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周易》与《黄帝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周易》的自然哲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影响巨大,自古即有医易同源之说。《周易》对《内经》之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选择阴阳、变易、时位中、象数,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阴阳导源于《周易》,《内经》在医学方面作了发展;《内经》对变易运动、时位中概念的吸收,使中医学呈现出有别于西医学的民族特色;象数是中医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医易相通,久有定论。《周易》象数思维模式,被誉为“宇宙代数学”。其取象、运数比类思维方法,是古代中国人锻炼理论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不失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助产术”。《内经》运用的脏象分析和“比类取象”方法,同《周易》象数思维方法息息相通。《内经》创立整体综合治疗医学体系和“四维”(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综合辨证医学思想,既取法了《周易》的比应、互体、旁通等简单象数分析,也渗透着爻辰、纳甲、卦气等象数模式的内容。在思维方法上,不难发现,医与《易》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与时消息”的节律观、“唯变所适”的常变观。此乃医易相通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自然哲学典籍,是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颗明珠,它对中医学影响深远,故素有“医易同源”之称。《易》学的六十四卦中,有半数表示“吉”,有半数表示“凶”,吉均是母卦与子卦能相交感者,凶则是不能交感的。如泰卦,母卦乾主天在下,子卦坤主地在上,天为阳,阳气本性升腾,地为阴,阴气下降,这样阳在下主升,而阴在上主降,使阴阳相  相似文献   

4.
医易汇通而明人之生死病治窦春江笔者通过多年的对《黄帝内经》和《周易》的学习,对于“医易同源”这一学术观点有了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并在临证时力争将医与易融为一体。本文仅从“人的生死病治”方面进行医易互释,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如下分三部分进行论述。医易...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一部內容博大精深、穷尽了天道、地道人道的专著。其理论渗透到中国古代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被誉为古代群经之首。医易相通,中医学是吸取易学象数理论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易·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相似文献   

6.
萧汉明著,中国书店2 0 0 3年6月出版。全书17万字,313页。本书是朱伯主编“易学智慧丛书”之一。作者将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周易》的学说相结合,以专题形式阐述了易学与中医学的典型相关课题。全书共分六章。首章前有任继愈先生和朱伯先生为该丛书所撰写的总序和作者的引论。第一章“医《易》会通源流概要”,作者从萌芽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以后医《易》会通的历史进程做了系统回顾。第二章“《易》与中医人体生理学”,详细探讨了《易》对传统医学生理学的影响,指出深入发掘医《易》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儒家经籍《周易》于汉代时已东传至朝鲜半岛,并在其"三国"时被确立为国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儒学教育体制和科举"科经取士"制度的促动下,古代朝鲜半岛不仅全面、系统地吸纳了《周易》思想,李氏朝鲜时还形成了活跃的易学研究局面,建构了自身的易学体系,成为域外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周易》思想及易学研究在朝鲜半岛的不断深化,其阴阳说也逐步渗透至天文地理、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最终对朝鲜半岛哲学思想的发展及民族思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医科学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医科学性的思考大连大学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116015)张敏智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116011)王维姣纵观中医学发展的历程,清楚地看出,《黄帝内经》之所以成为中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是因为它第一次用气、阴阳等理性观念把《黄帝内经》以前零散的医...  相似文献   

9.
成书予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多种学科的渊该。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植于《易经》。与《易经卜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即是一种古…  相似文献   

10.
西周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两个巨大的贡献,一个是存在于周易一书里的阴阳说,另一个是存在于《尚书·洪范》里的五行说。前者代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者代表古代的原始的唯物论思想。 一、《周易》里的阴阳 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易·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从本书内有“王用享于岐山”(《升卦·六四》)和“箕子之明夷”(《明夷卦·  相似文献   

11.
医易学说研究的是易学哲理、方法论及象数思维模式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学的哲理及象数思维模式为中医学提供了立论的基础和框架,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这就是医易相通或医易同源的实质。近年来,从传统的思想方法来理解传统的医学  相似文献   

12.
论焦循《易》学的通变与数理思想陈居渊《周易》这部被尊为“弥论天地之道”而列入“六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单就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自汉以后,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或主要的哲学流派,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  相似文献   

13.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核心包括医学理论和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医哲不分造成的循环封闭体系阻碍了中医学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在保持中医学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弱化古代哲学的影响,重建以人生命活动为根本、全面开放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中医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核心包括医学理论和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医哲不分造成的循环封闭体系阻碍了中医学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在保持中医学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弱化古代哲学的影响,重建以人生命活动为根本、全面开放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中医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刚与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的刚与柔张增田《周易》是构筑在阴阳之上的神秘殿堂。“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系辞》)阴阳和刚柔并不是“立卦”和“生爻”的并列关系,而是一对体用关系,即“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从立足之本上看...  相似文献   

19.
《易传》宇宙发生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易传》有十篇(称为十翼),是儒家后学者的作品。《易传》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本文就其宇宙发生的理论做一点初探,以请教于大家。一、易乃宇宙之本中国与西方一样,古代很早就开始寻求自然真谛,探讨世界本原。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五行”相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伯阳甫以阴阳“天地之气”解释地震发生(同上)。这包合了宇宙生成的萌芽。但是第一次全面  相似文献   

20.
《周易》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被称为"大道之源",古人往往把《周易》作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范式,用以解读现实事物。东汉班固首开以《周易》哲学思想解读围棋的先河,其后以"易"解"弈"者代有其人,形成了具有易学内涵的围棋义理。本文试图通过对《周易》哲学思想影响下围棋之道的剖析,揭示《周易》的现代价值及易学思想观照下的"围棋之道"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