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竟无先生晚年创立的教法思想体系,是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判教思想体系之一。本文首先从“佛境菩萨行”的教法纲领、“立教”及作为文字教法的“佛学四科”三个方面,精细地考察了欧阳这一教法思想体系的内涵;接着将欧阳的判教思想与近代以来另外两大判教体系(太虚及韩清净二人的判教体系)加以比较,阐述欧阳判教体系的特质。同时指出如何将欧阳偏向“佛教化”的判教思想体系与太虚偏向“中国化”的判教思想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加以整合,实现“佛教的真精神”与“当代中国机性” 的协调,当是近代佛学巨匠遗留给当代中国佛教的一大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儒家的宗师马一浮有着精湛的佛学造诣。在马一浮看来,儒佛两家,各有悠致。他运用华严宗的判教理论,将佛教摄入儒家六艺的范畴之内,从而使儒家六艺的发扬光大获得充裕的文化资源,使儒经佛义迭互阐明,相资并发。他继承了中国学术重“意”轻“言”的传统,在以本原自性为终极真理的意义上,主张“儒佛俱泯”。马一浮自觉适应历史形势的发展,以其真切的学术抉择,坚守了一方固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所谓“通俗讲经”一说。不过,就唐五代时期的僧讲、俗讲和斋讲三种讲经来看,僧讲是安居月对僧人的传法讲经,俗人不得参与。俗讲是在三长月举行的以劝人输财为目的的佛教讲经法会,只要能达到目的,讲经的内容和方式并不固定。斋讲是僧人受斋食后应施主之请的讲经,按照佛在世时即制订的规定,要如法当机。因此,佛教没有专门的“通俗讲经”。所谓俗讲是通俗讲经的说法,本无的据。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12)
10月12日至18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北京广化寺启建礼仟讲经法会。建国以来,这样持续七天的佛事活动,广化寺还是第一次。山门外,“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十分醒目;大殿前,“观音道场,和平法会”的横幅,主题分明。各个殿堂,香烟缭  相似文献   

5.
世亲《往生论》说弥陀净土超越三界并且不摄受二乘种姓,这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所说极乐世界有无量声闻众相违。昙鸾会通二者,认为极乐净土不生二乘种姓,但不拒绝他们居住于此,望月信亨认为昙鸾之释有违世亲原意。智顗与唯识家以净土所居众生的类别为依据,将弥陀净土判为变化土,显然浅化了弥陀教的意趣。除此之外,关于释迦佛于秽土成佛的讨论,也需回归到对净土判释的反思上。本文通过分析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净土判释观点,归纳不同依据所蕴涵的佛身观,从而厘清净土判释所涉及的维度,并从大乘佛教共举的“法身佛—法性土”思想切入,解读华藏净土与十方净土的总别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7.
峨眉山宗教的发展史曲折复杂。最初应是民间儒家祭祀,然后仙道略先,佛教随来,天主教最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道二教,峨眉山被佛教称为“大光明山”,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故又享有“仙都佛国”之誉。由于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灭佛崇道”以及儒家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迁,佛道二教在峨眉山兴衰时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4,(4)
庆祝佛诞农历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上海市各寺庙和佛教团体分别举行了庆祝佛诞仪式。静安寺是上海著名的古刹之一。在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工作的推动下,两个占用该寺房屋的单位,已于今年三月份让出了部份殿堂,作为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佛诞日,上海市佛教协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浴佛法会。真禅会长主法,市佛协理事及静安寺修复委员会成员等一百余人参加了法会。同一天,玉佛寺、龙华寺、慈修庵(正在恢复的比丘尼道场)和上海佛教居士林都分别举行了纪念佛诞的仪式。讲经法会龙华寺从五月一日至八日,启建佛七讲经法会,由明旸法师主七并宣讲《佛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常所说的“解经”工作,是指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伊协”)选聘内地和新疆的伊斯兰教权威人士和学者,组成一个权威性的教义解释班子,“对当代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教义教规的角度,做出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编写适合现实生活需要的与时俱进的新“卧尔兹”,出版发行新的讲经范本,规范各地讲经活动和内容,是现阶段“解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解经”工作是中国伊斯兰教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我国…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2)
正太虚面对近代社会危机及佛教自身的危机,提出了新的判教体系,并展开了"人生佛教"的新佛化运动。"人生佛教"是以他对佛法的判摄和对时机的判断为基础的,从判教思想契入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他的思想的教理基础,也更能理解"人生佛教"的时代意义。一清末至民国是一个中西古今文化相互碰撞之下,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结构解构和重构过程的开始。这个过程在民国佛教判教活动中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栖霞山佛学院副院长、著名佛门书法家、一代高僧茗山老法师,应贵阳黔灵山弘福寺住持慧海的邀请,七月二十三日从江苏镇江飞抵贵阳,主持该寺举办的佛七(七月二十五日到八月六日)法会,讲经弘法。二十三日下午,该寺山门洞开,钟鼓齐鸣,全体近百名僧侣和住寺居士,热烈迎候八十一岁高龄的茗山老法师。茗山老法师常驻镇江焦山定慧寺,兼任宝华山住持,又是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他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解佛学。茗山法师二十六日讲经以来,座无虚  相似文献   

