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受当前中国社会宗教信仰者日渐增多和宗教文化热逐步升温等大环境的影响,有些部队出现了个别军人热衷宗教信仰、痴迷宗教思想、参与宗教活动的现象。与此同时,学界围绕"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不负责任的观点和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无神论和做好无神论宣传,如何体现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和保护,对于当前我国对宗教的积极引导都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对这些基本问题加以阐述,包括论科学宣传无神论、论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论科学宣传无神论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二者之辩证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于宗教信徒究竟能否入党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法律依据、理论基础、客观根据和根本出发点来说,开展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同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都是一致的。深入理解这种统一需要弄清宗教与宗教意识形态的关系、宗教意识形态与有神论的关系、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统一要经过自觉的努力。开展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必须自觉遵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无神论需要克服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误读。不能把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当成共产党员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不能把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当成积极发展宗教;理解宗教的群众性不能忘记对不信教群众宣传无神论的责任,理解宗教的长期性不能忘记宗教长期存在过程中的变动性。  相似文献   

4.
"对少数民族高校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和培养活动,这一活动务必要获得理想的收获"。这是本文作者长期从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关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问题的思考结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自然科学基本常识的普及取代不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上的作用,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是应该加强作为其基础的无神论教育。科学澄清上述问题,是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无神论教育在消除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各种有神论影响.为他们打开更好地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门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当前,新疆和内地部分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工作存在许多不足,这为我国教育方针在高校的落实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不断探索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并着重提高其效果。文章立足于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对新疆地区及内地部分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国家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共产党要坚持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主要靠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出版相应的书刊。科学无神论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该让它进入中学和大学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9.
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无神论教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党中央已经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在大学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当前我国大学校园中有神论发展迅猛,而大学教育中科学无神论教育十分匮乏,表现为宗教知识通识课不足,有的还缺乏无神论的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太少,且收效甚微;科学文化类课程基本无相关内容,无神论教育难以凸显;校园文化充斥大量有神论内容,难觅科学无神论的踪影。要在大学加强科学无神论的教育,首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包括开设专门的科学无神论课程,在已有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开设专题讲座等等。此外,还应当拓展多种途径,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和增强科学无神论思想等。  相似文献   

10.
"信仰"本义是相对于"知识"而言,指自愿把某些尚未得到理性或经验证明的观点当真理,特指对宗教神学的信奉,与科学理性精神相对立,后来也转指对"知识"的信奉。宗教信仰中的信仰是本义,政治信仰中的信仰是转义。政治信仰是政治观,宗教信仰是世界观,二者领域不同,但关系复杂(既非并行不悖,也非截然对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仰建立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上,其科学无神论世界观与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为支柱的宗教有神论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inking styles relate to religious beliefs among subgroupings (by gender, university class level, and academic disciplin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e Thinking Styles Inventory-Revised II (TSI-R2) and the Religious Belief Scale (RBS) were administered to 522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ose with Type I styles (i.e. more creativity-generating, less structured, and cognitively more complex) tended to be less religious, while those with Type II styles (i.e. more norm-favouring, more structured, and cognitively more simplistic) scored higher on the RBS. The limitations, contribut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13.
14.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urports a limited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reason. It analyzes the claim of religious belief to be reasonable. The context for this analysis is an 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tial (criteriolog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reasonable belief and ‘(good) reasons’ for such belief. Consideration of the typical sort of evidential connection shows, not surprisingly, that religious belief cannot claim to be reasonable. But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is (at least) one other sort of connection, and that it is philosophically plausible to regard this connection as definitive of a quite distinctive sense of ‘reasonable’, with its own kind and style of criteria, according to which religious belief can be thought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