之术,继又拜葛玄为师。靓是晋代著名道教徒,精通经史、天文、地理、河图洛书等,  相似文献   

7.
初夏的成都,草木葳蕤,生机盎然。6月5日至10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和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这里成功举行。青城山幽大道自然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谈中国道教的起源和传衍,就不能不说到成都,不能不说到鹤鸣山、青城山。鹤鸣山位于成都大邑县境内,是道教的发源地,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史载,东汉顺帝年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34—156)携弟子到四川鹤鸣山修道,因得太上老君授以道法,于是作道书24篇,创五斗米道(据说当时凡入道者须出米五…  相似文献   

8.
逸山 《中国道教》1990,(2):48-49
重阳万寿宫位于陕西省户县西祖庵镇北的蒋村,是道教全真派王重阳的故居,也是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据《甘水仙源录》、《七真年谱》和《金莲正宗》所记,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陕西咸阳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弱冠修进士业,后应武举,两皆无成,又逢宋亡和家遭劫难,慨然入道。金正隆四年(1159年)王重阳于甘河镇遇仙人,授以修道真诀,遂改名为喆,字知明,号重阳子。所遇者据传为吕纯阳。正隆五年(1160年)又遇仙人于醴泉,授其秘语五篇。  相似文献   

9.
快乐岛     
考试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学开汽车。驾驶应试的日子到了。晚上,朋友们问他:“喂,考试通过了吗?”“还不知道哩.”他回答说,“当我出考场的时候,教练员还不省人事。”我戒酒了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说:“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官为己事通系么诀一位记者问国会议员:——先生,请您谈谈官运事通的秘诀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坚定和始终《。一——您能不能再讲…  相似文献   

10.
张阳 《中国道教》2014,(2):53-55
正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张伯端生平正史中皆不见其传,《正统道藏》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称《仙鉴》)卷49记载: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  相似文献   

11.
俞琰初学儒家,读朱熹《周易本义》、程子《程氏易传》,汇通易学义理与象数,积数十年之功而辑《周易集说》,四易其稿,孜孜以求合于圣人之义,其间多有发程、朱所未发者,是其正传易学之个人贡献。及至壮年而遇异人指点,偶获别传易学读法,破解太极图环中之秘,而独得金液还丹之妙。俞琰阐发邵康节易图之学,推阐魏伯阳《参同契》内丹修炼之法,而作《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是其"援易入道"别传易学之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外丹     
烧炼丹砂铅等矿石及药物的道教方术总称。包括三种烧炼术,一为神丹,二为金液,三为黄白。与内丹相对称,统称丹道、金丹道。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汉武帝时,已出现“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白”(《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汉桓帝时,方士魏伯阳作《参同契》,假借易卦爻象,以论烧炼金丹之事,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而配之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符候,成为在理论上、实践上给炼丹术以深远影响的“万古丹经王”。魏晋时流行有《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书。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宣扬金丹道为“仙道之极”,认为“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  相似文献   

13.
正一金液还丹诀,无中养就儿。别无他术,只要神水入华池。采取天真铅汞,片晌自然交媾,一点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产琼芝。你休疾,今说破,莫生疑。乾坤运用,大都不过坎和离。石里缘何怀玉,因甚珠藏蚌腹?借此显天机。何况妙中妙,未易与君知。  相似文献   

14.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褒赠全真道北五祖、北七真的诏书。正文前8卷为全真道祖师爱弟子和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道行碑文,后2卷为全真道的宫  相似文献   

15.
认识火候《悟真篇自序》说:“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不说火候法度,  相似文献   

16.
(一) 《庄子》中有一则“抱瓮入井”的寓言。说得是子贡去楚国路过汉阴,正遇一老翁浇菜,见他“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告诉他“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畔,用力甚寡而功多,夫子不欲平?”这一老翁是老庄学派的虔诚信徒,他表示宁愿永远抱瓮入井而决不试用这种机械。他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精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相似文献   

17.
前 言 1987年11月10——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收到全国各地研究道教学者、专家的许多论文。当时几家杂志社商定:分别选登。卿希泰《试论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陈兵《道教之“道”》、刘仲宇《道教思维方式探微》已刊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1期。孟乃昌《说中国炼丹术内外丹之联系》、丁贻庄  相似文献   

18.
道教辞典     
道教重要道书。二十卷。南朝梁陶弘景摭括杨羲(330—386)、许谧(303—373)、许翙(341—370)三君遗迹,并据南齐顾欢所整理“真人口授诰”,诠次叙注,并加增补所纂成。因相传为魏华存等众真降授,故名。其一至十六卷,为东晋杨、许托言“真人口授”之作,卷十七、十八为杨、许书疏,卷十九、二十为陶弘景撰述。文体或诗歌,或问答,或喻戒,内容皆“仙真”授受真诀之事,兼及药物、导引,按摩等修炼方术,保存了不少道教与科技史资料。书中也吸取有佛教《四十二章经》中地狱、轮回之说,援佛入道。是研究南北朝宗教史的重要资料。收入《正统道藏》。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1)
或问禅门信无口诀乎?曰:佛法正大光明,一人演之而百千万亿人天之所共闻也,何口诀之有?无已,则有一焉。夫一言二言,言简而义精者,斯之谓诀。连篇累牍,牵枝而引蔓者,非诀也。是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金刚经》之口诀也;“惟一  相似文献   

20.
(一)概论十八、十九世纪间,西方出了一位大哲学家,他就是德国的黑格尔(Georg Wilhehn Friedrich Hegel)(1770—1831)。他的哲学观念的新颖,思想体系的深透及浩大,虽属嫌早去断言“绝后”,但很可以说是“空前”了。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在他之前西方各有名望哲学家之长处:如柏拉图(Plato)(428—328B、C)的普遍概念及理想主义;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物之兼有形容说,以及仅有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