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三元 《天风》2001,(6):42
我们灵性上的追求,也许非常羡慕圣经中和教会历史中那些蒙神特别恩典和被神所使用的人,就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保罗、奥古斯丁、马丁路得、卫斯理等。巴不得我们也像他们那样蒙恩。以致生活行为和工作凡事蒙神悦纳。然而,神对我们有更高的要求,他不只叫我们效法他们的榜样,更是叫我们效法基督,活出基督。就像保罗说的:“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活出基督,是神拯救我们,我们灵命追求的至终目标。“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4:4),人类本来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只因亚当的堕落,神的形象从人身上失落了。在基督里重新得回来。神的形象就是他的荣耀。因为神本来是荣耀的。如果我们将来进入他的荣  相似文献   

2.
经文:林前15:1——28 基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根基。在新约圣经中总计有100多次提到复活的道理。保罗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你们仍在罪里,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我们若靠基督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怎样读圣经     
读圣经首先要知道圣经主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一、圣经的主题是 耶稣基督 圣经的中心是论到耶稣基督。三位一体的神创造天地万物(创1:1—2:25)。造物的主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始祖犯罪之后,人与神之间有了间隔,罪人需要蒙拯救,才能回到神里面来。耶稣基督是神为人所设立的唯一救主。圣经旧约部分是论到基督要来拯救世人,新约四福音书是论到这位基督道成肉身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信心的仰望,信仰是遵行,信仰是听从,信仰是言行的准则,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方式。信仰基督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我们得着圣经,千千万万神的儿女,高唱信仰基督的颂歌,无论任何困苦、危难、逼迫或诱惑,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真理、真道,跟随主耶稣基督,永葆灵命青春的步履。  相似文献   

5.
"原罪"的观念对于西方文化传统影响很深,西方思想史上形成了以"原罪"为本的救赎伦理思想。"原罪"思想融入在西方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罪感型"文化,这在西方各种社会制度中都有体现。一"原罪"是基督宗教的重要教义,也是圣经伦理思想的重要前提。《旧约全书·创世纪》中说,上帝耶和华依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建造了  相似文献   

6.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7.
“天人关系”问题,涵括形而上的本体论、知行相辅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是中国儒学的理论中心;在《圣经》和西方神学中,也是中心论题之一。在此问题上,扒梳古今,比较东西,也算对中华文化圈内之基督教本色神学研究,为基督宗教与中国优秀文化相融相通适应作一点尝试。普遍启示或自然启示是指神借自然界,包括人的理智与良心,将真理传递给人。我们应该承认上帝在包括《中庸》在内的中华元典中的启示.和元典精神在我们民族心灵上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江 《天风》2017,(9):6-7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经文:可3:13-15今天,华东神学院在上海鸿恩堂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有本科和专科两个班级的学生,经过圣经、神学以及各类文化知识的造就,如今终于毕业了。毕业,意味着身份的转变——从神学生的身份,转变成基督仆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10.
德日进宇宙进化思想是基督信仰与现代科学对话的产物,20世纪中叶得到各界的重视。其中"宇宙性基督"(The Cosmic Christ)在其演化论神学和基督教灵修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其神学的重要概念。本文对德日进"宇宙性基督"的特点和意义、圣经依据及其与教会传统神学的关联进行探讨,指出宇宙性基督并非泛神论,它提供了探讨基督论的"自内而外"的模式,它是对传统基督神人二性探讨的延续,它指出基督论虽然和救恩论不可分离,但是更要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理解,同时它也为宗教和科学、基督教和现代社会对话提供了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苏志明 《天风》2009,(7):30-31
“和”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华和首要价值。圣经向我们揭示和谐是神人和好的终极目标,通过和好,万物终将回归和谐(参赛65:25;弗1:10;西1:20)。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本文主要描述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复合作为使和好成为可能,分别阐释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受造物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复合作为,能有合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灵勇 《天风》2004,(1):34-35
纵观教会历史,异端在初期教会就曾出现,历世历代都有异端的存在。现今的时代,异端更是层出不穷。因为撒但知道它的时日不多,所以到处兴风作浪。那么,什么是异端呢?凡是一个团体或个人自称为相信圣经而他的信仰与圣经有出入,或者加添,或者减少,或者与圣经的教训相悖,不高举基督的就是异端。主耶稣说:“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太24:5)这些异端邪教的兴起,迷惑了许多信徒,给教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袁世国 《天风》2005,(8):10-11
在效法基督耶稣的事上,要时常回归圣经,让圣经中的耶稣基督成为我们信仰生活中效法的唯一标准,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效法,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任何一个基督徒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吴恩平 《天风》2011,(2):5-6
使徒保罗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在这冬去春来、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在神的恩典中彼此激励,用主的话语互相劝勉,共同追求在基督里做一个新造的人。  相似文献   

16.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亚当和夏娃(伊斯兰教中称阿丹、好娃)是人类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对夫妇。《古兰经》和《圣经》关于人之初的描述有共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圣经》中的人之初《旧约圣经》的《创世记》中有两处关于人之初的描写《,新约圣经》的《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中在解释基督对人类的救赎时也提到亚当。第一处描写:神决“定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让他“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活物”。神赐福于人并要“他生养众多”。神欣赏他的造物,造人之前,每造好一物,都为其取名,而且“神看着是好的”。第…  相似文献   

17.
韩文藻 《天风》2006,(5):16-17
教会既是神的选召组成的基督的身体,他就不同于一般社会性的团体,而是有基督生命之所在,是基督道成肉身的延续,是圣灵的团契,是从基督救赎使命和工作中产生出来的,是因着耶稣基督托付给他的使徒们广传福音的大使命中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效法基督     
《效法基督》是深受普世教会所喜爱的一本中世纪灵修名著,据说在教会书刊中除《圣经》外,这是译本最多的一本书,有6000来种不同的版本。在天主教内,它几乎是每个神职人员的必修课,有人甚至将它列为必读的“圣书”之一。东正教许多爱主的人,也喜欢渎这本书。在基督教中,也流传很广。该书有几种书名不同的中译本,如《效法基督》、《遵主圣范》、《师主篇》等等。可以  相似文献   

19.
耶稣基督是每套基督教神学的核心,他既凸显了基督教的独特性,又影响着三位一体、人性、教会论等相关神学概念。但因初期教会强调基督的神性而损害了耶稣的人性、当代人文主义和立足于现世的世界观侵袭、启蒙运动的影响,致命现代神学重寻耶稣人性,由此而生的开始了批判性重估——迦克敦和其本质与位格用语的概念质素和清晰度;历史意识——对耶稣言行历史重构;全球意识——对耶稣生死神义论诠释。凯瑟琳·坦纳洞悉到现代基督论的问题所在:我们与现代性假设已出现批判性距离,人成为意识主体,自然和道德世界均按其角度被整理。但是,今天的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认信"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现状进行回应并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基督论诠释呢?笔者尝试以圣经和教会的实践,而不是以尼西亚和查尔西敦信经作为基督论思考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陈德群 《天风》2007,(8):8-10
我们现在信服基督,相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这是神的大能。一方面显明他是神的儿子,另一方面,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因着神的恩典,借着在基督耶稣里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他的复活乃是证明他为我们的死已经满足了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