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欧阳康教授新近出版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在探索个性化哲学道路上所做的艰苦努力。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哲学研究的世界化和个性化是正比递进关系,只有真正个性化的哲学才是世界性的哲学,也只有在世界性哲学中有所开新、有所创造的哲学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哲学。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求新、发展和创造作为自己的哲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一、倡导研究哲学方法并提出了建构哲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人们常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是却很少进一步反思这两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的成中英教授,是在国内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海外华裔学者之一。他自1956年赴美留学时起,就立志要“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以“重建中国哲学”。他所创立的“本体诠释学”,力图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并进而探寻创建未来“世界哲学”的道路。1992年6月19、20日,笔者随导师方克立教授在北京访问了成中英先生,就有关本体诠释学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问题同他作了比较充分的交谈。下面是这次谈话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赋义与释义:多元关系中的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年代初,在我国的科技界、哲学界开始出现了“全面的”“信息热潮”。IO年之后,科技界的“信息热”持续升温,而哲学界对信息问题的研究却后劲不足,显得有些冷清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信息科技创造的“奇迹”及其对社会影响的深广程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哲学工作者有责任扭转信息哲学研究温度下降的局面,努力把信息哲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从狭义的信息哲学走向广义的信息哲学自4O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创立以来,与信息有关的哲学问题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海外知名的华人学者成中英先生,应邀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上旬来北京大学等单位讲学,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同一些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座谈。成中英向国内同行介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国外研究中国哲学的现状和前景,还就“中国哲学世界化,世  相似文献   

5.
“本体诠释学”是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创立的哲学理论.这一学说的基本理论特色在于:在哲学内容上,它要整合西方传统的知识哲学和中国传统的价值哲学,从而统一科学主义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在哲学方法上,它既要保有中国哲学“机体理性”之圆融与统贯,又要吸纳西方哲学“机械理性”之明晰与条理.其理想目标则是要建立人类未来整体性的“世界哲学”.本体诠释学的提出,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人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拟从中国哲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视角,对本体诠释学作一评析.限于篇幅,再加之国内学界对本体诠释学已有相当了解,本文将不对本体诠释学的具体内容加以系统梳理,而只是在论述中随文点出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重读马克思”:可能性及其限度 /何中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04. 11回到哪个马克思? 让哪个马克思走入当代? /王永南,王金福 //江苏社会科学, 2004. 6论马克思的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思想 /郝贵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4. 4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 /姜涌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4. 4马克思的物质观新探 /张奎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11论马克思早期的自由观 /张之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马克思对“人的价值”之类命题的批判 /卢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论马…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逻辑传播对冯友兰哲学的影响 ,主要涉及哲学观和哲学方法两个方面。就哲学观而言 ,他既指出哲学与逻辑的差异性 ,又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其中 ,后者更为冯友兰所关注。就哲学方法而言 ,他把逻辑方法即“正底方法”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 :基本概念含义清楚、明确 ,观念的提出讲求逻辑推导 ,利用类知识阐述哲学思想等。逻辑理性在冯友兰哲学中的自觉融入 ,对其“新理学”体系之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民族哲学的世界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1919年早期的弗莱堡讲座"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中,海德格尔通过对问题体验的分析,提出了超出意识现象学的界限,在前理论的周围世界的"世界化"中突显"自行给出的东西",这就是作为发生事件(Ereignis)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成中英论伦理与管理庞世烨美籍华裔学者成中英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在中国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思路上,他不再明确倡言前辈新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而是切实地讨论如何使中国哲学与文化具体...  相似文献   

10.
周炽成 《现代哲学》2007,1(4):63-68
文章通过回顾陈荣捷和杜维明对儒学世界化所作的贡献,讨论了在儒学研究世界化过程中儒学的"原汁原味"与"新的色香味"的关系问题、儒学的独特性问题等,试图以点见面,从个案研究中窥视儒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世界化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世界化的接轨吴光远(北京体育大学10008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轨道,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必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即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如何与世界化潮流接轨。这中间有很多...  相似文献   

12.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反思人的问题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概念正式出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其基本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马克思长期对人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一踏上哲学研究的道路就有一种基本倾向,即不大关心世界的本体,而是注重人;不大关心自然,而是注重社会。在《博士论文》里,他褒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因为在他看来,伊氏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中实现的。这样,在对哲学本质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公正”、“权利的平等”、“伦理的规范”、“合理性的寻求”、“多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这些已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高频语汇。在全球化的语境中 ,价值与文化研究确实已成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而世界范围内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也为价值与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现实的思考空间。如何审视当今科学技术的价值、思考科学技术中蕴涵的深刻的哲学问题 ,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哲学和价值哲学界倾力关注的重大问题。正是适应这样的现实和理论的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会同近 1 50名科学技术哲学和价值哲…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哲学界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四十多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大会主题展开了深人的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知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文明转型时期的哲学研究走入了困境,原有的研究模式受到挑战。改变哲学的“不在状态”,给哲学研究重新定位,已成为哲学界广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探寻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的关键,是要从现时代的总特征、总走向,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以及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主导框架这三者的内在相关上寻找结合点,在这个结合点上给哲学研究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王晓朝 《学海》2012,(2):108-115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希腊哲学在其初始阶段也只是一种地方性思想,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也未能完全摆脱其地方性特征。本文依据史料简要叙述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和主要思想成就、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和世界化历程,揭示希腊哲学所具有的世界性文化意义,指明希腊哲学思想的特征是地方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塞尚将哲学思考带入绘画,他用图像阐释客观世界,用颜色和形状作为研究哲学的工具。美术开始分析思考和介入哲学疆域,不再只是单纯描绘五彩斑斓,也参与研究人与世界、时空与物质的相互关系。画作因具备哲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而成为优秀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0 2年度湖北省哲学史年会于 1 2月 2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首义校区 )召开 ,与会学者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全球化与中国哲学的创新” ,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与中国当代哲学的创新问题的讨论郭齐勇教授认为 ,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各文明间的冲突和融合的辩证统合和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出土文献的涌现 ,为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哲学在中西哲学互动整合的发展中 ,新的趋势将是进一步世界化和现代化 ,把自己特殊的地域性的文明…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进而研讨儒家传统的现代性与世界化问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台北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台北鹅湖杂志社和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此次大会于2005年9月9日至12日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韩、日、澳、以色列、比利时、新加坡和我国港台、大陆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共一百四十位学者共襄盛举。学者们围绕大会的主题:“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技术美学研究的三大误区徐恒醇(天津社会科学院300191)技术是调节和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也成为沟通人与社会的中介。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才成为第一生产力。由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性工具,而且也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