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尔扎克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算得上半个商人。“半个商人”在这里就是指不成功的商人;那么,商人怎样做才算得上“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巴尔扎克其实已给出了答案:想到破产。  相似文献   

2.
巧妙的反驳     
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哈(古代阿拉伯民间文学中一个以诙谐善谑著称的机智人物)有事出远门,行前将几块生铁寄放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他返回后,到商人家去取生铁时,商人对他说:“那几块生铁已被老鼠吃掉了,无法归还。”几天后,朱哈把商人的小儿子藏起来。商人到处都找不到自己儿子,十分伤心,只好来找朱哈。朱哈对他说:“今天我听到空中一声巨响,只见一只小鸟叼走了一个小孩,也许那小孩就是你的儿子吧!”商人说:“一只小鸟叼走一个小孩,这是不可能的。”朱哈马上接着说:“既然老鼠都能把生铁吃掉,小鸟叼走小孩有什么不可能呢?”商人自觉理亏,只好归还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有这样一桩债务纠纷。某商人借债上的钱,债务到期了,债主许愿某商人不必还债,也不受惩罚,条件是商人必须肯把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他。商人和女儿感到恐怖和绝望,只好听天由命。债主建议,他在布袋里放一个黑石于和一个白石子,让商人的女儿从中抓出一个石于,如...  相似文献   

4.
9世纪中叶后,中日佛教交流并未因遣唐使的废止而停滞,晚唐五代两宋时期,交流的规模反而日益扩大,唐宋商人为中日佛教交流提供了新助力。商人不仅为僧人的往来交通,还为经书、法物的流通,通信的传递以及日僧在华的行程等提供多方面支持。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唐宋商人成为这一时期中日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有关。不少商人拥有丰富的航海、造船技术与经验,有些还熟练掌握日语,在日僧巡礼求法行程中能充当通事,协助处理相关事宜等。  相似文献   

5.
1.中国古代商人伦理精神的形成。中国古代商人伦理精神是指中国古代商人在处理同国家、社会、同行、他人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精神。这种伦理精神的来源:(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政治为核心的,在它的影响下,人们的一切事实判断活动都被纳入伦理道德模式中。(2)儒家义利观的影响。儒家在义利关系中一贯积极地追求义。(3)商人阶层的壮大。商人队伍的壮大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起  相似文献   

6.
从前,在欠债不还就要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一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债主的一笔巨债。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世商人伦理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世商人伦理与现代价值葛贤慧一、中国近世商人伦理本源中国商人以自由商人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大约是在春秋时代。这一时期“学在官府”的官学制度瓦解,私学随之兴起,继而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工商食官”的官工商制度瓦解,私商以真正自由商...  相似文献   

8.
<正>广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又是当今"一带一路"路线图中的枢纽。作为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世界最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无疑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广州随处可见的阿拉伯商人,自然肩负着联结新丝路的历史重任。"官方公布在粤的外籍商人30多万人,其中一半是外籍穆斯林商人,这些穆斯林商人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中国伊协副会长、广东省伊协会长、广  相似文献   

9.
多少人在追问,商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阿拉伯有一则神话《神灯》,讲到拥有神灯者即可拥有财富,可以心想事成。其实,现代商人企盼的神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商人自己手中,这就是信息之灯、勇气之灯、形象之灯、创新之灯。信息之灯:照亮你的“钱”程当今时代,谁善于收集信息,谁善于开发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掌握了商战主动权。成功的商人都擅长于见人所未见,利用“零次”信息发财。要做大生意就要从国家大事中找信息,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甚至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蕴含着赚钱的机遇。在中韩建交前夕,南方有一精明的企业家看到…  相似文献   

10.
力争第二     
朋友是个成功的商人。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他将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上千号人的一个优秀团队。朋友又是个失败的商人。早在几年前,他的企业就已经是这座城市的第二大企业,几年过去了,不断有一些后来者跃居第一的交椅,唯独他的企业总处在第二的位置,他从没有做过第一。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从未做过龙头老大的商人,在精英们的圈子里,就是一个失败的商人。  相似文献   

11.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但是除了在史书当中被涉及以外,在14世纪以前,文人很少关注这个社会集团。明清以后,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文人笔下关于商人和商业的描绘才逐渐多起来。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在于伦理方面,较少对商业和商人做理论的探讨,所以见之于文字的商人形象往往是在小说和笔记当中。这倒也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古代主流意识对社会末业的态度,为今天探讨儒学与商业的关系提供些意见资料。我们先看几则关于商人形象的描绘。 1.《红楼梦》第二十四回,贾府旁支子孙贾芸想在建大观园工程中谋个差…  相似文献   

12.
齐云 《思维与智慧》2003,(10):10-10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个皮包丢在了一家医院里。商人焦急万分,亲自连夜去找。因为皮包内不仅有10万美  相似文献   

13.
教堂幽默     
<正>等一秒钟一个商人来到上帝面前祈祷:"神啊!请问千万年岁月,在你眼中看来是多少?"神说:"好像一秒钟。"商人又问:"那么,请问千万元财富,在你眼中又值多少呢?"上帝说:"相当于一分钱。"此时,商人立刻跪地,哀求说:"全能的神啊,求你赐给我一分钱!"上帝答:"好啊!"商人狂喜得跳了起来!"不过,请你等一秒钟。"上帝补充道。[提醒]这当然是杜撰的笑话而已,却告诉我们:在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8,(5):22-30
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时看到,重商主义政策体系正推动着英帝国走向深重的危机:殖民地既不能提供保卫帝国的兵力,也不能提供维持帝国民政的收入,反而增加了母国的防卫负担;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帝国分崩在即,严重依赖殖民地进出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变得极其脆弱;不列颠沦落为"商人之国",商人阶层垄断贸易,对平民大众多有压迫与剥削。在重商主义政策体系下,法律变得暴戾,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惨遭倾覆。危机的症结在于:商人欺骗、侵夺了主权,绑架了国家,使法律只体现商人阶层意志。《国富论》致力于传授重商主义时代的主权理论:主权者必须知晓国民财富的自然秩序,以此驯化资本,使之合于正义与公共利益;主权者必须对商人的"独占精神"有所警惕,不受其蛊惑,使经济政策合于社会的自然机理,体现国家的公共意志。  相似文献   

15.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代表着人文主义精神的秉持者,而夏洛克代表着人文主义精神的背离者,这就决定了二者的冲突是具有必然性的。《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意义在于能够使具有必然性的冲突走向和解,使人文主义精神的背离者改变其立场,走上一条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道路,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构建和谐关系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7.
明清商人伦理形成之内在冲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商人在传统儒家伦理化和制度歧视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正是这种内在冲突促使明清商人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特点及其伦理的历史命运,这对当前中国转型期间的经济伦理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竞争中除了价格之外,还会有什么?有这样两个商人,给了我们同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9.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0.
张沐恩 《天风》2014,(2):36-38
2013年12月30日《财经天下》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基督徒商人》,打破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相对边缘之地位.之后,《时代周报》267期又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沈阳"的文章,题目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对当今基督徒商人团契提出了一些质疑.本刊接续这个话题,约请一位长期侍奉工商团契的同工对此进行思考,虽是个人观点,但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