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先秦两汉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生命观的影响深刻而久远,这体现在中医学关于生命的本源以及养生等各个方面.研究先秦两汉中医哲学,必须重视对道家哲学生命观的研究,这是中医哲学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道教生命哲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日本的医学医疗明显地表现出偏重“技”即偏重机械和技术的倾向,这与老庄道家的“道”哲学明显不同①。“道”哲学是以与“技”相对应的“道”为中心,探究人的生命根源(即人的生命本来是什么)的问题。我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思想的学者,据我所知,“道”哲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今天我将站在老庄道家的“道”哲学的立场,围绕“技”和“道”的实践哲学问题,着重讨论以“道”为核心的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容及其在日本的影响。一“技”和“道”是中国古代老庄哲学和依据这种哲学发展起来的道教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3.
陈红兵 《管子学刊》2005,2(4):59-64
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在生态存在论上,两者都是一种生成论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不过,道家注重自然运化过程的自然性、一体性,儒家则强调自然运化的生命特征,肯定人与万物的差别;在生态价值论上,道家偏重“自然”的价值.强调自然运化的自然目的性和价值性,肯定人和万物的自然本性的价值。儒家则偏重“人文”价值。它强调人与社会的生存价值.肯定主体德性的价值;在生态实践观上,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的实践原则,“自然无为”体现了对自然自组织、自协调智慧的信任。道家实践观体现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具有消减性特征,强调慈爱利物、俭啬有度、知和不争。儒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肯定主体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作用。在对农业生产实践的治理上。儒家强调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和“谨其时禁”。  相似文献   

4.
现代日本的医学医疗明显地表现出偏重“技”即偏重机械和技术的倾向,这与老庄道家的“道”哲学明显不同。“道”哲学是以与“技”相对应的“道”为中心,探究人的生命根源(即人的生命本来是什么)的问题。我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思想的学者,据我所知,“道”哲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今天我将站在老庄道家的“道”哲学的立场,围绕“技”和“道”的实践哲学问题,着重讨论以“道”为核心的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容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道学"一词,见于《隋书·经籍志》,系指老庄道家及黄老道家之学。本文所言道学,系指以"道"为核心理念、终极信仰和方法论根据所形成的文化系统,主要包括老庄道家、黄老道家与道教。道学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全面深入,中医学在理论建构、生命观念、疾病诊疗、流派传承、本草方药、养生理法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学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有关“道学”定义问题,向来存在不同理解。本文所谓“道学”指的是道家与道教之学,而“道学研究”则是道家与道教的现代学术研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在四十年间走向全面复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时值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道学研究的主要成就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构建道学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时间观是中医药理论建构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之根基,如果不了解时间意识的构造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就不能在本质上理解中医药理论的建构与相应民族"在-这个世界-中"存在方式的关系,也就不能在最源始的意义上来领会什么是中医学的真理。借助现象学方法,还原分析了中医时间观的意向构造及其立义特征,阐述了时间意识结构与中医药理论建构的关系,以及探讨了中医时间观的哲学意义与现代价值,这一工作将有助于透彻了解中西医之争的困惑在元哲学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第16章集中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按照这种生命哲学,虚静是道的基本特性,万物禀道而生,那么虚静就是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根本,是万物生命力的源泉;人在纷纷纭纭的生命展开过程中,须懂得致虚守静,"反""复"生命的根本,才能全性葆真,培植内在的健全生命力,提升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凭借其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这中间还存在一个理论的中间环节,即马克思的现实观。作为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原初形态;它既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创新,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哲学就是要把人复归母体(世界),恢复人和世界的本源性存在关系。他的这种思维方式与道家“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维方式颇接近,二者具有精神上的相通性、可阐释性,具有有效对话的基础。另外,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海德格尔的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对主体性哲学的矫正,有着浓厚的、深蕴的理性思辩背景,并非对中古哲学的简单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