12.
天台智者非常重视佛教与外道的区别,在对三藏教的判释中阐述了佛教相对于外道的优越性。就产生而言,外道起于对因果的错误见解,而佛教则是由于佛正观因缘悟道而产生;就内容而言,三藏教戒定慧三学诠因缘生灭四谛之理,能引导人们出离生死流转之苦海,而外道戒定慧虽有邪正之分,但都不能出世离苦;就修行而言,三藏教有四门入理,佛依悉檀因缘善巧设教,而外道之四门皆无悉檀因缘;就次位而言,三藏教念对初心成就,既已远胜六师外道。智者认为,佛教与外道优劣虽属天悬地隔,但二者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3.
站在台怀镇地面的北部,翘首北望,可以看见一座巍峨壮观的宝塔耸立云霄。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就是五台山七佛寺。七佛寺名称源于《长阿含经》,《长阿含经》载: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图、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统称“过去七佛”。七佛寺之名即缘由于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法道场,又因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因而为之立寺,以作纪念。五台山别的寺院均以文殊菩萨为主要供养的对象,唯独此寺以七佛为供养主尊,这是十分独特的一个佛教现象。沿着寺前弯曲的水泥小路向上攀登,天王殿额“七佛寺”三…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中国道教》1989,(4):60-63
南岳召开“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一九八九年五月七日,南岳祝圣寺内一派热闹景象,湖南省佛道两教的教友们,聚集在这里,参加庆祝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省佛教协会和省道教协会的负责人及省、市宗教事务局的领导出席了这次纪念会。会议由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戒圆法师主持。  相似文献   

15.
六乘次第论     
《法音》1991,(5)
释尊出世,说法四十余年,开示如来知见,所说经教,积数千卷。言说教诫之外,还有秘密付授的心印、放光、表示、口耳、定中(甚深净境)等传承。所开法门,何止八万四千。对此众多法门,《华严》《解深密》《法华》《涅槃》等大乘经中,就有一乘、二乘、三乘、三时、五味等分类分期之说,开“教判”、“判教”或“教相判释”之端。后来印、汉、藏等地区的诸宗祖师大德,又各立一家的判教说,如天台宗之五时  相似文献   

16.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第十一届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20周年纪念赛暨以“中道、和谐、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以“中道、和谐、中国梦”为主题,凸显了我们中国伊斯兰教界维护国家稳定,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责任与担当;此次比赛,集中了历届“两赛”获奖优秀选手,是我国穆斯林诵经、讲经优秀人才的集体亮相,展示了我国伊斯兰教界诵经、讲经的新水平、新高度。20年前,即1995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11):38-39
近年来,台州市积极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放大佛宗道源优势,通过坚持政治引领、注重文化润教、深化讲经讲道、突出示范带动、实施学教并重、拓宽服务广度等举措,建立一批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基地,培育一批宗教中国化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8.
傣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也称为小乘佛教。该教是明初传入今天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至明中叶已经“寺塔遍村落”(明《洪武实录》卷二五五),使得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具有全民性质。据傣族佛教经典记载及传说:该教一是从印度传至缅甸,再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二是缅甸传入暹罗,再由暹罗传入;百多年前有印度高僧九人到缅甸讲经,其中一人到盈江县,一人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2,(10):26
本刊讯9月3日至9月9日,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光孝寺承办的"2012广东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广州光孝寺举行,分为讲经弘法交流培训班、讲经交流两个阶段。9月3日至7日上午为弘法交流培训,培训内容为《六祖坛经》,16名学员来自各市寺院和佛学院。中国佛  相似文献   

20.
一、止语(亦名忌语)。“佛不许止语”,在四分大律的自恣犍度中,律中佛诃责为“哑羊法”。本外道所行,如“打饿七”,行无益苦行,皆此类也。比丘行此法,结罪。以佛法,法法皆合中道,无奇特惑众之法故。愿初出家,曾有老尼教行此法,为慈老①呵责。此或为修行人用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