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我是一个政法工作者,以往处理案件,往往单凭经验办事。通过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学习自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案例,深感学与不学大不一样。例如,在一场关于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的争论中,我便使用了有关的逻辑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案例如下: 甲借了乙的钱很久不还,乙多次催要,甲竟赖帐说没有借过乙的钱。乙顿起杀人复仇之心。某日得知甲在家中,乙便借了猎枪闯入甲家,准备打死甲。甲的老母有  相似文献   

2.
情不附物     
明海 《佛教文化》2018,(4):61-63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记录,直接聆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开示。我们知道,佛教渊源于印度,后来才传到中国,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无数高僧大德的学习、身体力行、实修实证,使佛教和中国的国情、中国的语言文字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誉与毁     
正誉、毁与人,有当与不当。誉、毁之名,若不副实,则誉、毁不当,沦为妄誉、妄毁。反之,若誉、毁恰当,则民不至枉道以求誉,也不至枉道以散毁。誉、毁有施、受之分。就施誉施毁之人而言,能不徇情徇私逐时而誉而毁,则必为直道之人。若徇情徇私逐时而誉而毁,则誉、毁不纯。盖因施誉施毁者皆以求利己。就受誉受毁之人而言,闻誉而喜必妄誉人,闻毁而怒必妄毁人。不苟喜怒,斯不妄毁誉。因此,闻誉而未必喜,闻毁而未必怒,始能明辨誉、毁,不为誉、毁所累。  相似文献   

4.
情绪与养生,这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人类时时处处都得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恶劣情绪——致癌的重要因素人的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把喜、怒、忧、  相似文献   

5.
论以理杀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理杀人是指打着正义旗号对他人强加暴力,其发生的可能条件是理具有公共性,即理的正义性是施事者与应事者双方共同认可的,并且理是应事者尚未达到的行为标准。借助理的公共性,施事者在以理杀人时常常宣称对应事者怀有善意,但由于特定目的与特定手段之间并无确定关系,施事目的不能被应事者确知,不能成为双方的公共对象,所以,所谓善意并不能为以理杀人提供正义支持,应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施事者的目的或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憨山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憨山涉及"物不迁"义理的其他著述,说明其在诠释"物不迁"义理时所展现的特点。具体说来,憨山"物不迁论"义理的诠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曾经发生了一起发人深省的恶性事件,一位小学生亲手杀死了两个自已的同学,事后还若无其事。当他被抓入狱谈到犯罪动机时说:“我天天玩游戏机,每次都能把那些能飞能跳的人杀光,过瘾的很,后来就想在活人身上试试.那次和同学打架吃了亏,就趁春游时,他躺在草地上睡觉,我用刀把他杀了,容易得很.有个同学看到了,我怕他报告,就用石头把他砸昏,然后……。”这位小学生,正值天真烂漫的童年期,怎么竟会如此残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  相似文献   

8.
意雯 《天风》2014,(11):59-59
【京华时报】秦明(化名)家境贫寒,兄妹三人靠母亲做清洁工抚养长大,他凭自己努力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原本前途无量的研究生,却为了供给女友开销、排解精神压力,先后在学校宿舍偷盗100多件物品,最终案发被抓,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世界杯决赛中,人们忘不了那一幕:法国队球员齐达内对意大利球员马特拉齐的顶头一撞,为自己惹来了红牌。最后由于法国队缺少了齐达内也就黯然输掉了大力神杯。看着齐达内背对着大力神杯走下场去,我为他非常惋惜。本来笑到最后的应该是他,因为齐达内的一个不理智的动作,让意大利队成了胜利者,让意大利队的那个辱骂齐达内的球员更加兴奋,也让齐达内的最后一场世界杯赛充满了遗憾,这种不良心境将会影响他若干年。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伤害着我们,可我们的过激行为,也将酿成终生的遗憾。你可能当时复仇了,可是有更严厉的…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思想,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血脉。早于2500年前我国儒家先哲孔子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的道德与心灵。今天,党和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正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时代的发扬。身为我国五大宗教之一的天主教会,因其自身信仰使然,对和谐的理念不仅予以全然拥抱,而且  相似文献   

11.
去年4月份,河北省唐山市某县一中发生一起凶杀案。案犯张某,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一次上课,他谎称有事回宿舍后,用砖头将睡在病榻上的同学薛某砸昏,然后用螺丝刀在薛的头部猛刺数下,最后又将薛的颈动脉挑断,薛因大量失血当即死亡。事情发生后,人们惊噩不已,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向来文静、憨厚的高中生竟如此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学。 张某平时少言寡语,不爱交往,也从不与人争  相似文献   

