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宗教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有神论观念比无神论更古老,早在阶级社会之前就产生了。隨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人们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无神论思想才开始萌芽滋长。这种情况表现着“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5页)。  相似文献   

2.
论“原始至上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评介了西方人类学界对原始至上神的论点。根据我国当代民族志材料,认为原始至上神信仰是信奉原始宗教民族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始至上神信仰不是一种教,不同于阶级社会一神教的至上神,是原始人基于强烈的求生愿望,对于有序世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种信仰,它和万物有灵观念同属于原始宗教的早期形态,却是原始观念两个系统上并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一精神的四种方式以后,不曾有过更多的论述。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宗教地掌握世界”的思想,教条地套用了马克思关于宗教一般的思想,即认为宗教地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走  相似文献   

4.
宗教研究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宗教现象进行客观审视与分析,与基于信仰的神学思辨具有本质的不同.这种本质差别决定了对宗教的科学研究必然以无神论为基本立场与最终指归。澄清宗教科学的理念与本质.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高举科学无神论的旗帜.坚持以科学理性的立场研究近现代各类宗教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念与成果.为我们端正宗教研究的态度与方向、宣传和弘扬无神论的社会风气.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典型范例.是近年来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切实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不仅对维护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宗教活动的安全、规范、有序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三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最近我们对江苏盐城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的宗教活动场所的活动情况、建筑质量、消防设施、电线布设等方面的安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 当前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状况 据调查,当前宗教活动场所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安全观念淡薄  从信教群众的观念上看,…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宗教能融合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能否融合呢?大爆炸理论、人择原理或者是智能设计论的观点是否证明了有神论者的声明是正确的呢?科学质询的调查者们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看待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需要首先明确区别宗教和科学研究、和道德文化、和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宗教体系中所倡导的观点和信仰是人类创造性想象力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们面对困难、逆境等无法说明的变化和虚弱等情况时,用以克服绝望和失望的情绪的一种希望。未来科学工作者们将受无垠的真理之美的召唤.客观认识地球的作用和力量,有勇气来追求未知真理的神妙,并决心充实的生活,享受生命,追求科学和思考,爱与被爱,分享梦想与希望,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全球性的社会,并为人类繁荣和欢跃.包括面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家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可以信神,也可以不信。或者说他有信与不信任何一种宗教的自由。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无论他们是不是信奉宗教的,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与宗教教义相悖的。"尽管近代早期的一些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可以是来自于宗教,他们本人也可以是虔诚的宗教徒,可一日他们的科学发现与宗教教义相抵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信了“正教”,就能够避免邪教。我认为,作为宗教布道者,有理由说这样的话。但是,如果一个学者也这样说,就是错误的,是错判了形势,错判了时代。如果让青少年把拒绝邪教变成信仰宗教,就更加错误。 我们主张用科学拒绝邪教,用科学精神、科学无神论拒绝邪教。 那么,怎么拒绝呢?在当前,我以为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9.
马丁·布伯从哲学人类学的立场去理解宗教,揭示了人的“对话的存在”。 对布伯来讲,人类宗教的历史就是人与上帝对话的历史,人与上帝的对话关系就是一种“我—你”关系。正是在对话中,我们就达到了“之间”的领域,哲学人类学就是关于“之间”的人类学。人的对话的存在充分地体现在“原始距离”和“关系性”之中。人建立其“关系性”的能力也就是一种“神性”,因此,哲学人类学必然蕴涵着一种“神学”。他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础乃是人与上帝、与永恒的“你”之间存在的那个对话关系。有关宗教信仰的所有陈述的基础是那些具有信赖性质的对话关系,而不是对教义内容的信仰。布伯反对任何对宗教所做的抽象研究,因此他鄙视基督教神学。布伯还以犹太教为例,分析了宗教的精神实质。他认为,犹太教是一种精神过程,它包含着对三个观念的追求,即“统一的观念”,“行动的观念”和“未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说卦传》"帝出乎震"章以"万物出乎震"为界分两部分,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解释。第一部分表述了一种带有宗教观念的宇宙生成论框架,并以此建立了八卦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引入了四时和方位的观念对第一部分加以创造性的诠释,扬弃了原有的宗教观念,表达了一种理性主义的宇宙观,体现了整体思维方式;但其构建的八卦时空理论存在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对立论”认为宗教永远是科学的敌人。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1)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2)宗教的认识方法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而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3)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4)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有人认为,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宗教与科学的对立表现在:(1)科学主张认识的相对性,宣称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只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的相对的知识,反对认识的穷尽性;宗教主张认识的绝对性,认为宗教的教义与教条是神的启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2)科学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真伪的标准,凡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任何理论、学说、信念都必须进行改进或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04,(1):60-60
李平晔在《基督宗教研究》(第5辑)上撰写文章认为,研究宗教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并不只展示自己有神论的基本教义,它还以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形态影响世俗社会。宗教的心理医治功能是我们以前最为忽视的一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方兴未艾,而与之同为现代社会文化基础的“科学精神”也随之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变更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是人类对这一特殊的社会存在在观念上的反映。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科学精神包括六个方…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对伽利略事件的误读导致了人们对科学与宗教关系持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偏见。20世纪以来,随着对中世纪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伽利略事件的逐步澄清,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也更趋于多元化,其中冲突论、无关论以及和谐论是影响最大的三种典型观点。客观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就要还原经院哲学在经验、逻辑方法、真理观念方面对近代科学的影响,从而历史地对待经院哲学的近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般认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宗教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俄国著名哲学家谢苗诺夫通过纪念俄国科学院院士米特罗欣,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他详细地分析了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作用的增长,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被边缘化,以及如何面向现实作一系列变革(它既退却,也进攻;既与科学冲突,也与科学合作)的过程。作者指出,自1985年开始的“改革”至今,俄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当局企图通过“宗教复兴”的途径加以摆脱,致使危机更加深刻。当今俄国社会宗教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东正教内部出现了“真正的东正教教会”运动,整个社会精神价值十分混乱。作者坚定地认为,宗教的世界观绝不能替代科学的世界观,并坚信,人类的未来,科学的、理性的人生观一定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5月30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以来,在属地统战部门、宗教工作部门指导下,全国各地低风险地区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按照会议要求,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有序恢复开放和宗教院校复课工作。全国各地低风险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陆续下发通知,要求在符合疫情防控工作条件,并经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及宗教工作部门备案确认后,有序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要求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安排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7.
罪的定义: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接受“人人有罪”的天主教说法。本文从圣经文本入手,对罪的观念进行疏解,以期对这一误解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8.
正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作为美国本土哲学,其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欧陆哲学诸多流派有着共同的话题以及相似的观点。本书从詹姆斯的职业选择与精神危机入手分析了其宗教关怀的由来,阐述了他的宗教观念,并通过对其"宗教科学"、符合一般人需求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作为基础的彻底经验主义的阐释,展示了詹姆斯如何以一种不同于尼采与克尔凯郭尔的温和方式来应对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力图消除长期以来对实用主义的僵化理解与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的DNA共享与协作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序列承载着生命的遗传信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DNA序列信息的共享是全人类的利益之所在,也可以说发展了一种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对DNA及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分析,揭示了当代科学研究的DNA精神,即共享与协作精神。科学研究的DNA,即共享与协作精神,不仅是自然科学长期发展的积淀,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信仰常常激励着科学家去探索和体悟宇宙万物的奥妙,科学则因为坚持严谨的逻辑体系和实证精神而促使信仰的构建更为合理。很多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宗教情怀,在他们身上,对科学的执著与对宗教神圣的向往常常合二为一。有的科学家本人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