12.
云南“2·23”特大杀人案轰动了全国,该案犯马加爵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媒体公开的关于马加爵成长过程的背景材料,对马加爵心理演变过程进行初步分析,试图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是怎样变成杀人恶魔的?”(注:括号内的文字为作者的分析) 家庭背景:马加爵出生在一个以务农为生、老老实实做人的传统农民家庭,他家紧挨县城(出生地的位置并不偏僻)。父亲平时言语不多,总给人一种愁眉苦脸的感觉;母亲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她能说会道,家里的大小事务也基本由她来掌管(从小,  相似文献   

13.
“杀人游戏”是近两年来在 IT 界,传媒、公关、娱乐圈等白领阶层中广泛流传的一种互动游戏。游戏的道具非常简单,需要一支足球队的人数,十一人就够了,还需要和参加游戏人数相同的纸牌或名片,大家推选一名法官,其余十人抽牌,抽到红牌的是好人,黑牌的是坏人.  相似文献   

14.
理诤 《佛教文化》1994,(2):14-16
常听人介绍说:“这里原来有××寺、”“那边是座××庙。”可是放眼看去在那原是××寺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工厂,在那××庙的旧址上只有断壁残垣。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常接触到某地要求修复××古刹的来信,或听说某地为了一座寺庙的归属扯皮打官司的事。 寺庙的废与兴包含着多种因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物不迁论》是阐发般若性空学说,以“即动即静”之义阐明“即体即用”之理论。物不迁,即物象虽有生起、流转等现象,然其本体永恒不迁(不动)。事物的存在只是当下的,转瞬即逝的,不会从古至今,也不会从今返古,各性只住于一世,事物是静而不迁的,世界也因而是不真实的。物不迁思想的存在,这主要和其人时空观是密不可分的,时间过去并不具有实在性,或者不如说是实在性的消亡。《物不迁论》所要破除的是实体性的时间,引导我们认识时间的空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关于礼乐制度的建构,通常兼顾亲亲与尊尊两方面的原则。自汉以后,随着儒学独尊地位的逐步确立,儒臣们将此原则落实到宗庙建构的具体实践层面:一方面,汉初遍祀群庙的做法以及元帝以后亲尽宜毁共识的贯彻,体现了亲亲的原则;另一方面,儒臣基于尊尊的原则而普遍赞同礼家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说法,尤其到了贡禹、刘歆那里,更是明确提出了宗不复毁的主张。可以说,当时朝廷关于宗庙问题的争论,不仅形成了汉儒相关的经学见解,而且对于后世历代王朝的宗庙制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相似文献   

18.
僧肇(384—414)是佛教著名高僧,被后世佛徒尊为“圣师”。他的著作自南北朝至现在,一直被佛教僧侣所颂扬。只有五台山两位高僧对他的《物不迁论》进行了批驳。这两位高僧是清凉国师澄观(738—839)  相似文献   

19.
当刘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时,我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一睁眼全都幻灭了。我曾把自己心头所有的爱都堆放在刘浩这只船上,可现在这只船却被最爱我的母亲击得伤痕累累,最终沉到水底。%在10岁之前我是幸福的,10岁那年,父亲丧身车祸,之后我和妈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伤痛之中。尤其是对妈妈——他们的结合是与我的外公外婆抗争了几年才修成正果,甜美的日子随着父亲的逝去而成昨日旧梦。父亲去世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我在房间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客厅里母亲压抑的哭诉声:“你放心去吧!我将终生不再婚嫁,把芸儿带大,以慰藉你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20.
镜头一:傍晚,几个青年工人因开玩笑过头而发生争吵,并动起了手。赵大江和其他几个老工人一起跑去,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混战着的青年们拉开。拉完架后,赵大江发现手表丢了,到处找也未找着。大家认为,大江是个好心人,他做了好事,不能让他个人受损失。打架的几个青年也为大江师傅替他们拉架丢了表而深感内疚和不安。为此,大家决定凑点钱,买块表赔给大江。表买好后,因大江调休,青工们便委托工会小组长贺英大姐转交给他。下班的路上,贺英巧遇赵大江和他的妻子牛萍。贺笑着对大江说:“你丢了表,大伙凑钱买了一只赔你,让我转交给你。”站在一旁的牛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